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远古至先秦时期的中国古代舞蹈

2019-10-30 03:01华雪
大观 2019年8期
关键词:先秦乐舞远古

摘 要:从远古至先秦这段时间是人类发展中漫长而神秘的历史时期,同时也是舞蹈最本源而自然的时代;是人类从追求生活所需上升到不断追求、不断摸索生命与精神的时代,同时也是中国乐舞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部分。舞蹈是自然与生命的交错中人的本能行为的表现,是其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的直接体现,而并非是刻意的追求。乐舞成为一切文化的母体和先声。中国古代乐舞具有独特的发展历史,不同时期都不同程度地被规范在安邦定国的制度和伦理之中。

关键词:乐舞;远古;先秦;舞蹈

从远古至先秦这段时间是人类发展中漫长而神秘的历史时期,同时也是舞蹈最本源而自然的时代。在与自然、与生命的抗衡中,人类从无知于春夏秋冬到知道何时采集,何时狩猎,何时储存,何时耕耘,何时收获。从节绳记事到甲骨文的出现,从巫术舞蹈、神灵观念到交流感情,舞蹈的雏形逐渐呈现出来。舞蹈是自然与生命的交错中人的本能行为的表现,是其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的直接体现,而并非是刻意的追求。

在远古时期,没有文字、没有语言,人类社会已经有了类似舞蹈的动作形式。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当人们看见天下雨会产生对天的怀疑,在潮湿的空气中人们为了让自己暖和起来便用跳舞的形式来活动筋骨;当新生命降生,人们也会跳舞来庆祝。这一时期的舞蹈可能以各种形式在任何场合中出现,这些舞蹈都围绕着一个主题,那就是至高无上的精神追求。每一个动作所体现出的都是人们心中最真实的信仰,这时的人的思想是独立而自由的,因为每个人心中都可以想象出不同的天神,但观念和意识又是直接而统一的,都会祈求狩猎成功,氏族昌盛。在这一时期,舞蹈的形式主要以群舞为主,人与人之间不分等级,这是一个团结生存的时期。舞蹈不但促进了人类身体的强健,同时也对中国歌舞艺术的产生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一时期,人类从本源走向追求,体现了舞蹈最本质的一面。

从远古至三代时期,原始社会逐步走向奴隶社会。在人类社会对物质生活不断的追求之中,当人与人体能之间有高有低时,当勇敢的人需要更多的食物的时候,就出现的首领、祖先、帝王。从六舞的体裁和内容来看,大多數都是歌功颂德的,出现了为各代所制歌颂自己氏族部落首领、图腾的乐舞。据记载,夏代著名乐舞《大韶》(又称《箫韶》),相传为舜时期的乐舞,夏、禹继承了它。《史记·夏本纪》载:“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百兽率舞。”舞者手执排箫,随着简单的节奏而舞。又因为它结构庞大而又丰富多变,故又称之为《九辨》;加上它“歌”的部分包含多段,所以人们又称之为《九歌》。这部乐舞,曾被长期视为原始艺术的最高典范。如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在鲁国见到了这个乐舞之后发出了如下的赞叹:“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公元前517年,孔子又在齐国看到了《韶》的演出,受到极大的感动,以至于“三月不知肉味”。《论语·八佾》记载说:“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也就从这时起,“尽善尽美”不仅成为一个沿用至今的成语,更成为我国美学史上评论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标准用语。

从黄帝以来,经过尧、舜、禹的“二头军长制”到夏的“传子不传贤”,中国历史被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随着奴隶社会的建立,炫耀暴力和武功是早期奴隶制社会的光辉和骄傲,暴力便成为了文明社会的产婆。商是我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人处于神权时代,宗族体系是构成商代社会结构的显著特点。这一时期出现了《北里之舞》,是男女舞者在灌满酒水的池塘边舞蹈。这会不会是因为战争频繁,使得人口越来越少而产生的对生命繁衍的追求呢?据记载,商代乐舞《大濩》是代表商汤的舞蹈,是一个求雨舞蹈。这一乐舞与桑林舞截然不同,充满教化之意,与《韶乐》相同,是一个德育教化的政治乐舞。由此可见,这时的乐舞已经朝着教育目的发展了,商朝的乐舞,较夏朝而言,有了很大的进步。乐舞的目的不再只是单一的祭祀、祈福,而是有了教化的目的。而且,商朝的祭祀礼仪活动,也不单单是祭神,而是祭神和祭祖结合。这表明了商朝神权与王权结合的特殊政权现象,《大濩》就是实证。

