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新工笔表现对象的探索研究

2019-11-04 12:00朱玉娇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9年8期

朱玉娇

摘 要:新工笔近年来逐渐被接受,受到许多青年人的追捧,作为一股新势力,在中国画中以一种继承并创新的态度快速发展。新工笔中表现对象的选择也在之前单一的花鸟、山水、人物的基础上加入了许多现代的元素,例如女性题材中的高跟鞋、香水、扇子等,还有反映社会题材的血液、带有伤害性工具等元素。其中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变传统的客观临摹为现代的主觀描绘,并且不仅仅追求审美需求,还赋予画面更深层的意义。

关键词:新工笔;表现对象;现代元素;精神意义

一、主体物的选择

传统工笔的题材一般为花鸟、山水、人物,构图形式是通过客观的描绘,适当选取与剪裁描绘对象,并运用留白的技巧组合展现。而当代新工笔的题材在传统工笔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大胆地选择符合现代人审美的具有现代意味的形象或场景。传统题材向现代题材过渡中的“新”点在于从单一的客观描绘变为主观的编排整理,从古典自然主义和审美主义转为观念主义。

在杭春晖的《木马人》(图1)中,主体物是一个小熊的毛绒玩具,作品中主体物本就属于现代物品,加之区别于传统工笔画中的客观表现主体,这幅作品将小熊和木马主观结合起来,更具当代意味。这些具有明显图像风格的作品在创作之初就具有一定的设计性,但从绘画本身来看,这些设计性往往还是建立在绘画语言的探索上,创作过程本身是一种绘画语言的选择过程。徐累笔下的马,高茜笔下的高跟鞋、香水、扇子等都是对一种全新的绘画语言的寻找发现,借物抒其意,每一个主体物探索的成功都使得新工笔在质上得到发展。

新工笔的主体物的选择搭配以及构图形式是反再现论的,如果对一个真实东西的再现,区别于摄影作品的,只是表现方式的不同,那么作品的价值仅仅是靠“工匠精神”来体现的吗?因此新工笔不太强调审美主义的东西,而是强调一种观念的诉求。

从当代的一些新工笔作品中,我们都能够发现作者们想要表达观念以及精神元素,创作作品的初衷应该是所思所想,是想将真实体会、真切感受,通过一定的形式表达出来。想把绘画当做是一种抒发情感的工具,想借助作品将精神观念转变为真实物体。一幅作品如果只有空荡内容,只是单纯地想把生活中喜欢的东西表现出来,没有内在精神、切身感受的注入,那么这幅画就失去了灵魂。当代艺术不能没有精神的体现,仅仅是审美形式的探索,这种绘画思想和方式会让艺术走向媚俗。《木马人》中的主体物小熊象征着孩童时代的天真烂漫,搭配着画面中出现的血液元素隐喻地表达了希望用轻松的方式叙述自己内心的压抑,由于中国画本体语言的介入,在绘画表现上并不具有血腥感。高茜的作品《若屐若梨》(图2)中的主体物是现代女性物品高跟鞋,高跟鞋上靠着一枝梨花,高跟鞋代表着女性,梨花是具有古意的物象。李渔赞梨花:“雪为天上之雪,梨花乃人间之雪;雪之所少者香,梨花兼擅其美。”画面中梨花轻轻依附在高跟鞋上,它们相互依存但又都是独立的个体,与作品名称巧妙结合,象征着若即若离的意境。作者通过对具体物象的描绘,把两种绘画元素巧妙结合,不仅构成了形式美,其内在含义也十分丰富。

因此,在新工笔中,描绘对象不仅是针对主体物的考究,画面中的次要元素也如此,其主要是用来辅助主体物,赋予主体物在语言形式上更深层的意义,而这种辅助大多是主观组合,表现出隐喻性及象征性。

二、表现对象的色调运用

新工笔对于表现对象及整幅画面的颜色的尝试是新颖且大胆的,区别于传统工笔的黄褐色的色调及物体固有色的描绘,新工笔则大多选用灰色调进行设色处理,并且手法也不再单一,有运用到光影效果、空间效果、肌理效果等染色手法。灰色调甚至是作为新工笔的一种符号、一种叙事手法通过颜色“说”出来, 每种颜色都在做不同的诠释,给观者带来的体验亦是不同。

