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一个脚印,打造精品年鉴
——《内蒙古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年鉴》十五年回顾

2019-10-31 03:47岳红燕
数字传媒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年鉴新闻出版印刷

岳红燕

内蒙古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科研所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50

2018年,《内蒙古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年鉴》创刊十五周年。十五年,是一种积淀,饱含着拼搏奋斗的执着,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回顾和总结过去;十五年,也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有足够的信念展望和激励未来。

十五年来,我们用观察鉴识着世界,用感受讲述着变迁,用良心记录着历史,《内蒙古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年鉴》汇集了约585 万字、811 张图片的信息资料,忠实地记录了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各方面年度基本情况和发展变化。

一、逐年发展,一步一个脚印

《内蒙古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年鉴》是由原内蒙古新闻出版广电局主管,内蒙古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科研所主办。创刊于2004年,原为《内蒙古广播电视年鉴》,每年编印一卷,记录上一年度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行业基本情况和发展变化,为自治区广播电视从业人员、教学科研人员、决策管理人员以及社会各界了解和研究自治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提供参考信息。

2012年,《内蒙古广播电视年鉴》2011卷更名为《内蒙古广播电影电视年鉴》,充实了内蒙古自治区电影工作行业管理情况及全区各盟市电影工作的内容。后于2015年,将年鉴2014卷更名为《内蒙古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年鉴》,新增自治区新闻出版方面的内容,并对个别栏目进行了调整。

直至2018年,《内蒙古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年鉴》已连续编纂出版15卷,共计约585 万字,图片811 张,赠阅发行6000 册。《内蒙古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年鉴》坚持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宣传原则,追求图文并茂的编纂方向,经过十五年的探索与发展,逐渐成为一部客观记述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各方面年度基本情况和发展变化的大型综合性资料年刊。

二、与时俱进,适时调整框架结构

框架是承载年鉴内容的主体结构,《内蒙古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年鉴》在保持原有体例、特色和风格的基础上,在客观、准确地反映内蒙古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行业年度基本情况、发展变化的同时,注重对框架结构进行适时调整。

(一)《内蒙古广播电视年鉴》2003卷—2010卷

《内蒙古广播电视年鉴》2003卷为第一卷,记录了内蒙古广播电视行业年度的主要领导讲话;行业管理情况和各盟市概况、年度发生的大事要事;全区广播电视的优秀节目栏目及其获奖情况;专业论文、经验及全区广播电视管理和播出机构名录。全书收录图片18 张,约35 万字,32开版,印刷400 册,在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系统内部发行。

2004卷中取消了“外事记”“专论”“领导名录”等栏目,全书收录图片25 张,约34 万字,印刷400 册,在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系统内部发行。

2005卷增加了“对外交流”栏目,记录内蒙古广播电视局2005年对外交流事项。收录图片16张,约34 万字,印刷400 册。

2006卷中“对外交流”内容并入“大事记”栏目,不再单独记录。收录图片38 张,约34 万字,印刷400 册。

2007卷延续上一年的框架结构,收录图片29张,约34 万字,印刷400 册。

2008卷收录图片16 张,约34 万字,印刷400册。

2009卷由原来的32 开版改为小16 开版。新增“对外交流与合作”“人物”等栏目,对“节目栏目”进行调整、加设相关分目,全书收录图片17张,约33 万字,印刷400 册。

2010卷对“频率频道”以及“节目栏目”进行了适当调整,收录图片25 张,约33 万字,印刷400 册。

(二)《内蒙古广播电影电视年鉴》2011卷—2013卷

2012年,《内蒙古广播电视年鉴》2011卷更名为《内蒙古广播电影电视年鉴》,充实了内蒙古自治区电影工作行业管理情况及全区各盟市电影工作的内容,增加了“大型活动”“论文摘编”栏目,并由小16 开版改版为大16 开版。全书收录图片18 张,约33 万字,印刷400 册。

《内蒙古广播电视年鉴》2003卷———2010卷目录对照表

《内蒙古广播电影电视年鉴》2011卷———2013卷目录对照表

2012卷取消了“论文摘编”栏目,收录图片26 张,约 33 万字,印刷 400 册。

2013卷由内蒙古出版集团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在全国公开发行,全书收录图片82 张,约43 万字,印刷400 册。新增“广播剧”“新技术开发应用”“重点工程”“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名录”“论文摘编”等栏目。

