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老龄化理念下的住区老年友好型景观设计探究

2019-11-04 00:21任舟庞丽娜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积极老龄化景观设计

任舟 庞丽娜

摘 要:文章分析探讨了积极老龄化理念下老年友好型景观的设计初衷,指出现有住区老年友好型景观设计应秉承适老舒适“空间安全性”、便利可达“易行便利性”、居住生活“功能多元性”、普适亲和“环境积极性”的设计原则,并从住区的四种绿地类型出发探讨了住区景观设计的策略,旨在促使住区景观真正实现老年友好,服务老年人居住和生活。

关键词:积极老龄化;老年友好;景观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阳师范学院青年项目(2018QN028);南阳师范学院青年项目(QN2017062)研究成果。

一、前言

住区景观是住区居民重要的外部生活活动空间。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强,现有住区的景观设计常常由于尺度夸张、功能单一、使用不便等原因,妨害到老年人的日常出行和活动,因此住区设计亟需营造老年友好型景观。积极老龄化理念强调老年人在增龄过程中,应享受与社会成员平等的各项权利,相对于健康老龄化而言,在强调营造健康、舒适、适老空间的同时,呼吁社会消除年龄歧视,建立起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积极向上的住区环境[1-2]。

二、积极老龄化理念下的住区老年友好型景观设计原则

(一)适老舒适“空间安全性”

住区老年友好型景观应以安全性前提为保障,积极营造适老、舒适的室外空间环境。老年生理机能的衰退、行动力的缓慢,使他们对安全的标准比一般安全标准要高很多[3]。因此住区在室外空间营造过程中要以安全性为根本出发点,注重室外场地的坡度、平整度、地面防滑等安全性要素[4],提供适老、舒适的休息、交流、活动场所。

(二)便利可达“易行便利性”

由于老年人的外出与活动受到其生理特点的影响,在出行方式、出行范围、出行距离上都受到明显制约。因此住区内部需构建步行友好的慢行系统,通过慢行系统沟通各主要的绿地、广场等外部空间,并合理控制外部空间和住宅之间的距离[5],在实现交通易行、便利的同时,真正意义上实现老年人可达。另外,住区外部环境设计应塑造不同的场所环境特征,以便老年人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建立起清晰、易明的标识、导向系统,辅助老年人出行和返回。

(三)居住生活“功能多元性”

住区老年友好型景观应塑造功能多元的外部空间场所,功能涵盖健身锻炼、沟通交往、休闲娱乐、观赏游览、休息静坐等多种形式[6]。老年人户外活动的意愿及可进行的户外活动种类,受其身体机能的影响而呈现多样性和差异性,因此住区景观设计应结合老年人本身的出行习惯、出行特点,建造多种形式的户外场所,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形式的外出需求,促进多种多样的户外活动的发生。

(四)普适亲和“环境积极性”

老年友好型景观应做到普适、亲和、传达正能量。普适性是相对于专用设计而讲,专用设计是针对个别群体的设计,如无障碍设计等,这类空间塑造过分围绕“老”去做文章,一味迎合老年人而作,片面强调老年人专享。而景观的普适性设计是将广大使用者纳入适用群体,尽量创造人人平等、人人共享、供广泛使用者使用的设计(图1),景观设计中的空间表达应满足孩童、青年人和老年人均可无条件、无障碍地欣赏、参与、交流和使用,以此在情感上弱化适老带来的不良暗示,从而促进老年人形成积极稳定、乐观向上的心态,使其继续作为正常的居民投入社会生活,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老人的称呼,迎合适老环境[2]。同时住区景观营造中要注重空间的亲和力和尺度的适宜性,从而塑造出具有归属感、亲切感的景观空间。

三、积极老龄化理念下的住区老年友好型景观设计策略

(一)宅前及庭院绿地景观

宅前及庭院绿地是老年人使用频率最高的绿地空间,其服务对象通常以本栋单元楼居民为主,是近宅处最富有归属感和安全感的空间。由于近宅处的可达性和识别性较高,因此通常是老年人室外活动的必经之地和近宅活动的首选[7]。其宅前及庭院绿地景观通常可以以建筑外墙为背景,通过建筑底层轮廓墙体的围合形成阴角空间,提供充分的包围感和安全感,以供老年人驻足、休息、观赏和使用。近宅绿地景观在不妨碍到宅前交通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建筑的散水、宅前尽端路、宅旁绿化场所等,结合座椅、花架等休息形式设置静态景观,供老年人进行下棋、晒太阳、交谈等活动。同时宅前及庭院绿地植物景观设计应选用無毒、无刺、无刺激性气味的植物,以保证老年人近宅活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二)公共绿地景观

公共绿地景观是住区内景观形式最多元、区域最集中的景观类型,其领域涵盖了住区的游园广场、林荫道、住宅组团绿地等[8]。景观场所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外出健身锻炼、交流娱乐、休闲观赏等多种服务功能。

