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路盛开石斛花

2019-10-29 08:15范磊
当代贵州 2019年32期
关键词:邮路二妹助听器

文_范磊

25年的投递生涯,孙茂梅走过的是一条条崎岖小路,印下的是一串串坚实脚印,留下的是一个个动人故事。

赤水河畔,遍地修篁,在林深壑幽间,嵌着一条步班邮路。在这条邮路上,有一道绿色的身影穿行不辍,风雨无阻来回20多公里,跋涉山野乡间25年,黑油油的马尾辫随着急促的步伐甩得老高。这道身影,就是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赤水市分公司长沙镇支局邮递员孙茂梅。

山野间鸟鸣清脆,孙茂梅却听不太清。时间回溯到1997年的一个夏夜,孙茂梅冒着暴雨加班投递到晚上10点,乡间小路坑洼湿滑,她一不留神滚下山坡撞到了头,当夜就发起高烧,耳鸣如鼓。由于放心不下工作,烧刚退,孙茂梅顾不上耳鸣就上了邮路,就这样一拖再拖,直到右耳完全丧失了听力。得知情况后,领导想为她转岗,孙茂梅坚定地谢绝了:“我喜爱投递工作,戴着助听器也不会影响服务,请放心!”

美丽的石斛花田中,孙茂梅(中)向种植户了解石斛药效,商讨宣传方法。(韩静桦 / 摄)2014年,孙茂梅给袁二妹送包裹上门时,提到了邮政农村电商平台可以将她加工的青萝卜线,培育的石斛花篮、花茶等农特产品宣传销售出去,增加收入。

助农增收的“财神爷”

穿过竹林,翻上山坡,在苍翠的树丛间,粉紫色的石斛花满山满谷,一簇簇、一团团、一串串在树丫间、石缝里散发着浅浅清香。闻着香味,孙茂梅来到了赤水市长沙镇高洞村农户袁二妹家的石斛花田。

“‘财神爷’来了!”袁二妹高声招呼,笑着打趣孙茂梅。高洞村盛产青皮萝卜和石斛花,村民们习惯腌制青皮萝卜自家食用,石斛花晒干做成花茶。

孙茂梅为电商脱贫农户提供寄递一条龙服务。(韩静桦 / 摄)

“把农闲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我来帮你宣传!”在孙茂梅的牵线搭桥和赤水市邮政分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精美的石斛盆景、养生花茶,香脆鲜辣的青萝卜线在邮政电商平台的助力下,逐步打开了市场,获得了良好口碑。2018年11月,袁二妹和她的农特产品还上了央视“第一时间·看天下”栏目,去年一年增收了10多万元。“感谢邮政,感谢孙姐帮我开辟了一条致富路。现在有不少快递公司找我合作,我都拒绝了,邮政带我致富,我当然选择邮政!”袁二妹感激道。

贴心服务的“大管家”

地称呼她为“孙二姐”。

孙茂梅的手机里有几十位孤寡老人的电话号码,存储着对老人们的关爱;厚厚的记事簿里写满了乡亲们的各种需求,记下的是对群众的关心;自费购买的电动车上、身上背着的邮包里,装载的则是最真实的民生。哪位老人要领社保、谁家水电费需要缴纳等日常小事,孙茂梅都一一代劳。她利用邮件投递的间歇,把学到、听到、看到的信息及时告诉给乡亲们,帮助大家增收致富。教种菜、教养殖,强化销售观念……真正将贴心服务送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孙茂梅贴着乡亲们的心,乡亲们也贴着她的心。听力不好,老大姐就搭着肩凑近她的耳朵说话,无论走到哪里,总会有高八度的热情问候。听到一声声问候,笑意荡漾在孙茂梅的眼里,微微地眯成了好看的月牙儿。

“孙二姐,又送包裹呀?”孙茂梅不仅是邮递员,还是镇上居民们的代购员、代办员和服务员,俨然就是个“大管家”,小镇上的群众都亲切

接父亲班的“邮二代”

在孙茂梅的家里,也种植了许多盆石斛花,悉心照料之下长得十分茂盛。她每天下班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取下助听器,用棉签和小刷子清理干净。使用助听器后虽然不影响工作,但由于耳道被堵塞不通气,一天累积下来的汗气会造成耳道感染,发炎流脓。

“自从两年前儿子参军以后,每天下班回到家就真的清静了。”孙茂梅的手机壁纸正是佩戴红花、站着军姿、敬着军礼的儿子照片,英姿勃发。因为部队纪律,她每周不定时才能和儿子通上一次电话,每每思念涌上心头,就会拿出影集,翻看和儿子小时候的合照,一脸欣慰。

孙茂梅的父亲也是邮政人,她22岁时接过父亲的班,成为一名步班投递员。老人已退休多年,但还会时常来到当年工作过的地方走走看看,拉着女儿的手勉励她要好好工作,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我有个愿望,希望儿子退伍后也能接我的班,继续为大家服务,把‘人民邮政为人民’的这份精神传承下去。”孙茂梅如是说。

25年的投递生涯,孙茂梅走过的是一条条崎岖小路,印下的是一串串坚实脚印,留下的是一个个动人故事。她勤勤恳恳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为民服务不辞辛劳的可贵品质、带领致富不求回报的无私情怀,在“那抹绿色”上又增添了一笔。

猜你喜欢
邮路二妹助听器
36万里山区邮路云和月——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赵明翠
“跑”在一条“扶贫邮路”上
二 妹
在购买助听器之前您应该告诉听力师的5件事
其美多吉: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
复活
《梁东兄置助听器得佳句,余和之》
人文新淮剧半纸春光
眼镜助听器
繁花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