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LTE网络中TDD和FDD融合组网研究

2019-10-29 05:24张洪伟左坤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重庆401121
邮电设计技术 2019年10期
关键词:制式专网频段

石 巍,张洪伟,吴 磊,左坤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重庆 401121)

0 引言

随着高铁的普及,高铁已成为人们出行方式的首选,同时随着LTE 网络覆盖和用户终端普及,高铁网络覆盖和容量成为用户体验的主要瓶颈。别的运营商利用原有站址,短时间内补齐覆盖短板,中国移动高铁专网优势受到严峻挑战。受限于TDD 制式,上行能力与友商差距较大。为解决高铁网络覆盖和容量,高铁覆盖采用FDD+TDD 组网方式,利用FDD 的技术优势和低频段组网,解决高铁覆盖和容量问题。

1 覆盖能力

目前高铁组网方式单一,主要以F频段为主,无法满足高铁“潮汐效应”需求。随着LTE 网络的发展,目前单一组网的方式已经很难满足用户的要求,利用各网络制式优点的混合组网方式成为运营商建网的首选。2种网络制式中TDD覆盖比FDD小80%(DL/UL=2∶1)/小40%(DL/UL=1∶1)。主要原因为TDD 上行链路可发射的时间(一个10 ms 帧中)要比FDD 时间短,以及FDD 制式较TDD 制式可使用的RB 资源更多,吞吐率更高。从LTE 频谱分配来看,FDD 频段普遍较低,TDD 频段主要分布在高频段,FDD 制式较TDD 制式覆盖能力更强。FDD 上行能力相当于2 倍频宽的TDD 载波,而TDD 制式需要通过时域切换改变上传和下载,对高铁用户而言,FDD 网络体验相对来说更胜一筹。

2 FDD规划建设

2.1 频率选择

高铁FDD 组网采用10 MHz 带宽组网,相比TDD高频段(与TDD 网络按1∶1 同站址的拓扑结构)具有更好的覆盖能力(见表1)。FDD 覆盖范围比TDD 更大,更适合高速移动场景,FDD可有效弥补TDD网络D频段的覆盖盲区。且FDD 1.8 GHz 频段相对TDD 1.9/2.6 GHz 多普勒频偏小,上行频偏为TDD 2.6 GHz 的70%。

表1 性能参数

FDD 与TDD 2 天线VoLTE 覆盖对比:相同AMR下,FDD 下行与TDD 相当;相同AMR 下,FDD 上行的MCS 要求更低,需要RB 更少,因此上行优于TDD 约2 dB(见表2)。

高铁FDD 采用10 MHz 带宽组网与现网DCS1800存在一定重合,需要对现网DCS1800 站点进行退频,因此TDD 干扰主要来自系统内干扰,FDD 干扰主要来源于GSM频率干扰。

初期通过GSM1800 退出10 MHz 带宽给高铁使用,高铁周边3 km 内清频隔离,城区及高铁周边未建立FDD 1800网络覆盖。

后期当公网逐步使用FDD 1800后,通过高铁周边站点RF 优化,保证高铁专网的覆盖,同时利用软特性(高速专属策略管理)构建同频虚拟专网,进一步保证高铁专网性能不下降。

2.2 参数规划原则

FDD 的TAC 规划原则只要容量允许,FDD 和TDD规划使用相同TAC。

FDD 的PCI 规划原则应尽量避免PCI 冲突、PCI 混淆和PCI干扰。

PRACH 规划逻辑根应该满足高铁小区的覆盖半径的要求,高铁沿线的普通小区要先避免使用高铁逻辑根。高铁HighSpeedFlag 设置为True。零相关配置(zeroCorrelationZoneConfig)设置使用高速场景组,前导 格 式(PreambleFormat)、竞 争 式(preamblenumberOfRAPreambles)、频率偏移(prachFrequencyOffset)配置与普通小区一致。

2.3 RRU合并原则

高铁站点规划多RRU 共小区规划原则,以达到改善小区边缘性能,提升单个RRU 覆盖半径和提升下载感知速率的目的,同时减少高铁频繁切换问题。

针对高铁途经的不同场景区域,选择不同多RRU共小区数目,避免高铁专网小区负荷过高,具体如下。

a)城区根据实际容量采用合适的共小区方案。

b)郊区建议采用2~6个RRU共小区。

c)农村建议采用6~12个RRU共小区。

d)隧道及隧道群场景,在不超过RRU 共小区最大数目情况下,建议全线共小区。

2.4 专网建设

2.4.1 建设原则

网管:与高铁网络共网管,统一管理。

核心网:接入现网核心网,同厂家建设更快速。

传输:TDD和FDD共传输。

BBU:TDD 和FDD 共用BBU 框,节省空间,其中GSM900和1800独立BBU框。

主控:TDD和FDD共主控。

基带:TDD和FDD独立基带。

射频模块:TDD 和FDD 独立RRU,做到独立优化,达到双网双优,RRU 使用支持2T2R 的模块,速率更快,体验翻倍。

天面:TDD 采用独立天线,其中TDD-F 与TDD-D采用共RRU共天面的模式,FDD与GSM900共天线。

电源:需要配置充足的DCDU-12B,电源线径要根据实际距离确认。

图1给出了FDD制式拓扑图。对于新建高铁采用如图2 所示FDD 建设方案;对于已通高铁,采用如图3所示的FDD扩容建设方案。

2.4.2 建设规模

表2 TDD1.9 GHz和FDD 1.8 GHz链路预算

高铁全线长度344 km,本次规划设计223 km,其中隧道里程116 km。

高铁全线采用FDD/TDD-F/TDD-D 1∶1∶1 的建设方式,其中共计规划FDD 站点共计108 个,小区108个,高铁全线站间距为475 m。

目前新建高铁采用TDD+FDD 同步建设、融合组网的方案,解决高铁覆盖和容量问题,后期将对现有路段新建FDD以解决目前存在的覆盖和容量问题。

3 专网参数设置

3.1 功率设置

TDD/FDD 采用功率配置最大原则,因高铁FDD 采用DCS1800 频段10 MHz 带宽,且同时RRU 型号发射功率明显强于TDD 设备RRU,覆盖效果理论要明显好于TDD覆盖效果。