西周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时代。宗法文化、制礼作乐成为这一时代的主要文化特征,周代建立了宫廷雅乐。宫廷雅乐的建立,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但系统地继承了前代乐舞,也明显成为了政教结合的工具。制礼作乐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承担着社会伦理道德教育的重任。而周代的巫舞也与之前有所不同的。巫舞作为原始宗教萌芽状态中的一种表现形式贯穿先秦舞蹈的始终,也可以说它是先秦人民按照自己的意愿达到控制自然和其他人的一种方式。周代的主要巫舞有蜡祭、雩祭、祀高禖等。周代的巫舞之所以与前代不同,是因为夏朝以前,没有人把娱神的乐舞拿来给自己欣赏。而至周代,巫舞已成为专门娱人的舞蹈,从神本文化走向人本文化,从与天交流给天表演,正式迈向了为取悦帝王而舞的表演目的,开启了古代舞蹈对象化的先河。周代建立的礼乐机构相当庞大,其主要任务是负责乐舞演出和负责乐舞教育。乐舞演出包括祭祀活动、典礼活动、宗教活动,乐舞教育是以礼、乐、射、御、书、数为主的六艺教育,乐舞是贵族子弟的必修课。这为中国古代舞蹈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不难看出,西周初年的制礼作乐已经为中国古代乐舞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制礼作乐是奴隶社会的必然产物,它使舞蹈从最初的肢体活动形式真正成为了具有政治色彩的表演活动。也许是因为它的古老,也许是因为人的精神需求,舞蹈从娱天真正走上了娱人的政治舞台,成为了儒家思想的工具。从宏观的角度上看,制礼作乐使中国古代乐舞以一种歌功颂德的形式一直延伸到封建社会末期;从微观的角度上看,制礼作乐的形成将舞蹈的自发性砍去,发扬了舞蹈的观赏性,给舞蹈带上了等级的光环,帝王的至高无上成为乐舞的至高无上,带上了历史的高帽。从乐舞自身发展的角度看,一方面制礼作乐使它有了一种类别般的定位,但另一方面,制礼作乐也局限了乐舞的自由发展,残酷的奴隶制度最终导致“礼崩乐坏”。但是我们必须知道的是,如果没有登上政治舞台,如果没有“礼崩乐坏”的轰轰烈烈,中国乐舞也不会有所发展,更不可能存在。生活工具可以越来越便利,城墙建筑可以不断扩建,服饰可以越来越舒适,乐舞却不可以改变它的本质意义。乐舞如果没有制礼作乐奠定的强制性、功利性或是代表性,那么就没有魏晋的觉醒、唐朝的昌盛,也就没有当前世界化的交流。

从奴隶制社会步入封建社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变迁,乐舞在队形上、表演形式上以及表演目的上不断变化着,其实无形中已经为舞蹈增添了许多丰富的内容,舞蹈逐渐变成人类社会中的一种不可缺少的交流工具。其实,从人类社会最早期的原始舞蹈的群舞形式,到商因惨烈战争而产生的祈求繁衍的男女对舞形式,再到周代步入封建社会所需的上层化舞蹈的领舞形式,这无形中丰富了舞蹈表演形式的种类。这些因社会背景而产生的舞蹈队形的变化已经为舞蹈内容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如环舞的原始美、对舞的神秘美、古典舞中的对称美,就像京剧中的双龙吐珠、芭蕾舞中的变奏一样需要一定的原则性。这些是古人在生活中、创造中、摸索中、追求中为我们留下的珍贵遗产。

随着历史的不断演变,舞蹈的性质与形式不断变化着,从原始环舞到祈求繁衍的对舞,再到巫文化影响下的领舞,舞蹈形式于无形中改变了。而从人与天的沟通,到巫与天的沟通,再到人给帝王表演,舞蹈的表演對象与目的也在不断变化着。人类走向文明,乐舞也随之发展、进化。从先人的本能反应,到后来的德育教化乐舞,聪颖的古人用他们的智慧完善着舞蹈这一古老的艺术。从最初的表现生命欲望的舞蹈,到后来出于审美要求的舞蹈,体现的是人类文明的进步。礼仪性乐舞和娱乐性乐舞的出现,表现了人类物质文明的丰富和精神境界的提高。乐舞是一切文化的母体和先声。中国古代乐舞具有独特的发展历史,在不同时期都不同程度地被规范在安邦定国的制度和伦理之中。乐舞所具有的弘扬民族精神的思想教育特征,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后代的舞蹈。

参考文献:

[1]陈捷.汉唐古典舞创作语言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5(6).

[2]孙颖.中国古典舞评说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

[3]孔颖达.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4]王海涛,刘妍汝.“汉唐古典舞”的历史传承与文化形象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2018(6):88-92.

[5]王蓉蓉.中国汉唐古典舞基训教材的审美取向[D].北京舞蹈学院,2015.

[6]杨蕾.孙颖汉唐古典舞文化内涵探徵[D].吉林艺术学院,2016.

[7]张大鲁.论汉画像石(砖)舞蹈形态在当代汉唐古典舞创作中的价值与运用[D].山东艺术学院,2017.

[8]刘青弋.中国舞蹈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

[9]张素琴,吴宏兰.把握民族风格,激活文化传统: 苏珊与孙颖舞蹈录[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1).

作者简介:

华雪,硕士,天津音乐学院南院舞蹈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舞蹈教育、古典舞。

猜你喜欢
先秦乐舞远古
韩邦奇《苑洛志乐》的思想来源与乐学诉求
远古鳄鱼用两条腿走路
唐代丝绸之路乐舞文化的当代传承考释
远古厉险游
远古十大食草动物排行榜
先秦“五正色”的数据参数分析
爱有别还是爱无别
“诗言志”的审美阐释
类型学视野下先秦个体量词初探
梦回远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