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三江源 亲吻沱沱河
——艺术歌曲《亲吻沱沱河》首唱发布会暨“青海解放70周年地域音乐文化”学术研讨会

2019-10-29 11:37高玉翔童言
岭南音乐 2019年5期
关键词:三江亲吻艺术歌曲

文|高玉翔 童言

2018年9月12日,由星海音乐学院郑良文作词、相西源教授作曲的艺术歌曲《亲吻沱沱河》(演唱:贾双辉、李思音)首唱发布会暨“青海解放70周年地域音乐文化”学术研讨会,在青海省西宁市新宁广场青海省美术馆举行。《亲吻沱沱河》系广东省2017年“创新强校”人文社科重大项目——岭南地区当代音乐创作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来自广东、青海、甘肃陕西等地音乐界的领导、专家、教授和学者在学术研讨会上做了发言(摘要如下)。

苍海平(青海省音乐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青海解放70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3周年。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青海时指出: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固牢国家安全生态屏障,实现经济效应、社会效益、生态效应相适应。合理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所以在这样一个重要的节点上,在“三江源”所在地青海西宁举行《亲吻沱沱河》首唱发布会具有重要意义,是我们文艺工作者“高唱”保护母亲河的重要举措。

班果(青海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这个季节,青海已经进入了秋季,秋意渐浓,南粤大地的各位艺术家远道而来。相西源先生作为从青海大地、青藏高原走向岭南的音乐家,在长期的创作中始终关注青海的发展。这首歌曲,我的个人理解是有着更多的精神还乡,也是一次为自己谱系的一种追寻。青海是世界第三级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名副其实的民族大省,呈现着各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在文化战线特别是在文艺领域里加强交流、切磋和融合非常重要,相西源先生作曲的《亲吻沱沱河》是一次具体实践。

陈平(星海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江源并发表重要讲话三周年之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艺术歌曲《亲吻沱沱河》首唱发布会暨青海解放70周年地域音乐文化学术研讨会的举办,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江源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是保护三江源——“中华水塔”国家的生命之源的重要举措,是热爱青海之情的艺术表达。

《亲吻沱沱河》一歌是广东省2017年“创新强校”人文社科重大项目——岭南地区当代音乐创作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由星海音乐学院发展规划办公室主任郑良文作词、作曲系相西源教授作曲。广东、青海两省虽然相隔千里,但对青海的爱是共同的,是对青海共同的爱把我们聚集到了一起。这首艺术歌曲是星海音乐学院多年来开展“艺术党建”活动的又一力作。让我们共同为保护“中华水塔”放声歌唱。

王金锐(青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相西源教授是曾经在青海师范大学工作过的前辈,我的案头上还珍藏着青海音乐家协会出版的相西源老师的独唱艺术歌曲选集《青海的歌》。青海多姿多彩的自然之美和多民族文化艺术之美为音乐家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沱沱河是中国最长河流长江的源头,长江流域在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确立了长江的母亲河地位,它景色壮美、山势巍峨、冰塔林立,是中华淌之不竭的天然固体水库。今天我们用优美的旋律歌唱沱沱河的圣洁绵延之美,在祖国70华诞之际吟诵它赞美它,具有很好的纪念和艺术指导意义。

郑良文(歌曲《亲吻沱沱河》词作者):《亲吻沱沱河》是2017年我第六次踏上青藏高原这片神奇的土地时创作的。当时我们从格尔木沿青藏线进藏,第一眼看到沱沱河时,她像条水网交织的小溪,有时一百多米、有时两百多、三百多米宽,也像是块湿地。当时没怎么注意,随之山回路转,当看到一片广阔的河道漫滩,进而见到河床五六米甚至十几米的落差,清澈的河水,汹涌的浪花,完全就是一条瞬间万变的河流,我看着看着就掉下眼泪了。在高原上有这么一条河流太震撼了。当时我随口说出,我要写首歌赞美这河,就叫《亲吻沱沱河》。歌名就这么定下来的。当时就想过去拥抱这条河、亲吻这条河,她的美、她的魂、她的魅力,让人难以忘怀。

沱沱河作为长江的正源,从格拉丹东这江河之母的雪峰冰川发源下来,孕育了千江万河。艺术来源于生活,如何把握时代主旋律,歌颂我们祖国大好河山是一篇大文章。作为艺术工作者,就是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创作出人民喜欢的、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艺术一定是来源于生活,但又要高于生活。希望通过这优美动人的《亲吻沱沱河》,能把青海这片神奇的地方,能把青藏高原这片神奇的土地,传播给全世界,让大家来关注她、热爱她,共同来建设她。

