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如夏梦了无痕

2019-10-30 04:19万静仪
北方文学 2019年27期
关键词:爱情观莎士比亚

万静仪

摘要:莎士比亚在《仲夏夜之梦》中运用其高超的语言艺术展现了爱情的双重性,亦即人性的丰富性。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爱情作为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和活动之一,亦难逃其影响。《仲夏夜之梦》展现出的对真诚爱情的向往、勇敢表达爱情、自由追求爱情,与人性的复杂度衍生出的忠贞度问题、心灵与头脑之争,依然是人们关心热议的话题,且为人们讨论这些问题提供了完美的讨论平台和思考空间。

关键词: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爱情观

人本主义哲学家艾瑞克·弗洛姆在他的著作《爱的艺术》中提到,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是爱情不可缺少的四大要素;(弗洛姆,2008:22)只有在自由的基础上才会有爱情。《仲夏夜之梦》中的爱情则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戏剧主人公们勇敢地表达爱情、自由地追求爱情;另一方面,所谓的“爱情”就如一场夏夜的梦:如梦如幻,虚妄荒唐。而《仲夏夜之梦》的喜剧性也恰恰建立在此冲突之上:主人公们不惜反抗家长、连夜私奔、背叛挚友来追求的自由爱情,却在雅典城外的小树林里演变成一场令人捧腹的荒唐闹剧。莎士比亚通过巧妙地展现了情节安排、生动的形象塑造和的高超的语言艺术构筑了一场“仲夏夜之梦”。荒诞主要体现在情侣结合方式、爱情忠诚程度、誓言多遭背弃、头脑心灵之争上。

戏剧中的两位女主人公赫蜜雅和海伦娜可谓是自由追求爱情的代表。当赫蜜雅的父亲伊吉斯在雅典大公面前请求裁决,如果她不愿嫁给第米特律就按照雅典法律将其处死,赫蜜雅勇敢地在权威面前表达自己的感受、吐露自己的情意并不畏威胁,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自主意识:“我情愿这么开、这么谢,这样自生自灭。”(莎士比亚,2016:9)海伦娜也是一个勇敢追求爱情的少女。她自认女子在追求爱情这件事情上,由于种种社会因素,与男子比较有着劣势,但是她的意志却不会因此动摇。而在雅典城外的小树林里,她的表现更是值得赞赏,并不因为突然获得莱珊德的爱就变心转向莱珊德,或者玩弄其感情,而是依然真挚地爱着第米特律。即便是面对着第米特律突如其来的倾慕,她亦能保持冷静。(莎士比亚,2016:71)

第一幕第一景中,借莱珊德之口观众得知第米特律的善变:“第米特律——我当面揭穿他,曾经追求过奈达的女儿海伦娜,把他迷住了;她呢,可爱的姑娘,却捧出整个心儿,爱他,崇拜他,当作偶像般崇拜他——他这个无情无义的负心人。”(莎士比亚,2016:11)海伦娜和第米特律的结合不是出于双方诚心相爱,而是仙王奥伯朗无疑中看到海伦娜苦苦追求第米特律而不得,一时“好心”,吩咐自己的侍从蒲克将相思花汁液涂抹在第米特律眼睛上,第米特律才“爱上”了海伦娜。这一结合方式极具巧合和戏剧性,荒诞不经。

仙王奥伯朗和仙后蒂坦妮雅本是夫妻,两人却各自另有私情。奥伯朗是个背叛妻子的丈夫,从印度高原万里跋涉赶回雅典,竟是为了“使枪弄棍的相好”亚马孙女王希波吕忒。而仙后蒂坦妮雅亦非一个忠贞不渝的妻子:她和雅典大公忒修斯有私情,并“曾趁着月色朦胧”引着忒修斯抛弃了一众曾有感情的女人。而两人再次偶遇的原因竟是正好各自的情人要结为伉俪,不可谓不巧合、不荒唐,因而创造了一种非凡的喜剧效果。(莎士比亚,2016:35)

法国二十世纪颇有影响力的精神分析学家拉康认为,人类的法律就是语言的法律;语言不仅仅是反映事物的纯粹媒介,而具有一种物质性的实体性。“言语的交流就是一种实体性的交流,具有契约的性质,因为言语一旦被说出,与他人进行了交流,它就不会像我们曾经以为的那样消弭于无形。”并且,希腊语中的parole(言语,誓言)和symbole(象征,符号)具有相同的词根(to throw),即扔出某物,这表明古希腊人最初却是将语言视为一种实体性的东西。中国也有“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和“一诺千金”这样的成语,强烈表示了言语的坚实性。(马元龙,2006:31)然而在《仲夏夜之梦》中,本该“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的海誓山盟,却屡遭背弃。

