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朱家磊:在“巴铁”办报

2019-10-28 02:20李鹏
中国新闻周刊 2019年37期
关键词:巴铁张江朱家

李鹏

最近两年,朱家磊的睡眠一直不怎么好,好不容易睡着了,偶尔还会突然惊醒坐起来。他的朋友塔佳伟说,朱家磊有时会让司机开车拉着他在伊斯兰堡大街上转悠,在颠簸的车上他反倒能踏实休息会。

2016年7月创刊的《华商报》是目前唯一一份在巴基斯坦获得发行权的中英文双语周报,朱家磊是总编辑,也是报社的实际总负责人。

90后朱家磊喜欢看《士兵突击》,有时候感觉自己像许三多一样傻得可笑,但他希望自己能像许三多一样坚持下去,把为数不多的发展机会看作是救命稻草,紧紧抓住。“然后未来某一天抬头看,或许这根救命稻草已长成参天大树。”

初战

“巴铁”巴基斯坦是中国对外关系的优先方向,随着“中巴经济走廊”的启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巴基斯坦。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16年7月,在巴政府以及中国驻巴使馆的支持下,曾是华为巴基斯坦分公司首席执行官的耿思萌创办了《华商报》。

海外的华文媒体人多数并非从传媒开始创业,而是创办者在别的领域事业有成,有钱补贴才进入传媒行业的。朱家磊则不然,他是被动来到遥远的巴基斯坦办报的。2017年初,他受邀来到巴基斯坦,主持刚创办不久的《华商报》。

皖西青年朱家磊2012年大学毕业,学新闻专业的他选择留在上海工作,进入一家财经媒体。很快,在从业老师的带领下,朱家磊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对上海浦东张江的深入报道上。三年多时间里,他先后在《张江报》《张江新经济》杂志等媒体发表创新创业报道近百篇,采访过近百位创新创业者和顶尖专家。

此前从未走出国门的朱家磊对在国外办报一无所知,但收到邀请的他非常心动。“我一直想走在时代的最前沿,亲身感受中国的发展与时代脉搏的跳动,再加上在张江工作期间,张江‘创新创业、汇聚集成,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发展精神一直烙印在我思想深处,因此我想去尝试一下。”

2017年5月,刚刚过完26岁生日的朱家磊怀揣这份新闻理想和创业激情,登上了飞往伊斯兰堡的航班。

虽然有心理准备,但是下飞机的那一刻,“城乡结合部”的既视感映入眼帘,还是让长期生活在上海的他感到不适。

抵达伊斯兰堡的当天,朱家磊就直接去了《华商报》,投入到熟悉的报社日常工作中。信心满满的他准备在一个月之内对报社原有的运维、版面、纸张、发行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但现实给了他沉重的一击。

朱家磊。

首先就是語言关。朱家磊虽然毕业于外语院校,但当地雇员操着一口“巴式英语”,短时间内难以适应。此外,巴基斯坦的生活节奏以及工作效率非常缓慢,当地人对生活的热衷远高于对工作的激情。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让他到巴第一周就因水土不服躺进了医院。

就在此时,一位中方员工已到离职日期,另一位中方员工因年假在国内未回,剩下的中方员工和巴方员工恰巧都因病告假,整个编辑部只有朱家磊和美术编辑留守。临近采访时间,他只好拔下点滴,让医生开点药,然后立即赶往采访地点。

这个月里,编辑部常常加班到深夜。为了改版和提高印刷质量,朱家磊通常会在深夜前往印刷厂,盯着每一份报纸的印刷和裁剪。为了扩大发行渠道,他利用周末时间一次又一次前往拉合尔、费萨拉巴德、卡拉奇等其他城市,寻找发行合作伙伴。他四处采访,以更贴近华人生活,提高可读性。

努力很快有了回报。《华商报》打出了知名度,得到了传媒同业的关注,CNN、BBC、路透社等都曾对这份报纸做过报道。

2017年10月,《华商报》与巴基斯坦最大传媒公司战斗传媒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每周为其旗下英文报《The News》提供两版中文内容。《The News》为巴基斯坦最大英文报纸之一,日发行量超30万份。

这是中巴两国媒体间的首次登版合作,合作提升了《华商报》在当地媒体的话语权,使《华商报》走进了巴方读者的视野。

时任中国驻巴使馆公使衔参赞(现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赵立坚说:“《华商报》已成为巴基斯坦人民全面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中巴两国媒体间开展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将为两国间的友好合作起到示范作用。”

战斗传媒集团总经理Sarmad Ali表示:“《华商报》每周登版《The News》两页版面,将极大促进两国人民对彼此的了解。越来越多的中国朋友来到了巴基斯坦,他们带来了商机,也带来了中国的文化。我们两大媒体之间的合作能让两国人民更好的融入彼此,这将促进中巴经济走廊的发展和加深中巴两国的友谊。”

困境

然而,因投资重心转移至别国,2018年1月31日,《华商报》社长耿思萌决定解散《华商报》,遣散除朱家磊之外的所有工作人员,并将交易《华商报》的想法提上日程。

在朱家磊的坚持下,这年3月,《华商报》召回部分员工,以保持和《The News》的版面合作。自4月开始,出于降低运营成本的考虑,《华商报》暂停发售本部刊物,编辑部仅保持每周为《The News》提供两版中文内容,以报道中国“一带一路”“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为主,辅以报道中国人在巴创业故事、中国的商业发展、各地文化等。

4月至7月,许多得知消息的巴方媒体欲购买《华商报》股权。朱家磊说,当时他面前只有两个选择:放手回国和接手死撑。

他没怎么犹豫。“我不能眼看这份在巴基斯坦唯一获得发行资格的中文报纸就此倒闭,或委身于当地媒体。作为报社负责人的我其实早已没有退路。”

他说,如果说自己来到巴基斯坦的动机是新闻理想,那么接手报纸完全是出于不舍和承诺,外加一厢情愿的坚持。“我就把报社看作自己的孩子一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猜你喜欢
巴铁张江朱家
张江:不断迭代升级的科创之城
巴铁测试还测出了什么?
起马转中炮对屏风马布局探秘
张江高科:负重转型
巴铁
着火谜案
张江高新区普陀园科协成立
转角追到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