再者,创作者从画面语言的角度出发,使画面出现色彩上的变化,是为了淡化画面的抒情性,强调叙事和暗示性。利用色调呈现出现实与希望,画面中光线的部分用提亮的效果处理,简洁又不失细节,仿佛在灰暗的空间里找到了希望,让观画的人在残酷的现实中换种思维找到生活中的光芒与希望。

新工笔中灰色调的设色处理不仅在技法上,其内在意义也十分丰富,突破了传统工笔画的规整性、客观性,并在一定程度上追求个性的发展,通过颜色的变换使画面的层次更加丰富。

传统工笔对用色的考究大多还是以黄褐色为底,真实客观地记录下对象的固有色,虽有着超精湛的技法,但在现当代这个不断推陈出新的秩序里,仅仅依靠对客观事物的描绘已经不能满足画家们对作品的创作欲望,因此,在新工笔中许多画家不再单单追求描绘对象真实的颜色,而是寻找适合搭配整体而又具有象征性的颜色。如雷苗的《君子兰》(图3),整幅色调呈紫灰,主体物花卉与整体的色调高度和谐统一,不仅在视觉上呈现了舒适、简洁的效果,在其思想上也传递了隐喻性内容。因此主观上对画面颜色的调整不仅是为了统一色调为审美服务,还是画家情感寄托的一种方式,新颖且具有灵气。

三、“新”的表现对象给工笔画带来的

影响和意义

传统工笔与现代工笔相融合成为了今天的新工笔,其绘画技法秉持着传统技法的严谨要求,但在传统工笔的基础上丰富了工笔画的表现对象,拓宽了题材的选择,更加具有现代意味,形成一种新的绘画语言。想要创作出具有欣赏性和时代价值且可以让大众认可的作品,需要慢慢探索推敲,从一个阶段向一个更好的阶段过渡。在工笔画的创作中,对“新”的艺术语言的执着,对艺术本体的坚持是创作的重中之重。选择一种表现对象后便是这一艺术形式的继承和推进。

新工笔的承前启后,为当代艺术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成长空间,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中国工笔画从古至今一步步发展而来,每一步都走得沉稳踏实,新工笔的出现正在为工笔画续写新的篇章。新工笔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推动了中国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新工笔带来的影响不仅是传统工笔与现代工笔的融合,还是中西绘画进行了一次交流与碰撞。中西绘画的融合,其在本质上就是中国画怎样更好地借鉴西方绘画中的元素和艺术语言,来加以创新。事实上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在完全封闭的环境中成长和发展,需要多方面地借鉴与融合,在这个过程可能会出现很多不同的观点,但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是不可避免的。对于这种融合,要找到中西方绘画语言的共通语言与根本规律,使两者融合成为一种浑然天成的自然状态,所以,在创作过程当中要不断地在实践中尝试用中国画的手法,画出西方画的深刻,同时也要将中西方一切美好的物品用属于我们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无论是对于西方文化还是中国文化来说,这都是一种传承,也帮助了自身在视觉与思想上觉醒。虽然中西方绘画是对立的体系,但从绘画本质上来看是一致的,因此中西方艺术的融合不能停留在表象上。

把中西绘画统一起来,这毫无疑问是一件艰难而又考验功力的事情。中国绘画在写实的方面借鉴西方人强调的对外观的真实描绘,抒发内心情感真实,并不断向前发展。在中西文化交流融合这一方面,应避免盲目排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果一种优秀文化的成功出现,应该去认识并借鉴,然后融合,再创新。

参考文献:

[1]杭春辉.新工笔文献从书:杭春晖卷[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0.

[2]高茜.新工笔文献从书:高茜卷[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0.

[3]徐宇.当代新工笔绘画形式语言研究[D].苏州大学,2013.

[4]邓蕾.谈当代“新工笔”的表现语言[J].大理学院学报,2014(1).

[5]石英.当代新工笔画面空间表现研究[D].安徽大学,2016.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