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难“三不”

2019-10-30 18:51吴敏文
杂文月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风头三不坏话

吴敏文

网上一篇《人到中年:三不比。三不言。三不忘,三不争》的文章,流传甚广,影响恐怕也有一些。但其中的一些內容,正处中年的本人,很难苟同。

所谓“三不比”。不比钱财,同意,钱财比人家多,你不会给人家。钱财比人家少。人家也不会给你,比之何益?不比儿孙,也同意,儿孙自有儿孙福;不比婚姻,更同意,婚姻本来就不具有可比性,成天吵架的夫妻,感情不见得比相敬如宾的两口子差。

所谓“三不言”。不说闲话,同意,中年是时间的警钟,哪有时间去讲闲话?不说怨话。也同意。怨天怨地不如怨自己。人到中年,这点道理该懂了。不说坏话。这就要具体分析了。

怎么分析?要看是什么坏话?《增广贤文》有言: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说过年话、奉承话,见面寒暄“今天天气哈哈哈……”等,是被很多人奉为圭臬的处世智慧。但是,本人以为,有一些“坏话”,少年人说不出,青年人说了承受不起代价,老年人已经世俗圆滑,而这样的话又非要有人说不可;谁来说呢?就应该由中年人来说。

例如。今年单位的年度业务会议召开之后,下属各单位开会讨论如何落实。在座诸位各个“深刻领会”会議精神,夸奖领导讲话高屋建瓴,气势恢宏,然后表示支持和决心。轮到本人发言,我说:“首先,我谈一点对这个讲话的整体看法,可以概括为‘四平八稳、面面俱到、缺乏亮点、难以操作。为什么这样说呢?例如,讲话提到的五个重点业务领域,这个说法可以说二十年都不会错。而作为年度工作计划,必须回答在这五个业务领域,今年具体要做什么,达成什么具体目标。我所说的‘缺乏亮点指什么呢?一是缺乏切实可行的措施。二是缺乏踏实推进的步骤,三是缺乏具体量化的标准。由于这些根本缺陷,使得整个计划难以操作。”我为什么敢于说这样的“坏话”,原因在于本人已经船到码头车到站,没有什么可顾忌的了。

再看“三不忘”。不忘初心、不忘亲情、不忘恩情,完全同意。

最后是“三不争”,不争短长,同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嘛;不争风头,也大致认可,风头之争大多是意气之争,不争可矣;唯有“不争是非”,实在难以接受。

且不说从小被教育要“明辨是非”。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学习掌握辨别是非的本领。并依此做出决定与选择的结果。就说本人一生所从事的读书、研究和教学的工作,不就是在不断学会明辨是非,教导学生明辨是非吗?

从能力素质上说,中年正是最能明辨是非的时候,因为既有厚重的知识积累,又有丰富的人生经历,而且年富力强精力充沛。在分析问题上可以做到客观理性,在解决问题上可以兼顾目的与可能,在价值判断上更能权衡利弊,从而判别是非。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中年都是挑大梁的时节。中年之“中”,是砥柱中流之“中”,是大中至正之“中”,是如日中天之“中”;而不能是“话到中间留半截”的“中”。

从道义担当上说,中年正是“铁肩担道义”的时候。世间多有不平事,人间多有苦难人,由于不同的利益分际和迥异的认知分野,世上是非本来多。而且,越是大是大非,越是争斗激烈,越是需要去争。否则。以非为是或以是为非。都将需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大到世界大战,小到街头冲撞,或是一介取舍,不都是需要分清一个是非吗?少年的肩膀尚很稚嫩,青年的肩膀难以任重。老年的肩膀已经疲惫,中年的肩膀刚强坚硬,你不去担当。谁去担当?

说到底,“不争是非”意在“不惹是非”。“不惹是非”是为了不因争是非而毁了本已舒适安逸的生活。可是。爱因斯坦说过:“在任何事情上都追求舒适安逸,那是典型的猪圈里的哲学。”所以,所谓人到中年“不争是非”,是一种精神上的懒惰,是一种责任上的放弃,更是一种道义上的混账。若说“不争是非”,鲁迅笔下的闰土、阿Q都是“典范”,鲁迅先生为何还要“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呢?

猜你喜欢
风头三不坏话
华远陆港 预制菜风头正劲
别说土豚坏话
“租经济”风头正劲
中国影视“出海”,风头正劲
“三不”男人滚远点儿
躲躲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