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际视野的高职机电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19-10-28 01:54李艳芳崔成梅吴慧君
职业时空 2019年4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

李艳芳 崔成梅 吴慧君

摘要:随着中国制造业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现有高职机电专业的课程体系已远远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在高职院校中亟待开展机电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文章以高职机电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针对目前高职机电专业课程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融合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探讨了高职机电专业基于国际视野的新型课程体系的构建策略和构建依据,并阐述新型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关键词:高职机电专业;课程体系;校企双线交融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传统专业,全国共有642所高职院校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随着中国制造业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工业4.0”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中国制造业从产业链的低端向中高端迈进[1]。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大批专业技能扎实、创新创业能力突出、综合素质过硬的杰出技术技能人才,这对高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适应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杰出技术技能人才成为高职机电专业重点研究的课题。文章根据区域人才需求特点,全面贯彻现代学徒培养和德技并重的人才培养理念,探索构建实施高职机电专业基于国际化视野的项目导向、校企双线交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一、高职机电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2],它不仅具有普通高等教育的共性,更具有職业教育独特的特性,其突出表现为培养目的的针对性、教育内容的技术性、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和教育效益的直接性[3]。因此,高职机电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要遵循当前职业教育理念,与专业集群发展的趋势相一致。

(一)坚持全面贯彻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理念

现代学徒制是国家2014年提出的培养杰出技术技能人才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旨在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促使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要求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接区域产业需求,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真实生产过程,机电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全面贯彻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理念。

(二)坚持德技并重的教育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即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一人才培养定位在职业教育中是被普遍认同的。在职业教育实践中,无论是理论体系还是实践体系,都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专业的课程体系开展对人才的培养。根据毕业生跟踪调研反馈和用人单位反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着实提升了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传承都有多多少少的忽略,从而造成了德不胜技的局面。所以在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要注重全面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内化,即德技并重构建高职机电专业的课程体系。

(三)坚持融合开放的构建原则

融合开放性原则要求课程体系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的调节机制,能对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需要作出快速反应,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在内容上吐故纳新,在结构上调整组合,以便更好地融入专业群。由于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职业院校的单个专业也难以把握产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专业集群发展已势在必行。所以专业课程体系具有专业鲜明的特色,也具备融入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弹性和灵活的调节机制,以适应专业群精准对接区域产业链。

二、基于国际视野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依据

针对区域内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企业用人需求向智能制造领域生产和服务链上关键技术岗位上的专业技能扎实、创新创业能力突出、德高技精的杰出技术技能人才转变。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满足区域人才需求,对卡特彼勒、歌尔股份有限公司、潍柴集团等世界名企进行深入调研,联合企业技术专家深入分析机电专业面向岗位群的工作过程,确定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以服务智能制造为宗旨,以智能控制技术为发展方向,主要面向服务于装备制造业的智能制造领域,其工作岗位主要有机电产品的设计、安装与调试、营销与技术服务。

梳理机电专业典型工作任务,确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面向装备制造业的智能制造领域,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熟练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能够胜任机电产品的设计、安装与调试、营销与技术服务等岗位工作的创新型、发展型、复合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细化职业能力要求,提炼机电专业人才培养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最终确定融“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规格。

1.知识要求。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国际化文化基础和人文社会科学、英语、体育与健康等通识知识;具备“互联网+”新常态下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科学知识;具有精益六西格玛等前沿管理知识,掌握专业相关国际和国家标准与安全规范;掌握机械和电气图纸的识读与绘制、电工电子技术、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电机与电气控制、PLC与变频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组态技术等专业知识;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等综合知识。

2.能力要求。具备国际交流与沟通、计算机操作与软件应用、语言表达与文字写作、团队合作、自主学习等通用能力;具备专业文献查阅的能力;能够具备在智能制造领域进行智能机电设备的运用与操作、安装与调试、营销与技术服务等专业能力;能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

3.素质要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及良好的思想品德;富有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制观念;具有良好的社会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流和沟通能力;具有开放、合作、包容的国际化视野、国际化安全及强烈的环保意识。