相西源(歌曲《亲吻沱沱河》曲作者):我是从青藏高原走出去的音乐工作者,又是从岭南地区归来的音乐工作者。青海是我的第一故乡,因为我出生在青海,成长在青海。由于工作关系,我走了不少地方,但我的音乐作品题材基本上是以青藏高原为创作主线,青藏高原是我的“母亲”之源。《亲吻沱沱河》是去年创作的,词作家歌词中的“词性”对我的作曲启示非常大。音乐由心而生,再丰沛、再丰满的语言对“内在情感”的描绘在某些方面表达或许是苍白的;而只有音乐,她能够带着“诗性”的“内心情感”语言去表达人们内在的情感,音乐让我们与天地融为一体。

马玉宝(撒拉族,青海省音乐家协会原主席、民族音乐学家):相西源教授是我的老朋友,也是我音乐艺术的好伙伴,他的创作无论是大型作品还是小作品,都与他生活的第一故乡“青海情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喜欢他早年创作的艺术歌曲《雪莲的歌》《美不过青海的土地》及交响曲《巴音河的回忆》等,主题旋律优美抒情,歌唱性强。沱沱河是“中华水塔”的发源地,我们以赞美三江源、保护三江源为主线进行艺术创作,是我们每个音乐艺术工作者的崇高责任。

杨正君(星海音乐学院学报副主编):无论从音响的听觉上和音乐的创作技术上来看,《亲吻沱沱河》无疑是成功的。首先,音乐陈述结构不平常。《亲吻沱沱河》在艺术歌曲常用的并列单二部曲式的基础上,乐句的陈述以非方整性结构为主,且多次使用3小节、5小节等奇数的陈述结构和“5+7”“6+6”等非典型性的乐句陈述结构,使音乐结构不流于“俗套”。其次,调式色彩丰富。就整体而言,这首歌曲的民族化风格特征较为明显,但又不是纯粹的羽调式。歌曲以具有羽调式特征的旋律开始,但音乐进行中自然地融合了大小调式的旋法,尤其是结尾时上行音阶与类似分解和弦的旋律进行及大地丰富了调式色彩,再配合和声推动后,使音乐进行更富张力,最后以“mi”作为主和弦五音的结束方式更是具有典型的西方传统大小调式特征。

另外,《亲吻沱沱河》在节奏、休止、跳进、词曲融合等方面的创作构思也十分精妙。

陈雄(甘肃省兰州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作曲家):亲吻沱沱河,“亲吻”有生命感。歌词描绘沱沱河的古老和神奇,讲述着这条河悠久的历史。作曲家从前奏开始就抓住了青藏高原的开阔和高远,音乐元素有一丝藏族风格。主歌部分,作曲家独具匠心,打破了固有的方整型句法结构,运用了3+2,2+3+2的非方整型句法结构,承述性很强。副歌部分,一个“啊”字将音乐推向高潮,作曲家又巧妙地将音乐设计成7+9变化重复的句法,第二次重复又将音乐拉长两小节,很具有展开性。结束部分是副歌的变化发展,句法又成了反复的6+6,对沱沱河的赞美之情更加浓烈。最后的6小节,重复“让我亲吻沱沱河”,再一次真切地体现了生命对生命的亲吻和呵护。在结束音的设计上,作曲家以3音结束,余音绕梁之感,回味无穷。

多杰仁宗(藏族,青海省音乐家协会顾问 作曲家):《亲吻沱沱河》以青海高原三江源地区的沱沱河做为创作背景,采用浓郁的藏族音乐曲风,具有鲜明高原音乐风格的艺术歌曲。作品通过对青藏高原的赞颂对妥妥河的赞美,讴歌了祖国大好河山的雄伟与壮美,也充满了作者对高原的一片热爱和眷恋之情。词作者郑良文做为广东“南国”人,以敏锐的思维关注到了青藏高原与“中华水塔”,创作出了这么富有诗意的歌词,令人敬佩。相西源教授能够写出《亲吻沱沱河》这样具有青藏高原特色的优秀音乐作品,且能引起听众和专家学者的好评,除了他所不断学习到的作曲技术和技法外,更加重要的是地域文化的影响造就了他的音乐。

王建忠(青海省音乐家协会顾问、青海省艺术学校敎授):艺术歌曲《亲吻沱沱河》首唱发布会在高原古城西宁成功举办,得到东道主星海音乐学院的高度重视。词作家郑良文为了完成《亲吻沱沱河》歌词的创作,亲赴高原腹地体验考察,歌词深情赞美了三江源之一,长江之正源沱沱河。歌词以小见大,语言朴实优美,寓意深刻富有哲理。作曲家相西源生于西宁,在青海学习生活了二十余年,对青海这方热土热爱之情促使他写了许多高原题材的音乐作品,《亲吻沱沱河》只是相西源教授创作长河中的一朵浪花。

