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如何写得充实

2019-10-30 02:25陈保侯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9年32期
关键词:作文题目陈老师论据

陈保侯

同学们正在讨论2019年的高考作文题,这时陈老师走进了教室。他不紧不慢地说:“既然同学们对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感兴趣,那么今天,我们就以今年的全国卷Ⅰ的作文为例,来谈一谈如何把议论文写得充实。”

找准方向,让话题变得充实

“全国卷Ⅰ的作文明确要求我们写一篇演讲稿,主题是‘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在演讲的主体部分,我们要阐明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这一话题,可以写成议论文。而要想把这一话题讲得充实,大家首先要在谋篇布局上想一想,从哪些方面讲。也就是要找准演讲的方向,从哪些方面来论述,才能让话题变得充实。”陈老师提示道。

班长郭泽恩率先回答:“这次演讲的情境非常明确,就是针对我们高中生对劳动的一些错误思想认识来展开批判。作文题目要求中已有表述,概括起来就是‘三不: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不尊重劳动。”陈老师听后,朝班长竖起了大拇指:“一针见血,一语中的。”

朱菲同学接着说:“要想把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说得充实,就要从这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这样我们就找到了论证的方向,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文章内容自然也就充实多了。”

陈老师补充道:“不仅要结合学生的‘三不现象来谈,还要抓住主题‘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来谈。作文题目要求中有‘从我做起的要求,所以我们青年学生怎样去做,也是谈的内容。”

精选素材,让内容变得充实

陈老师启发大家:“写议论文,得有论据,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论据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事实论据,如事例;另一种是理论论据,如名言警句。这些论据可以统称为写作素材。我们平时积累写作素材,就是为了在写作时能用得上。运用素材,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避免空洞说理、驾空分析,还能充实文章内容,使文章内容丰富。请同学们先看看下面这一片段。”

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孔子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这句话告诉我们,劳动是人生的必修课。毛泽东6岁就下田干活,8岁上学后,每天放学后都要放牛;13岁至15岁的时候,他休学在家,整日在田间劳动,晚上还要帮助爸爸记账。年少时的毛泽东,为这句话做了最好的诠释。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祖逖闻鸡起舞,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无数事例证明,具备基本的劳动能力,是一个人走向社会、成就事业的基础。

李丽感叹道:“这一段中运用的素材真多啊!有理论论据,引用孔子的话;有事实论据,举了毛泽东、大禹、祖逖、李时珍等人的事例。”

陈老师引导大家:“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次习作,我们还可以运用哪些素材?”

“徐霞客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写下祖国地理风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辈子像农民一样在田间地头研究水稻。”“居里夫人整日灰头土脸,在成吨的原料中仅提炼出了一克的镭。”“习近平15岁到延安插队,种地、拉煤、打坝、挑粪……在乡亲们眼中,他是个‘吃苦耐劳的好后生。”“毛泽东告诉毛岸英:你在苏联的大学毕业了,这很好,但学的是书本上的知识,可以说这只是书本的一半。你还需要上一个大学,就是劳动大学。”

陈老师笑眯眯地看着大家,说:“同学们说得太好了!除了事例外,我们还可以运用一些理论论据,关于劳动,同学们能想到哪些诗句、俗语、名言和警句呢?”

“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俄国的乌申斯基说过: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撸起袖子加油干”“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紧扣观点,让论证变得充实

陈老师继续引导大家:“写议论文,最重要的就是要论证。什么是论证呢?就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要紧扣观点,要说到实处,不能隔靴搔痒,不能水上漂。如何让论证变得充实呢?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片段。”

再者,我们要有尊重劳动的美德。唐代诗人李绅诗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我们从小就能背诵的古诗,教会我们要体恤农民劳动的辛苦,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而今天,社会上依然存在着不尊重体力劳动者的现象。每每看到有人暴打环卫工人、有人嫌弃农民工有损城市形象的报道,我总是极奇愤怒。从古至今,劳动从来只有分工不同,就没有贵贱之分。从事高科技研究工作,这样的脑力劳动也许能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但是谁又能说田间地头那挥汗如雨的农民伯伯不美?那起早摸黑扫帚在手的环卫工人不美?那周而复始单线循环的公交司机不美?那穿行在街头巷尾的外卖小哥不美?从铁人王进喜到掏糞工时传祥,从英雄模范人物到普通生产一线的工人,他们都是时代的先锋、劳动的楷模。同学们,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轻视劳动,轻视劳动者。相反,我们应该感恩他们,尊重他们,并向他们学习。是亿万人民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了中国今天的繁荣富强,我们当以自己是其中的一分子而自豪。正所谓: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美。

朱菲第一个发言:“作者对不尊重劳动现象进行分析,运用排比句进行多次反问,农民伯伯、环卫工人、公交司机、外卖小哥、铁人王进喜、掏粪工时传祥、英雄模范人物、普通生产一线工人,这些人物让我们看到了劳动的美好。”

“我最欣赏这一段的结尾。回到现实,对同学们提出希望和建议。‘是亿万人民勤劳的双手才创造出改革开放中国今天的繁荣富强,我们当以自己是其中的一分子而自豪这一句说到点上了!”郭键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时间过得真快,沙龙就要结束了。最后陈老师总结道:“这次沙龙,我们以全国卷Ⅰ的作文为例,谈了议论文如何写得充实的问题。经过探究,我们有三点收获:一是在文章布局谋篇上,我们要学会从不同方面,多角度地论述话题,让话题内容变得充实;二是在素材选取上,我们要学会精选素材,从事例和理论论据两方面来丰富文章的内容,让内容变得充实;三是在具体论证过程中,学会紧扣观点,精准论述,让自己的论证语言变得充实有力。希望大家记住这三点,并在以后的议论文写作过程中活学活用。”

猜你喜欢
作文题目陈老师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我的科学老师
小陈老师来上课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我们的“开心果”
把人物写得生动活泼吧
你眼中的我
200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作文题目汇总
论据选择“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