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诗歌审美意识的走向与陈子昂的诗学观

2019-11-04 06:10赵星
鸭绿江·下半月 2019年9期
关键词:陈子昂

赵星

摘要:培养初唐诗歌审美意识,需要注重两大因素的培养,即:汉魏风骨和齐梁词采,该意识的形成一开始是蕴藏在魏征、虞世南等诗人的作品中。陈子昂的诗学观延续了魏征等诗人的思想,并首次明确了“风骨兴寄”的内涵,使其与齐梁词采的审美意识相融合,对东方虬和宋之问在龙门应制的文学表现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三大方面,即:言志和缘情、复古和革新、比兴和铺排。

关键词:初唐;陈子昂;龙门应制;文学表现;诗学观

引言:在我国诗词歌赋的发展历史上,最早用于人物品评的词语是汉魏时期的“风骨”。例如钟嵘的《诗品序》中强调“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的思想。也就是说,“风骨”和“词采”属于审美意识的两个极端,受到广大学者的普遍关注。后来到了唐宋时期,“风骨”和“词采”都得以延续,也是最常见的文学批判用词。唐人对这两种的审美意识的把握,最初来源于初唐时期,不过由于很多学者对其其历史渊源有着不同的认识,所以并未达成统一认识。笔者通过对初唐诗坛“风骨”和“词采”的演变过程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明确指出陈子昂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的主题思想和影响,同时以“龙门应制”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对唐诗史的文学价值。

一、魏征、虞世南和初唐“风骨兴寄”学说的形成渊源

站在初唐诗坛的角度来看,“词采”是这一年代的风气。由于陈子昂在诗坛地位中的兴起,其推崇“复古”之论,将初唐诗词摒弃了靡靡之风。例如,陈子昂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所强调的“风骨”和“兴寄”之论,则被称作为唐朝文学批判的代表之作。其这一种风格左派,则与当时皇家诗坛推行的“沈宋体”诗歌完全不一样,属于一个新型的创作派别。不过,我们不能否认的是,陈子昂与“回忌声病,酌句准篇”的沈宋诗风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也就是说,陈子昂并非完全不认同近体诗,他对律诗也是比较熟悉和了解的。那么,他是否推崇“汉魏风骨”呢?他对“沈宋诗风”的态度如何?值得注意的是,陈子昂注重的“风骨兴寄”思想的年代相距初唐约有数百年之多,他作品中的“风骨”审美意识和初唐阶段的诗坛风气存在怎样的联系?这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

从本质上来看,初唐最先提倡“风骨”审美意识的并不是陈子昂,却是魏征。魏征指出最佳的文学范式是南北风格理念的统一,风骨和风采兼并,这是一个相对典型的审美意识,在唐代诗坛中的影响力是不可小觑的。另外,在初唐时期,虞世南也是一个推崇“兴寄”的诗人,其是一位受到南朝诗坛的风流词采的熏陶。在其晚年的作品中,大部分都有“兴寄”思想。由此来看,魏征和虞世南,一北一南,都是初唐的代表诗人,其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都展现出“风骨”和“兴寄”的审美意识,他们对之后诗人的创作风气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风骨和词采: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新注陈子昂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是唐代诗坛批判的一个重要代表作品。在当年的诗坛中,东方虬的作品比较明朗、刚硬,属于最比较有代表性的“风骨”作品,与陈子昂的“骨气”、“金石声”等相誉。刘桢的作品比较重骨气,其作品《赠从弟》,通过松柏、凤凰等进行比拟,而东方虬的《咏孤桐篇》等作品,与其雷同,他们都是比较推崇“风骨”的诗人,这一点与陈子昂是相同的。

其中,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陈子昂对“知言”的新解乃为:“张茂先、何敬祖,东方生和其比肩。”在这句话的理解上,往往是有误解的。王运熙对其阐释是由此来抒发向往神仙的意志。丁放则指出:“或许因为东方虬的作品和嵇康的风格不一样,和张华等人类似,所以新解认为东方虬与其比肩。”由此来看,张茂先、何敬祖在钟嵘《诗品》中都归属于中品,比较注重儿女情长。当然,陈子昂等指出东方虬和张、何等比肩,其原因并不是觉得两者的风格一样,却是因为东方虬的“风骨”和西晋“巧用文字”诗人张华比肩,由此来看,风骨、兴寄的审美意识与“词采”相比并不逊色。陈子昂和东方虬的对话交流,其实是魏征、虞世南等初唐诗人推崇“风骨”“兴寄”的创作理念的体现,是对初唐诗坛过于看重齐梁词采审美意识的批判,对之后的龙门应制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同時也对唐诗的发展趋势带来了影响。

三、“龙门夺袍”公案和陈子昂诗论的影响

在初唐时代,皇宫文学活动繁荣发展,对此,诞生了不少宫廷诗人,且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则是《隋唐嘉话》所记载的“龙门夺袍”。后来,东方虬等诗人前往龙门游玩,相距东方虬和陈子昂通信还不到一年的实践。所以,东方虬在此体现出的文学思想、诗歌之风则和陈子昂书信中所言相似。由此来看,东方虬和陈子昂属于同一类人,均是“汉魏风骨”审美意识的提倡者。不过,宋之问则是一个最典型的齐梁词采派诗人,他与东方虬在诗坛上的竞争,并非是一次简单的比拼能够决定胜负的,却是体现出两种不一样的文学思想、审美意识和创作风气等。

首先,言志和缘情的区别。根据当前的作品材料来看,东方虬和陈子昂的文学思想相似,比较重视儒家“言志”。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东方虬的作品相对偏重儒家诗乐的雅正传统;而宋之问则相对偏重“缘情”,借此来体现自己的内心情感。其次,两者的创作态度是不一样的。东方虬推崇复古,二宋之问则强调变革。最后,在创作技巧上,东方虬则重视比兴,但是宋之问则强调铺排。

四、从龙门应制思考初唐诗歌审美意识的发展方向

由魏征、虞世南等诗人开始推崇唐诗的“风骨兴寄”,到陈子昂和东方虬的通信体现出的“风骨兴寄”理念,然后再到东方虬和宋之问的“风骨”和“词采”的融合,整个过程的变化时间超过了数百年,对此,我们能够看出,龙门应制对初唐诗坛审美意识的影响包括三大方面的内容。首先,根据魏征、虞世南至陈子昂、东方虬,再到后来的龙门应制中的“风骨”和“词采”之争,能够看出初唐诗坛对汉魏六朝诗歌审美意识的认可。其次,龙门应制象征着初唐诗坛在兼并南北文学观念时摒弃传统隔阂,“风骨”和“词采”审美意识有并肩的趋势。然后,龙门应制是代表着初唐诗坛审美意识变化的一个重要体现,东方虬和陈子昂的文学实现在这一时代的复古派诗人中带来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五、结束语

总之,初唐诗坛的审美意识是:风骨和词采。随着时代的发展,也相继出现了“风骨兴寄”等概念,由此来看,其与“词采”相比肩,其会对东方虬和宋之问在龙门应制中的文学表现造成影响,促使风骨和词采的分流,从而对盛唐诗坛造成更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钟嵘.曾旭集注.诗品集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65).

[2]刘尚.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8,(8).

猜你喜欢
陈子昂
陈子昂:有实力,也要有机会
摔琴扬名
来不及的陈子昂
陈子昂: 有实力,更要有机会
陈子昂毁琴成名
怀才不遇陈子昂
陈子昂摔琴传诗
陈子昂的悲剧
陈子昂摔琴
古人也炒作:陈子昂“碎琴”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