3.2 互操作策略

图1 FDD制式拓扑图

图2 新建高铁FDD组网方式

图3 已建高铁FDD扩容方案

图4 互操作策略

3.2.1 整体原则

图4给出了互操作策略示意。

a)数据业务:4G 终端优先驻留4G 专网,在4G 专网只重选/重定向至2G 专网,在2G 专网可直接重选回4G 专网减少互操作复杂性,在4G 专网覆盖质量较高的线路,可适当调低4G到2G的重选/重定向门限。

b)CSFB:CSFB终端拨打电话时,通过盲重定向到2G专网,完成通话后,通过终端自主FR返回4G专网。

c)eSRVCC:VoLTE 终端在语音过程中,通过eSVRCC 切换到2G 专网,完成通话后通过终端自主FR返回4G专网。

d)2G终端只占用2G专网。

3.2.2 策略方案

通过基于业务的分层,将不同特点的业务与不同特性的频段进行适配,VoLTE 业务优先承载在F频段,大包数据业务优先承载在FDD载波。

对不同频段设置同优先级、调整切换触发策略、优化互操作门限,解决“FDD忙TDD闲”问题(见表3)。

3.2.3 空闲态驻留策略

针对小区重选和驻留问题,后期将根据高铁沿线覆盖和容量实际情况进行专题研究,选择驻留策略,统一设置驻留策略,达到高铁专网小区负荷均衡和用户体验连续的目的(见表4)。

3.2.4 连接态切换和负载均衡策略

表3 各频段优缺点及作用

表4 驻留策略

公网与专网邻区规划原则:根据切换策略,在车站站台位置,高铁专网站点需要与车站室分进行相互切换,遵循原则如下。

a)高铁专网与车站室分、车站室分与公网互配邻区关系。

b)专网与站台室分切换位置尽量不要落在车站上下车区域。

高铁沿线专网邻区规划:高铁FDD 专网链形下上级有切换关系高铁专网小区(FDD 与TDD-F、FDD 与TDD-D、TDD-F与TDD-D)对互配邻区关系,同时原则FDD高铁专网与公网不配置邻区关系。

采用如下互操作策略方案。

a)覆盖类切换:考虑TDD/FDD 频段差异,TDD 覆盖边界切换到FDD。

b)负载均衡策略:TDD 2 个频点之间单向进行负载均衡,FDD 和TDD-F 频段双向MLB 来均衡TDD 系统和FDD系统之间的用户数。

3.2.5 语音业务策略

高铁FDD 网络开启VoLTE 语音功能,高铁VoLTE业务优先选择TDD-F 频段进行承载。FDD 用户优先进行同频切换,其次为异频切换,最后执行eSRVCC。根据高铁用户终端能力,语音业务解决方案如下。

a)不支持VoLTE 的终端沿用当前CSFB 策略回落GSM,通话结束后快速返回LTE。

b)支持VoLTE 的终端且支持FDD,通过设置特殊的异频切换策略(QCI1 A2 门限高)优先承载在FDD1800上。

c)支持VoLTE但不支持FDD的终端,通过设置特殊的异频切换策略(QCI1 A2 门限高)优先承载在F 频段上,弱覆盖区域SRVCC到GSM。

4 建网效果

4.1 覆盖率效果

网络建设优化完成后,线路1 高铁综合覆盖率由76.68%提升至86.42%,相比开通前提升9.74%;线路2高铁段综合覆盖率由88.99%提升至94.72%,提升5.73%,提升效果明显。

4.2 业务及用户分流效果

FDD 站点开通优化后,FDD 网络业务分流占比44%,用户分流占比44.3%,用户数超300的小区由122个降低至37 个,有效分担了TDD 流量负荷,缓解业务拥塞。TDD 网络开通前用户数为20 211个/天,开通后FDD 网络承载用户数为9 373 个/天,TDD 网络承载用户数为11 785 个/天,总承载用户数为21 158 个/天较建设前有所增加。业务分流开通前TDD 网络承载业务流量为2 589 GB/天,开通后FDD 网络承载业务流量为1 694 GB/天,TDD 网络承载业务流量为2 154 GB/天,总计承载为3 848 GB/天,较建网前增加1 259 GB/天,有效释放网络负荷高导致的压抑流量,缓解网络负荷,发挥FDD网络优势。

5 总结

合理地融合FDD 和TDD 网络,对于高速场景的覆盖具有重要意义,不但可以很好地解决技术不能解决的问题,还可以充分利用目前比较缺少的资源,探索一个新的网络建设方向,为后续网络建设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制式专网频段
5G高新视频的双频段协同传输
gPhone重力仪的面波频段响应实测研究
无线专网通信在武汉配电自动化中的应用
我国铁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制式及演进探讨
无线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专网中的应用
浅析悬挂式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制式方案
推挤的5GHz频段
2015年预测:逐步普及化的私有云
PTN在京津塘高速公路视频专网中的应用
《铁路信号显示的发展与思考》之三——多种显示制式混用中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