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馆的鱼也会死吗

2019-10-29 11:11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2019年10期
关键词:观赏鱼馆里海洋馆

家里养过鱼的同学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一满心欢喜地从鱼市上挑选了几条自己喜欢的观赏鱼,兴高采烈地拿回家中饲养,可总是会发生奇怪的事情:在商店里活蹦乱跳的观赏鱼,挪到家里的鱼缸中之后,却在几天内一条条地相继“离奇死亡”,最后的结局往往是全军覆没。自己家里养鱼似乎总是陷入“买了就死,死了再买”的怪圈。

但是当你走进海洋馆,却发现各种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无论大小、胖瘦、长短、淡水的还是海水的、热带的还是寒带的,看上去都活得特别好,能吃能玩能长个儿,有些“元老”甚至已经在海洋馆中生活了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

那么问题来了,难道海洋馆的鱼就从来不会“牺牲”吗?下面我就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

其实万物都有生和死,无论什么物种、无论在哪里都不能脱离这个自然规律。海洋馆里的生物当然也会死亡,只不过海洋馆的硬件设施和饲养水平都很高,而且与自然环境相比,很多生物在海洋馆里避开了掠食者的袭击,且不存在食物短缺的危险,生活比较轻松悠闲,所以一般来说死亡率非常低。

那么少数生物死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可以大致分为两类情况:

第一类是生物自身原因。大自然的法则是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总有些个体生下来就身体孱弱,缺乏竞争力,别的同伴能抢到食物,它却只能饿肚子;别的同伴长得又快又壮,它却又瘦又小。这样的少数个体注定会被残酷的自然界淘汰掉。这种淘汰其实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因为只有不断淘汰掉不合格的个体,整个种群才能更好地向前发展。看似和平的海洋馆中,也存在生存竞争,同一个展缸中的生物也会抢地盘、争食物、夺配偶。在这一过程中打斗是在所难免的,生物们会受伤,甚至伤重而亡。虽然聪明的饲养员会通过调节缸中的生物密度、增加缸中遮蔽物、加大投饵量等手段来尽量避免打斗,但生物的天性是无法完全去除的。

“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这句话放在海洋生物身上一样适用。就算海洋馆的水质、饵料控制得再精细再完美, “得病”也总是一件无法避免的事情。一旦海洋生物得病,饲养员会在每天巡视的时候发现异常,经验丰富的“鱼医生”便会立刻做出诊断,并在缸中播撒药剂,或在饵料中添加药物,有时还会用注射器给海洋生物打针。大部分情况下,它们的病情会逐渐好转并康复,继续快乐地在海洋馆里生活。但医生也不是万能的,如果遇上急性、烈性、恶性、罕见的疾病,鱼医生们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对于海洋馆里的生物来说,最好的结局大概就是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地在海洋馆中度过一生,直至老年迟暮,寿终正寝了吧。

第二类可能导致生物死亡的原因,与我们人类密切相关。如果之前的种种原因算是“天灾”,那么接下来我要说的,可以算作“人祸”了。

海洋馆的后场有许多复杂的机器,它们都是维持水质和生物生存必备的,這些机器难免会有出故障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巡视的师傅都会及时发现故障并且维修妥当,但如果设备故障没能被及时发现的话,那么缸中的生物可就要遭殃了,当班负责的师傅也会被追究责任的。

除了内部的人为因素,前来参观的游客有时候也会导致生物死亡。许多海洋馆有触摸池,游客可以近距离触摸到海星、锦鲤这些可爱的水生生物,但不知道你是否见过这样的情景一一有人会用力地戳海星,甚至把它们从水里拿出来扔来扔去;有人使劲地拍打缸壁;有人从自己的包中拿出一些奇奇怪怪的零食扔到池中喂食,这些行为都会导致生物患病甚至死亡!

海洋生物跟人类一样,都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员。同学们,我们是不是应该用心爱护、善待它们呢?

猜你喜欢
观赏鱼馆里海洋馆
令海洋馆起死回生的12个字
美术馆里的少年
图书馆里排排坐
时髦美术馆
海洋馆,我来了
观赏鱼喂食须知
《观赏鱼养殖》课程教学创新
观赏鱼水族箱中白色“蛋白虫”的初步探究
我们工作啦!
观赏鱼游出滚滚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