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2019-10-28 03:02焦萍
时代人物 2019年28期
关键词:辅导个体心理健康

□文|焦萍

现阶段由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愈加严峻,为保证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各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经广泛开展,并且重视的程度也在逐步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顺利就业的保障。

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总结

教育形式单一,辅导效果不深入。目前大部分高校中对于大学在校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基本采用课堂讲授的形式,课程性质为考察或者选修,多个班级在一起集中上课,没有严格的考核机制;除了课堂之外缺少其他实践环节和辅导环节,学校和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忽视,直接导致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规划意识不强,产生了对职业生涯规划并不在意的想法,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自身学业职业发展的重要性,这样使本来课程设置就不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所起的教育效果就微乎其微。

教育针对性不强。由于教育模式的单一、课程体系的陈旧、任课师资的专业性不足等问题,导致未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个性化辅导得不到实现,学生的实际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未对学生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帮助;课程结束后的后期跟踪辅导出现脱节,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后续的辅导无法继续的话则可能会导致前期课程所起到的一些启蒙作用也消失殆尽。

教育的精细化不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具体效果往往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得到了有效满足,传统的大班集中授课形式,教师很难做到将所有学生的所学专业和行业实际结合在一起。学校缺少相关辅导平台或团队的建设,学生个体的个案需求无法解决。课程中对于心理学知识的重视程度还够,心理学因素不仅仅直接影响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自我探索这一个环节,会贯穿整个职业生涯规划过程的始终,甚至于学生的个体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普遍缺乏对学生进行职业心理的教育,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得不到充分的解决,精细化有待提升,影响到学生就业能力的可持续性发展。

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由于社会经验短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等原因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会直接影响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稳定性和可发展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反映在学生个体的自我概念、自我同一性、人格特征等方面,根据以往文献研究得出,大学生的生涯决定程度与其自我认定状态的发展有密切关系,自我概念越强者,其生涯发展程度也越高。研究总结以上心理因素对于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帮助学生顺利渡过职场准备期,完成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转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归纳起来,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

个性特征。职业兴趣理论,认为人的人格类型、兴趣与职业密切相关,兴趣是描述人格的另一种方法,是人们活动的巨大动力,凡是具有职业兴趣的职业都可以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促使人们积极地、愉快地从事该职业。当个体所从事的职业和他的职业兴趣类型匹配时,个体的潜在能力可以得到最彻底的发挥,工作业绩也更加显著。

心理学观点认为,气质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这种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气质是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一种基本特征,对人的影响无处不在,这些差异会直接影响到职业生活,气质不同,对职业的适应性也会不同。气质类型与职业要求相符合,对个人和所从事的职业来说就非常有利,否则,不仅影响到工作效率,还会影响到个人的身心发展。

性格反映的是人们对周围的人和事的态度,以及在平日的行为举止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特点,不同性格的人对待同一件事情会有不同的态度以及不同的行为方式。职业心理学研究表明,性格与职业之间具有适应性,不同的职业对人也有不同的性格要求,因此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来选择相适应的职业,达到性格与职业的匹配,才是科学合理的规划意识。

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它不仅仅是指对现有某项活动或任务的胜任水平,还包括理解接纳新事物的潜力和可能性。在职业活动中,胜任某一职业而必须具备的能力就是职业能力,能力准备的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对未来职业的适应和满意与否。个体的职业能力越强,个体能力越是综合发展,就越能促进人在职业活动中的发展和创造,越能取得较好的工作绩效和业绩,给个人带来职业成就感。

自我概念。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身的评价认识,包括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因素。自我评价包括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兴趣、学识、价值观等的了解与评价。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够通过自我和谐水平来体现,反映大学生心理成熟的状况,对大学生个体的职业规划有重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与职业成熟度呈显著的相关关系,当意识中的自我概念与实际上的职业现实经验产生分歧时,个体就会经历或体验到人格的不协调或不一致的状态。如果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能积极面对考验,在自我与经验的多番冲击下就会造成心理失调,继而出现心理障碍。

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思考与建议

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有效补充方式,能起到弥补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的作用,在实际的教育辅导过程中如何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角度下进行,值得思考。

始终围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目标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合理进行职业定位,确定科学的职业目标,有步骤有计划地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路线,为进入职场做好充分准备,从而拥有成功的职业发展。不管出于何种角度对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进行完善,这一目标是必须始终坚守的,当然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也须始终遵循,是不能例外的。

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将兴趣人格性格气质能力等心理学的自我评价理论在已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完善深入和及时地更新,加强对这些教育内容的重视程度,这是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引导学生不仅仅通过这些评价内容合理进行职业定位,确定职业目标,更要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磨练心智,增强抗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不断提升个体的自我和谐水平,这样才能保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正确方向。

引入心理辅导的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团体心理辅导个体心理咨询的方式引入到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当中,改变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的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授课形式,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团体辅导模块。团体辅导形式多样氛围轻松活泼,体现的是团体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容易调动大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这种体验式互动式的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效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此外还要注意与个体咨询的相互结合,关注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尊重他们的心理需求,进行个性化地人性化地辅导,使学生真正明白职业生涯规划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掌握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式和方法。通过这样的辅导方式达到从整体中发现个体,使个体回归整体的效果。

正确对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关系。我国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相脱节的现象,没有使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形成有效的联动效应,影响了教育效果,制约了学生个体的发展。打破现状的困局,实现学科之间的融合,制定自上而下的可行方案,形成合力。学校层面积极整合现有教育资源,推动相关具体计划的落实和执行;合理地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引导大学生改变认知观念,促进大学生职业心理健康发展,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实现人职匹配;根据学生的个性特质,尊重其主动性、创造性,提供因人而异的更具人性化的职业生涯辅导;结合大学生各个年级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从大学一年级入学到毕业前进行不同时期不同方式不同内容的职业心理辅导,并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全程化。

综上所述,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相结合,加强对大学生职业心理辅导的教育与辅导,积极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这不仅有利于改变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弊端和不足,更利于大学生顺利就业,拥有成功职业生涯。

猜你喜欢
辅导个体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