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学者丁文江:首个撰文《假如我是蒋介石》

2019-11-01 01:27谌旭彬
新传奇 2019年42期
关键词:热河倭寇冯玉祥

谌旭彬

“假如我是蒋介石,我要立刻与共产党商量休战,休战的唯一条件是在抗日期内彼此互不攻击。共产党与第三国际的关系,大家都知道。中俄已复交,形势与去年一月不同。为抗日计,与其与苏俄签订不侵犯条约,不如与共产党休战。”

民国知识界与舆论界,有一种以“假如我是蒋介石”为题来做文章的风气。如《大公报》主笔王芸生、民社党人伍宪子、重庆《真报》主持者赵则诚等人,都曾写过这个题目。而据相关资料显示,开此风气之先者,乃是中国地质学的拓荒者丁文江。

《假如我是蒋介石》

1933年1月15日,丁文江于《独立评论》上以《假如我是蒋介石》为题,就当时紧张的热河局势,发表了一番见解:“平津到山海关是一片平原,无险可守,所有日本人尽有而我们全无的武器,在这平原上面都可以发生恐怖的效力。日本人完全掌握远东的海权,渤海是等于日本海军的演武湖。”但他仍然主张抵抗。理由是“抵抗虽不足以战胜日本人,但能使我们的敌人反省他所要买的土地价值是否太高。也只有自己肯牺牲,才有可能得到国际上的援助”。

至于具体要怎么样做,才能让抵抗真正有力有效,丁文江站在“假如我是蒋介石”的立场,提出了三项意见:

“假如我是蒋介石,第一,我要立刻完成国民党内部的团结……广东派和南京派的分裂,原因固然是很復杂,但是胡汉民和蒋介石的冲突至少是导火线。广东派至今不能合作,蒋胡不能以诚相见,是最大的原因。假如我是蒋介石,我一定立刻使胡汉民了解我有合作的诚意,用极诚恳的忏悔态度,请胡到南京。天下惟诚可以动人,何况在现在的情形之下……

“第二,我要立刻谋军事首领的合作。曾经反蒋的阎锡山和冯玉祥在北方依然有相当的势力。要在北方抵抗日本,山西是我们真正的后路……所以第一步要与阎锡山有彻底的谅解,由中央尽量供给他原料。冯玉祥是提倡积极抗日的,看他在河南内战的成绩,他是壕沟战术的能手。今日不妨给他一部分的军队,守一部分的土地。如是则全国军人都了解这一次作战与内战完全不同,拼命不是为个人而是为国家的……

“第三,我要立刻与共产党商量休战,休战的唯一条件是在抗日期内彼此互不攻击。共产党与第三国际的关系,大家都知道。中俄已复交,形势与去年一月不同。为抗日计,与其与苏俄签订不侵犯条约,不如与共产党休战。”

丁文江认为,以蒋介石的地位与责任,这三件事是他必须要做的。

蒋介石的反应与决策

蒋介石是否看到过丁文江的这篇文章,目前尚无资料可以说明——就丁文江、胡适等人与蒋介石的交往而言,他知悉这篇文章存在的可能性较高。

丁文江与胡适等人同为“独立评论社同人”。而蒋介石与胡适等学者建立了友好关系。在这样一种交际背景下,丁文江从“建言”的初衷出发,写《假如我是蒋介石》,自不至于被蒋介石和国民政府认定为“攻击行为”。据蒋介石日记,1933年1月15日前后,他处理热河问题的思路,在大方向上与丁文江的意见大致相同,即必须与日本一战,然后才有谈和的空间。

1月17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倭寇之所最忌者,为我联俄与派兵入热河二事。而其志在得热河,建筑要塞,以防中俄将来联合攻满也。我第一步对俄复交,乃与以第一打击。今复派兵入热,使其不能唾手得热,是其第二打击,总以与俄有关系之矣,研究打击方法,先使其精神受协,然后再与接洽。今日前方部队已开进将毕,乃为接洽之时乎?抑待战争结果,再与其接给乎?然非与之一战,则对内对外倭皆不能解决也。故决与之一战,况未必果败也。”

19日,宋子文劝蒋介石以政治手段促倭寇觉悟,使其认识到中日交战是黄种人内讧,让白种人坐收渔翁之利。蒋介石的回复是“倭寇冥顽”,难以用政治手段唤醒。

至于丁文江劝蒋介石“立刻与共产党商量休战”,蒋介石在日记中也思考过这个问题,且认为以天理人情而论,抵御倭寇是政府应该优先处理的问题。不过,丁文江劝蒋介石与冯玉祥谈合作,“不妨给他一部分的军队,守一部分的土地”,蒋介石却丝毫不予考虑。1月14日,蒋介石致电蒋伯诚,命其转告张学良,须处置冯玉祥,以防范他挑拨身在华北的西北军余部。这种决绝,或许与蒋介石对冯玉祥个人性情的理解有关。

为国家的备战工作而死

1933年3月3日,热河沦陷前夕,丁文江、胡适、翁文灏商议,合拟了一份电报发给蒋介石。密电写道:“热河危机,绝非汉卿(张学良)所能支持。不战再失一省,对内对外,中央必难逃责。非公(蒋介石)即日飞来指挥挽救,政府将无以自解于天下。”

3月4日,蒋介石复电,表示将于3月5日亲自北上。

蒋介石北上后,3月13日,丁文江、胡适、翁文灏曾一道前往保定,面见蒋介石。谈话中,蒋介石的坦诚与自责,给丁、胡等人留下了好印象:“他(蒋介石)承认实不料日本攻热河能如此神速。他估计日本攻热河须用六师团人,故国内与台湾均须动员,而我们政府每日有情报,知道日本没有动员……万不料日本人知道汤玉麟、张学良的军队(的实际情形)比我们知道清楚得多。”

查蒋介石的日记,1933年1月16日,确曾写道:“余以为倭如不调其国内五师以上兵力,绝不敢动手攻热。”2月12日又写道:“倭寇九日宣言攻热,其用八师兵力进取,未必能有把握。余当时预料其非由其本国再运八师之兵,不能来攻也。其或为扰乱渐进之法,则未可知也。总之,倭寇攻热,当在本月之内。”可知蒋介石对丁、胡等人提到的“估计日本攻热河须用六师团人”,确属事实。他没有用套话应付丁、胡等人。

丁文江是学术上的实干者。但也是这种实干,让他牺牲了性命。1935年底,鉴于华北沦陷后中国将出现煤炭短缺的危机,丁文江未雨绸缪,前往湖南考察煤矿资源。12月9日,丁文江不慎煤气中毒,于1936年1月5日逝世,时年49岁。胡适闻讯后沉痛写道:“在君(丁文江,字在君)是为了国家的备战工作死的。”

猜你喜欢
热河倭寇冯玉祥
冯玉祥提倡俭朴
大明王朝1555,倭寇打到了南京城下
冯玉祥 一个耳光丢爱将
明代中日堪合贸易终止原因刍议
乾隆帝在热河文庙的祭祀
承德关帝庙探析
理论与现实的碰撞:1946年前后中共对东蒙的策略
试论明朝嘉靖时期倭寇猖獗的政策和制度原因
冯玉祥不“请”夫人吃饭
六世班禅热河觐见史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