(三)《内蒙古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年鉴》2014卷—2017卷

2014卷年鉴更名为《内蒙古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年鉴》,全书收录图片138 张,约47 万字,新增自治区新闻出版方面的内容,并对个别栏目进行了调整。

2015卷收录图片121 张,约48 万字,充实了自治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干部队伍方面的内容,取消了原有的“论文”栏目,新增了“考察与调研”栏目。

2016卷收录图片120 张,约55 万字,充实了自治区书报刊、音像出版及电影放映发行方面的内容。

2017卷收录图片123 张,约55 万字,增加、完善了全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出、经营机构方面的内容。

《内蒙古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年鉴》通过逐年改进,优化结构框架,尽力使条目清晰化,竭力拓展信息覆盖面,加强信息记录深度,编撰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突破创新,力求全方位多角度记录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各方面年度基本情况和发展变化。

三、创新发展,打造精品年鉴

《内蒙古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年鉴》经过十余年的积累和发展,在人员配置、编撰体系等方面日趋稳定,基本满足年鉴编撰的需求。充实年鉴的内容,增加有效信息容量,是地方综合年鉴内容创新的目标和方向[1]。也是《内蒙古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年鉴》编撰的着力点,推动发展的内在动力。

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孙关龙在《创新,21世纪中国年鉴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中提到“创新是中国年鉴发展的灵魂,是中国年鉴兴旺发达的动力。”[2]年鉴作为逐年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具有年度性以及连续性,它应以行业领域内年度的新情况、新发展、新趋势、新成果等为记述重点。《内蒙古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年鉴》除却稳定性条目,年年设立保持不变以外,对于年度的新变化、新发展给予重视,从宏观的角度对行业内各种情况作出判断,归纳、提炼出一批新主题、新条目,或对原有的主题、条目进行扩充或更改,使年鉴常编常新。对于原有的综述、概况等稳定性条目,在标题不变、体例不变的情况下,更新内容、数据指标,以年度新情况、新特点替换旧内容。

《内蒙古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年鉴》2014卷———2017卷目录对照表

《内蒙古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年鉴》在创新发展的同时,坚持编纂的规范化,保证年鉴的质量稳中有升。使年鉴既有创新发展,也有稳定的体例特色。通过多年的摸索,逐步形成一条行之有效的运作体系。首先是组稿方式从过去被动的等待来稿,发展为主动约稿,编辑依据来稿情况,积极主动收集遗漏的内容,发挥主观能动性,精准把握年度发生的大事、要事,增加稿件的广度和深度。在完善传统组稿渠道的同时,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组织稿件,拾遗补漏,从根本上提升年鉴的编纂质量。其次在编写初稿的时候,要求各单位供稿人在提供稿件时,必须经由本单位领导的审读和审查,确认无误后签字报送,保证了稿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权威性。最后,通过三审三校,查漏改错,并对数据、名称进行专项审核,确保前后一致无差错。通过不断完善年鉴编纂的体制机制,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使《内蒙古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年鉴》在保证了质量的同时,也能够兼顾创新发展。

回顾《内蒙古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年鉴》十五年来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由粗变精,逐渐成熟;从内容到形式,从文字到图片,从装帧设计到制版印刷,逐年提升。一步一个脚印,在保持特色的同时做到常编常新,逐步向精品年鉴的方向发展,编辑部连续五年被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年鉴编辑委员会评为年鉴工作先进单位。《内蒙古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年鉴》编纂工作任重而道远,2018年,风雨同舟十五载,2019年,不忘初心再启航。

注 释

[1]陈子明.年鉴规范与创新[J].中国地方志,2007(20).

[2]孙关龙.创新,21世纪中国年鉴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J].年鉴信息与研究,2001(03).5-12.

猜你喜欢
年鉴新闻出版印刷
马克思新闻出版思想的文本考释及其当代启示
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简介
特色·可读·扩展《江苏年鉴(2020)》
印刷+智能=?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出版物印刷将是喷墨印刷应用新的爆发领域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9)》征订单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9)》征订单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8)》征订单
绿色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