在雅典城外的小树林里,赫蜜雅祈祷恋人爱自己的心永远不变,而莱珊德睡下之前发下毒誓,然而醒来后,在相思花汁液的魔力之下,迅速拜倒在海伦娜的石榴裙之下又发了一个毒誓:“海伦娜,我爱你!拿生命起誓,我爱你!”“我爱的是她,直到熄灭了生命之火。”而对誓言的屡次背弃更因其言辞的华丽更为可笑,极大地体现了莎士比亚天才般地语言把控能力。

剧中所体现的理性和爱情的冲突具有深层内涵,在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伊丽莎白时代的人们处于紧迫的无法避免的理智与情感的进退维谷之中,常常承受着理智与性欲、理智与爱情以及性欲与爱情的冲突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在所有人的内心矛盾中,这些冲突时影响伊丽莎白时代人们每天生活中最复杂、最广泛和最直接的冲突。”(史迹,1998:68)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人文主义的光辉已经开始闪耀,“理智”被认为是人生成功的标志,而“非理智”则意味着人生的失败;而与此相冲突的则是当时亦普遍为人所接受的灵魂是上帝赋予人类的,人类受此控制的观点,而“爱情和性欲都是远离理智的”。海伦娜抱怨爱情是爱神的“配对小把戏”:“情人可不睁眼,而是张开了心。无怪画中的小爱神,被扎没了双眼。熬时间恶魔的头脑总是把好坏颠倒,有翅膀,没眼睛,象征鲁莽的急躁;爱神只是个小娃娃——传说中是这样,原来他挑选对象,老是会上当。正像那顽童把赌咒当作好玩,小爱神也到处用誓言把人欺骗”。(莎士比亚,2016:17)

莎士比亚借莱珊德嘲讽了“理性的爱情”:莱珊德声称她放弃赫蜜雅,转而迷恋海伦娜是因为理性,懊悔过去常与赫蜜雅厮混在一起,而如今有了海伦娜,根本就不把赫蜜雅放在眼里并认为男人的意志应由理性支配,而理性告诉他海伦娜更可爱。理性和爱情是难以兼容的,莎士比亚又借线团儿之口调笑道:“依我说,娘娘,你这番话可算不得太有头脑。可是说实话,这年头儿有头脑跟谈爱情难得碰到一块儿。可惜又可惜的是,没有哪位好邻居肯来给他们拉拢,交个朋友。”(莎士比亚,2016:60)

莎士比亚的作品可谓跨越时间长河而其魅力不减,即便到了今天,《仲夏夜之梦》仍然具有现实意义。莎士比亚在《仲夏夜之梦》中运用其高超的语言艺术展现了爱情的双重性,亦即人性的丰富性。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物化”成为人们的存在方式,而爱情作为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和活动之一,亦难逃其影响。《仲夏夜之梦》展现出的对真诚爱情的向往、勇敢表达爱情、自由追求爱情,与人性的复杂度衍生出的忠贞度问题、心灵与头脑之争,依然是人们关心热议的话题,且为人们讨论这些问题提供了完美的讨论平台和思考空间。莎翁是一味赞扬不顾一切的自由爱情吗?《仲夏夜之梦》谢幕时,两位勇敢追求爱情的女主人公都得到了满意的婚姻。莎翁是在讽刺自由爱情是爱神的小把戏、理性并不可靠吗?在森林里两位青年被“相思花”耍得团团转,四人又哭又笑,好不热闹。《仲夏夜之梦》也许并不是为了教育观众去如何行动,而是以自己的才华,将爱情这个人类永恒的母题及其中二重性以艺术的形式、夸张有趣的戏剧冲突展现出来,引导观众去思考。在其中,蒲克起到了很好的“间离效果”:“事情闹到这地步,我只有高兴;他们的吵吵闹闹,我看的好起劲!”“那时候两男同爱一女,那玩意儿好不有趣!事情越是来得荒谬,我越看越有劲头。”(田民,1990:74)亦體现了莎士比亚高超的戏剧艺术。

参考文献:

[1]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M].方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

[2]马元龙.雅克·拉康:语言维度中的精神分析[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

[3]弗洛姆.爱的艺术[M].李健鸣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4]史迹.论《仲夏夜之梦》梦的现实意义——释拉山德与底米特律斯之梦[J].外国文学研究,1998.

[5]田民.莎士比亚戏剧中的“间离效果”:兼及莎士比亚对布莱希特的影响[J].戏剧研究,1990.

猜你喜欢
爱情观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素描)
向威廉·莎士比亚致敬
莎士比亚书店:巴黎左岸的梦
你在引用莎士比亚的话
西门庆的爱情观浅议
忠实性与创新性——当代莎士比亚演出和改编批评的转向
论柳永情词中的爱情观
玫瑰与面包并存的爱情:《傲慢与偏见》爱情观的分析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选译30首
浅析李清照爱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