辛秉文(青海省文化厅艺术研究所所长、音乐评论家):青海地域的民族音乐和本土音乐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本次音乐研讨会,我认为有以下几个重大意义。首先,本次研讨会具有实现家国情怀伟大愿景的历史意义。本次研讨会用《亲吻沱沱河》音乐作品为契机,开展“青海解放70周年地域音乐文化研讨会”,是对伟大祖国诞辰70周年的一份厚重的献礼。

其次,开辟了青海地域音乐文化发展总结性研讨会的历史先河。我认为这次是一个“集小点汇大流”的研讨会,小点在“沱沱河”,大流在“青海解放70周年地域音乐文化”学术研讨会。研讨会回顾汇总了这么多年来青海省究竟创作了多少好作品,培养了多少青海地域音乐传承人,留给青海地域和国家、世界多少音乐文化,是摸清青海音乐文化家底的总结性研讨会。

第三,开启了青海地域音乐新时代发展的文化自信。近几年青海省音乐家协会除了主办歌颂祖国、歌颂党的大型音乐会之外,还主办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青海本土音乐作品演唱会”,音乐会当中的本土歌唱家和词曲作品都是青海地域音乐文化发展的标志性艺术建筑。

第四,开创了青海地域音乐文化的人才发展格局。通过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梳理历史成果,总结历史经验和开创新的青海地域音乐文化人才发展格局。

第五,开动了青海地域音乐文化发展的动力风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艺术歌曲《亲吻沱沱河》鼓动士气,振兴青海地域音乐文化,开动青海地域音乐文化发展的动力风暴。

李斌(藏族,青海省音乐协会副主席、青海省职业艺术学校校长、作曲家):相西源教授创作的艺术歌曲《亲吻沱沱河》在青首唱发布,是对习总书记提出的“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重大要求的具体落实,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的具体践行,是对青海省委“算好绿色帐、走好绿色路、打好绿色牌”指示的积极响应,是落实“四个转变”、实现“一个同步、四个更加”目标的具体行动,对“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幸福西宁”具有重大意义,也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建设宣传成果的一大亮点。

桑德(藏族,青海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指挥家、作曲家):本次学术研讨会体现了青藏高原与岭南地区音乐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一次具体实践。词作者在三江源流域生态及“中华水塔”母亲河的高度赞美大自然,赞美了大美青海,讴歌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音乐旋律优美,具有浓郁的青海地域特色和艺术歌曲气质。此次活动对地域音乐文化交流发展翻开了新的页面,特别是对青海音乐界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希望今后多多加强合作,特别是沿海开放地区区域优势在青海的发挥,为我们青海的音乐创作人才培养方面助力。

李国顺(青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部主任、作曲家):《亲吻沱沱河》选题独特,感染听众,从歌曲旋律的创作和表现性上看,一些打破常规的曲调音高关系处理,尤其是下行小七度的进行、结尾非主音的回响等,表现了人们对三江源深情向往以及长江之源沱沱河的永恒存在。在调式调性方面,以青藏高原藏族音乐元素为基调的五声基础上,又巧妙地加入“偏音”等非五声因素,两个演唱版本的民美和通俗唱法的对比尝试等等,突出了地域性、艺术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全面性表现力,足见相老师在作曲时用心良苦,深入推敲。

陈璐(青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理论教研室主任):艺术歌曲《亲吻沱沱河》是在三江源生态文明保护的大背景下选题、创作的,立意高远。歌词简洁精炼,借以描写沱沱河抒发对三江源的赞美和对祖国大美山川的热爱。歌曲旋律优美,能够感受到一股暖流。在创作手法上非常讲究,A段歌词为四句,旋律采用了两大乐句不对称的结构:5(3+2)+7(2+3+2),这种写法构思巧妙、高级,将沱沱河绵延流长“穿越千年峡谷”的特点表现出来。B段(副歌)部分乐句仍为不对称结构:(3+2+2)+(3+2+2+2)四次“沱沱河,流遍高原”这句采用了一字对多音的长线条处理手法,将“流遍高原”的气势充分展现出来,抒情性更强。这首作品兼具地域性、艺术性、思想性的上乘之作。

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中就提出,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我们今天所谈及的高原题材、地域风格特色无疑是对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最有力的践行。

猜你喜欢
三江亲吻艺术歌曲
它们的家乡——“三江源”
鹿之亲吻
浅析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的音乐特征
舟山听海
无与伦比的月光之美——两首同词艺术歌曲《月光》的音乐风格及演唱技巧
亲吻玫瑰花
秋风亲吻着祖国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对我国艺术歌曲演唱技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