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洲路积水问题成因探讨及改善策略

2019-11-02 08:51李志民
四川水泥 2019年9期
关键词:滞洪区内涝积水

李志民

(泉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福建 泉州 362000)

泉州市沉洲路位于丰泽区刺桐片区东侧,是沉洲工业区内一条重要道路。该路逢雨必涝,已严重影响周边居民和商户的生产生活,对该段道路路进行改造是势在必行。

1 道路现状

沉洲路北起泉秀路,南至坪山路,中间通过董埭路与坪山路相接,呈西北—东南走向,长约540 米,道路红线宽度8-16 米,为城市支路。

沉洲路现状道路建于上世纪90年代,排水设施采用雨污合流管排放,北段合流管(DN400-DN600)通过泉秀路排水管道往平原渠排水,排入浦西滞洪区;南段合流管(DN300)通过董埭路排水管往东干渠排水,经法石水闸最终排入晋江。(注:平原渠和东干渠系泉州市区内沟河)

图1.沉洲路位置及现状排水图

沉洲路现状道路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使用年限较长和管线改造等原因,路面破损严重,雨水口存在淤堵等现象。

现状沉洲路片区地势较低,道路两侧地块的高程普遍高于现状道路。经现场调研,现状沉洲路靠泉秀路路段约150 米不存在积水问题,积水严重路段主要在董埭路以南段路段。

2 内涝成因分析

2.1 地势低洼

沉洲路道路高程较周边市政道路低是该片区积水内涝的根本原因。按照现状地形及围墙划定沉洲路雨水管道汇水区域共6.0 公顷,现状道路高程在3.5-4.2 米之间,远低于周边市政道路高程(泉秀路和坪山路均高于4.5 米),地形呈两端高中间低,最低处仅3.48 米,远低于泉州市区内涝水位4.0 米。每逢大雨或台风天气,路面排水不及,该路段必出现内涝积水,甚至造成底层店铺进水情况。

2.排水系统问题

沉洲路现状采用雨污合流混排,排水管管径偏小,且由于日常管道清淤不及时,雨水口和排水管道多处淤堵,导致雨天时管道排水能力严重不足。

另外,沉洲路主要通过泉秀街和董埭路排水管排往内沟河,排水情况受内沟河水位影响。为了维持城市内河景观水位,董埭路接入的东干渠法石水闸不常打开,东干渠水位常年较高,除了影响排水以外,还容易产生河水倒灌现象。

3.其他问题

泉州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属于台风高发区,每年都有两个以上台风登陆,台风登陆常常产生暴雨,少则200~300 毫米,多则在1000 毫米以上,很容易产生内涝。

随着泉州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区地面硬表化范围日常扩大,使原有排水设施设计的排水标准降低,导致原排涝系统无法满足当前排水需求。另外城区水域、植被持续减少,原有水体调蓄容量大幅减少,加重了排水管网的压力,不可避免地导致城区内涝频发。

3 改善提升思路

3.1 远期方案

由于现状沉洲路积水的根本原因是地势低洼,若要彻底解决道路积水内涝问题,最有效最根本的办法是对沉洲片区进行整体改造,根据《泉州市刺桐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将片区整体标高提升至规划高程,使片区的地面标高高于周边的泉秀街、坪山路及宝洲街。

片区整体抬高对现状影响太大,需进行整体的片区改造,近期实施的可能性不大,该方案只能作为远期方案实施。

3.2 近期方案

方案一:道路改造、雨污分流,设置雨水泵站强排片区雨水

设计思路:高水高排、低洼地独立排放,同时道路加高。

根据片区的地形特点,结合现状管线布局,尽可能将沉洲工业区排水系统分区、就近排放,实施高水高排,减少低洼地的汇水面积和内涝风险。通过设置道路拱坡、减速带等措施,防止其他区域、道路的雨水汇入,减少沉洲路雨水管道的压力。

由于内沟河景观水位较高,为防止泉秀路、董埭路雨水倒灌至沉洲路,需切断与泉秀街、董埭路的雨水连接管,雨污分流,新建雨水独立排放管。新建污水管道可以就近排入泉秀街或宝洲路污水管网。因浦西滞洪区与沉洲路距离较近,新建雨水独立排放管考虑接至浦西滞洪区二期,远期排涝期间还可以利用滞洪区二期电排泵站进行抽排,能够极大改善片区。由于排水口出滞洪区底高程为2.0米,且受到现状两侧建筑调和限制,雨水独立排放管管径仅能控制在DN800-DN1200。经过计算,管径控制在DN800-DN1200 可满足1年一遇暴雨的条件。

同时将道路加高至内涝水位与滞洪区最高控制水位4.0 米以上,在大雨时能缓解积水现象,使沉洲路的通行不受影响。道路标高提升后将影响部分周边商户及其他一层建设,该方案考虑将周边商户店面底层整体抬升至4 米以上,并做好挡水措施,防止道路道路抬升后雨水反流至店面内部。

沉洲路新建DN800-DN1200 雨水收集管,并在沉洲路与坪山路交汇处建设雨水排涝泵站进行强排,通过DN1200 雨水管道排放至浦西滞洪区,避免与其他区域雨水管道交叉。

泵站根据不同组合进行试算,为满足规划30年一遇降水时不出现严重积水情况,根据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当遭遇5年一遇降雨时,设计流量为1.7m3/s,遭遇30年一遇降雨时,设计流量为2.36m3/s,集水池有效容积为1200m3。根据《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中雨水泵站规划用地指标计算,雨水泵站占地约需710m2。泵站位置选择在沉洲路与坪山路交汇处。

由于现状沉洲路周边用地紧张,且雨水泵站方案造价较高,后期维护管理问题较为困难,不推荐建设雨水泵站,因此在方案一基础上提出方案二。

方案二:结合现状进行道路改造,暴雨时通过泵车抽排雨水

该方案设计思路与方案一大致相同,主要是通过道路改造,提升道路标高,进行雨污分流,新建雨水管道排放至滞洪区。

将道路加高至内涝水位与滞洪区最高控制水位4.0 米以上,并沿沉洲路布置DN800-DN1200 雨水管道,通过DN1200 雨水管道排放至浦西滞洪区二期,在沉洲路末端设置手电两用闸门,大重现期暴雨时通过移动式泵车抽排。

道路工程方面:由于沉洲工业区尚未启动片区改造,沉洲路本次改造道路横断面尺寸维持现状,红线宽度7.5-17 米。路面结构考虑该路的低交通量和地势较低雨天易积水的特点,推荐采用水泥混凌土面层路面。

管线方面:主要是实现雨污分流,路中设置DN800-DN1200 雨水管道,并增设1 条污水管道,其他管线按规定布设。 项目总投资约1300 万元。

猜你喜欢
滞洪区内涝积水
河北省大陆泽、宁晋泊蓄滞洪区防洪工程与安全建设项目开工建设
海绵城市内涝防治系统的功能探析
构建城市水文监测系统对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探索
大陆泽蓄滞洪区滏阳河老油召桥至老北定桥段工程地质问题概述
胖头泡蓄滞洪区的工程管理制度与职责探析
原来是输卵管积水惹的祸
小熊当当玩积水
原来是输卵管积水惹的祸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老旧小区内涝防治策略研究
大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