(二)构建基于国际化视野的项目导向、校企双线交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对接国际一流企业岗位需求标准,瞄准服务国际化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创新型、发展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围绕智能制造“研发设计-加工装配-营销服务-运用维护”生产典型环节,结合智能制造新技术、新工艺,对机电专业现有课程进行整合完善,校企联合构建基于国际化视野的项目导向、校企双线交融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融入世界500强企业卡特彼勒培训体系中黄带、绿带、黑带培训课程,形成由“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黄带培训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绿带培训课程模块、专长方向课程+黑带培训课程模块”构成的校企双线交融、项目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中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长方向课程与黄带培训课程、绿带培训课程、黑带培训课程一一交融对应,学生“基础技术技能-专业技术技能-杰出技术技能”职业能力成长历程与卡特彼勒公司“黄带工程师-绿带工程师-黑带工程师”员工成长轨迹交相呼应,校企双线交融的课程体系有效保障了学生顺利成长为企业关键技术技能岗位急需的专业技能扎实、创新创业能力突出、德技双修的杰出技术技能人才。

通识教育课程模块由思想政治类课程、创新创业类课程、大学生体育与健康、人工智能基础课程等课程组成,主要是完善学生的智能结构,促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创造性和适应性,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

专业基础课程+黄带培训课程模块由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融合CPS认知、YBS(黄带基础)等卡特彼勒黄带培训课程组成,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通用能力和作为黄带工程师所具备的职业素养。

专业核心课程+绿带培训课程模块由PLC变频与调试技术、机电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等专业核心课程融合模拟工作环境(SWE)、精益6Sigma( LSS) 等卡特彼勒绿带培训课程组成,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作为绿带工程师所具备的职业素养。

专长方向课程+黑带培训课程模块由智能控制技术、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等专长方向课程融合精益生产、工作管理等卡特彼勒黑带培训课程组成,主要培养学生的专长方向能力和作为黑带工程师所具备的职业素养。

(三)构建“双线交融、项目贯穿”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与职业技能大赛相结合,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各课程模块的不同特点,与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要求对接,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职业认知规律,构建 “双线交融、项目贯穿” 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依托校内实训基地+校中厂+厂中校、校外实训基地两个实训平台,学校与企业双线并行培养;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机电设备装调综合实训、现场总线及系统集成实训等16个实训项目按照从简到繁、从单项到综合贯穿整个实践教学体系。

基础训练模块,主要训练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和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专项训练模块和综合训练模块主要针对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学生专业相关设备的操控、安装、调试和维修等能力及耐心专注、执着专一等优秀品质,主要在校内实训基地、校中厂等实训场所进行;校外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主要在校外实训基地完成,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主要在“厂中校”及企业完成。同时每学期制定社会实践活动计划,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形成校内校外两条主线、多层次、开放型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层层递进、螺旋上升,实现学生课岗能力的迁移。

三、专业课程体系实施效果

经过近5年的探索与实践,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质量大幅提高。2018年用人单位满意度测评好评率95.8%,一致反映机电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基础扎实、专长能力突出、创新意识强、德高技精。同时课程体系的优化带动机电专业整体教学改革,形成了丰硕的物化成果:获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1 项,全国微课大赛一等奖6 项,建成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出版“十 二五”规划教材3部,发表论文50余篇。

四、结语

课程体系构建是专业建设的关键环节,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蓝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依据。随着中国传统制造业向以工业4.0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方向的转变,高职传统机电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也面临着巨大挑战,机电专业应及时响应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以便为区域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在此過程中,构建什么样的课程体系以确保人才培养与区域人才需求相匹配,这是机电专业现在以及将来面临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对于机电课程体系探索研究将一直在路上。

参考文献:

[1]  赵庆松,王守庆.高职机电专业“双域融合、三层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8,(11).

[2]  胡燕燕.浅谈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1).

[3]  荣永泽,曹暄玮,王梦云.职业教育的教育特性[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3).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应用型本科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重构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多元教学模式在环境工程课程体系的应用
1+x证书下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重构探析
老年大学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数字化融入飞行器制造技术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职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构建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基于马斯洛动机理论的高职软件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