游园广场景观在设计中应设计多元的空间组合,并以适当的动线串联、沟通构成景观体系,提供不同类型的活动场所。开放型的住区游园广场适宜老年人自发形成群体性的相对较为喧闹的活动,比如跳广场舞、健身、锻炼等,此类场所设计中应注意场地的规模及地面的平整度、坡度等,注重色彩格调的统一性,空间开敞宏大,可以以道路或者植物景观作为边界的限定要素;半开放型的住区游园广场适宜老年人进行下棋、攀谈交流等活动,老年人在其中体验“看”与“被看”、“听”与“被听”,场地相对前者规模较小,空间三面或者两面围合,并可以限定围合方向,进而划分为更多的小区域;私密型住区游园广场适合静坐、观赏、读书等个体活动,进行这类的老年人不希望被打扰,因此空间通常较小,围合和限定较强,尺度也比较亲切,贴近于老年人个体尺度,塑造具有包围感、安全感、稳定感的空间特质。

林荫道景观属于公共绿地景观中的线性景观,其应作为道路系统的延续,衔接、沟通住宅与各绿地类型。林荫道绿地景观设计宜选用阔叶、常绿树种,实现遮阴防晒、降温降噪的功能,同时宜在树下形成尺度适宜的、畅通易行的健身步道,实现老年人绿色出行和外出健身的目的。

住宅组团绿地是划分住宅组团的功能单元,也是组团附近居民日常活动的公共区域,是实现住宅组团间人际交往、实现社会参与的核心地带。组团绿地景观设计应以服务住宅组团附近居民为核心,作为宅前绿地功能的补充,起到促进邻里老年人沟通交往、实现社会参与的作用。设计应充分考虑交往空间所需,形成可达性强、不受外来干扰、尺度和界面适宜、活动设施齐全、绿地空间相对开敞的景观场所[9]。

(三)道路绿地景观

住区应营造步行友好的慢行系统,从而方便老年人以步行、轮椅等交通方式安全、便利地實现住区内部出行。住区应在入口实现人车分流或将机动车引入地下停车库,内部步行系统道路应尽量避免与主要的机动车干道和消防道路交叉,且有效连接各种类型的外部空间活动场地。住宅周边的绿地、广场应考虑到老年人出行活动的距离和范围,合理分布,真正便于实现其可达性。慢行道路结构应清晰,避免过于曲折蜿蜒,降低识别度。道路尺度应结合老年人步行健身、轮椅出行等交通方式所需,合理拓展人行道路宽度。路面坡度、平整度、防滑性等设计也应利于老年人安全出行。道路旁边应以适当间距设置休闲座椅,以便于老年人驻足休息[9]。住区内主要的车行道路交叉口要设置减速带,保证道路拐角地方视线的通透性,以降低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同时住区的标志牌、指示牌等导向系统应简要易明,便于老年人观察、理解,使得住区老年人可以清晰知晓所在位置,引导其顺利出行和返回。

(四)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附属绿地景观

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的附属绿地,是老年人日常参与社会活动、社会交流、实现其老年价值最核心的场所。结合社区老年大学、社区康养中心、社区活动中心、社区物业管理、社区幼儿园等公共建筑和公共服务设施,在室外营造交往空间,使有意愿继续发光发热、实现自身价值的老年人,在参与社会分工的同时,可以休闲放松,调节身心。此类空间设计宜开敞,作为室内场所的外拓和补充,空间环境设计应体现场地所属建筑本身的文化符号、精神特质。

四、结语

积极老龄化理念下的城市居住区老年友好型景观设计,把老年友好型景观设计的出发点从“老年人的需求”转向“老年人的权利”[2],从而在景观设计中充分考虑老年人作为住区居民所享受景观的平等性,将安全性、参与性、交流性等原则以普适性设计原则融入景观设计。在住区绿地空间打造中,将老年友好型景观“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普通景观设计中,使社区真正对老年人友好,为老年人提供安心、舒适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郭爱妹,石盈.“积极老龄化”:一种社会建构论观点[J].江海学刊,2006(5):124-128.

[2]任舟.基于“积极老龄化”理念下的城市老年公寓设计探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5.

[3]孙一倩.基于老龄化社会的居住区环境设计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3.

[4]覃国洪.基于“老年友好”理念的社区室外环境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

[5]王媛婷.基于原居安老思想的社区规划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

[6]张海.为老年人着想的城市住区环境研究[D].湖南大学,2012.

[7]白云.居住区景观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

[8]吴志强,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436-437.

[9]刘魁峰.居住区老年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策略研究:以天津地区为例[D].天津大学,2013.

作者单位:

南阳师范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积极老龄化景观设计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探讨现代景观设计中意境的体现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酒店营销创新研究
“积极老龄化”中的社区居民自治与社区邻里网络的构建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区老年教育问题研究
积极老龄化面临的问题及其实施途径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