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言经济学视角下口语教学的思考

2019-10-30 04:19韩亚南黄丽娜
北方文学 2019年27期

韩亚南 黄丽娜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发展,社会对口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口语教学是为了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口译人才,从而为我国社会的发展服务。语言经济学是一门横跨语言学和经济学的学科,它是理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口译教学就是从语言经济学角度下对口语教学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语言经济学;语言的基本属性;口语教学思考

语言经济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跨经济学、语言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经济学分支学科。语言经济学采用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及工具,把言语行为和语言行为作为社会广泛存在的经济现象加以理论探讨和研究。从具体方面来说,语言经济学主要研究语言的形成、发展、演变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一、语言经济学理论概述及其应用

语言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具有它自身独特的理论意义。同时,语言经济学作为一门具有理论指导意义的学科,对于其他学科的发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一)语言经济学的学科起源和研究范畴

率先提出语言经济学这一概念是著名经济学家Marschak。他认为作为经济活动中无可替代的工具,语言也和其他资源一样,具有经济特性,即效用、价值、收益和费用。但是在社会发展的今天,他提出的这一理念没有充实的经验和大量理论支持,仅仅被社会大众认为是一种纯净的语言经济学思想。直到1996年Grin才对语言经济学进行了最早的定义。Grin认为语言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的范畴,他还提出了如此定义的基础不在于它研究的话题,而在于研究话题所使用的方法。这样也就不难看出,Grin对语言经济学概念界定的核心在于经济学方法、理论和工具的运用。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语言经济学的内涵和外延也逐步增大,形成了当代更从广义上所说的言语经济学。当代意义上的语言经济学不仅仅从语言问题研究经济,而且还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语言。语言经济学的这些研究视角可以对口译教学进行有效的规划。

(二)经济学视角下语言的基本属性

语言作为人类社会社交的重要工具,它是基于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存在,并锁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发展。因此,语言具有不一样的属性。于经济学视角下,我们着重研究探讨关于语言的公共产品属性以及人力资本属性。

1.人力资本属性

语言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需要对语言进行一定的投资,投资后才可能获得相应的收益。如果缺乏语言技能,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或者投入更多的资本。对教育进行投资是语言人力资本的核心。因此,口语作为一种跨国际的教育,也可以看作是对教育资本的一种投资。

口语技能受多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口语政策。大多数情况下,口语教育政策决定着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口语政策走向,未来社会口语的产出即由它所决定。长时期以来,由于我国推行应试教育,导致口语技能与口语教学被忽视,而且学习口语教学一直存在着耗时长和效率低的弊病。因此,将口语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构成来进行测量,是突破现在口语教学困境的一个重要视角。

2.公共产品属性

公共产品属性是经济学视角下语言属性的一种,语言作为公共产品,它具有“网络效应”。网络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个人因为加入某种语言社群产生的潜在能力得到的回报是其第一个表现;第二个表现是这个社群中所有的成员因为加入社群获得了更多的交流机会所得到的相应回报;第三个表现是因为在社群中交流的扩大和知识共享范围的扩大,给社会成员以及口语教学带来的创新。由此可见,口语群体的扩大不仅会给个人带来收益,而且还会给群体和社会带来收益。因此,口语价值的发挥不在于口语技能的稀缺或者稀有,而在于口语技能的普遍使用。语言网络效应依赖于外部条件的另外一个表现就是,当前口语学习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会对未来的口语市场供需产生影响,就会使未来口语教育的回报不能被确定。因此,为了节约资源;为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与国际市场更好的接轨。口语教学规划要考虑语言政策的长远影响。

二、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口语教学思考

为了更好的进行口语教学,在经济学视角下,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口语教学进行规划。

(一)劳动力收入关系和口语技能与口语教学的思考

基于语言作为人力资本这一属性,从而对语言技能和劳动力的关系进行研究。口语作为一种特殊的技能,与其他的技能一样,对劳动力收入既有促进作用,又有阻碍作用[1]。

Grin对北欧的多语种的国家的口语能力和经济收入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其中,以瑞典为典型代表。他采用的方法主要为抽样调查法,对瑞典的普通民众的口语能力和经济收入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方法是利用信件或电话进行沟通交流获知,然后运用经济学的方法计算出口语能力与经济收入的相关性。进而得出了经济收入与口语能力的关系是正相关的关系,而且它们的这种正相关的关系又因地区、行业的不同而产生变化。因此,经济学视角下口语技能教学与劳动力的关系是成正比的。口语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口语与语言经济学关系的认识,学习口语实际上是一种投资活动,既是对个人的投资,又是对集体的投资和社会的投资[2]。

(二)语言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理论与口语教学思考

对经济学中的“供求”进行研究需要将其概念转移到语言问题中来。进而对语言供需与语言活动的关系进行研究。我们将学校或者政府视作语言的主要供给方,所以,社会及国家、个人也就是需求方。口语教学就是实现口语的“需求”与“供给”的有效衔接。

关于受教育者与社会的供求关系,相关学者提出了“社会需求”与“目标情景需求”。那就是高校学生学成毕业以后实际的工作环境,或者说社会对其口语能力与技能以及知识的需求。同时,口语技能与知识也是口语人才需求分析中最不能忽视、也是最关键的两个方面。例如,我国对口语种类的需求主要是英语,但是随着国际化的交流越来越强,英语已经不能满足许多用人单位与国际的需求了[3]。因此,基于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教师进行口语教学,特别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对学习知识的运用,语言的学习是用来与人交流的,特别是与国际接轨的口语的学习,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的交流能力、表达能力进行训练。

(三)语言政策的“成本——收益”分析与口语教学

“成本——收益”就如“需求、供给”一样,语言公共产品属性也是其建立的基础。“成本——收益”通过建立经济学与语言学的变量关系,进而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语言政策的优点与缺点进行评估,经过评估制定出口语教学最合理的教学规划。相关学者从经济学角度对语言政策进行了研究评价,对语言教学成本与学生的学习机会成本,收益等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口语教学规划应该使口语带来的社会市场价值和社会非市场价值最大化,这样才能使口语教学语言经济学视角下发挥价值。

在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口语教学中,基于对语言政策的“成本——收益”分析,教育者作为口语教学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口语教学作为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在语言经济学视角下,教师在成本、收益理论指导下,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与实际沟通与交流能力。要转变教师的培养模式,采取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进行各种口语交际活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言经济学作为语言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它的形成、發展与完善对其它学科的发展与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经济全球化与世界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口语教学作为一门与国际社会挂钩的学科,它的发展与教学重新引起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思考与总结。

参考文献:

[1]杨胜刚.高校体制改革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湖湘论坛,2013(02):45-51.

[2]冉永红.新形势下的本科口译教学[J].中国翻译,2013(05):44-48.

[3]丁兆明,胡丹娟.语言经济学视域下的ESP上午英语口语教学[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4(04):91-93,99,226.

[4]李智.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育及改革[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1):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