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地日记(节选)

2019-11-05 04:56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9年38期
关键词:种地种菜劳作

去年冬天,父亲刚好退休,携了早退休几年的母亲一起赴京去迎接长孙,丢下一地青菜。母亲看着蓬勃生长的菜们依依不舍,特意交代给我们——女儿和女婿去经营。临行前的几个中午她都沉浸在施肥劳作里,仿佛与菜也有一番惜别。

母亲的菜地来之不易。一部分向邻居讨得,在河畔。让出地的人是母亲的老闺蜜,管不过来许多地,于是商量两家一起种地,一起吃菜。一部分向当地农民租,在河堤内——站在我家阳台可以望见的几畦。租金按年底70斤谷子的价钱折合。唉,不知不觉中倒成了佃农。没有退休之前,母亲已经念叨种菜,但小学教师课程重,她的身体常常不适,就耽搁了。刚退休,她就一刻不闲地向人家要好了地,第二年又租了几畦。

我感觉生活仿佛又回到20多年前住在乡下的日子,当小学校长的父亲向当时的生产队要了一些地,交给住校的老师种,以便自力更生,改善生活。老师们大多是看着农民种什么便跟着种什么。但母亲却常常非常有创意地从省城福州带来一些玉米、西红柿种子。母亲把菜地打理得兴旺发达,金黄、彤红,果实累累,让当地农民们大开眼界。但只有赞叹的,没有尝试的。可能是没有闲心和闲地,也怕种不好吧。

晚年的母亲又一次种菜,很快就种得十分顺手。家里的青菜多得吃不完时,便满大院地送。我一再警告她不可以这样,因为大门外的街上有好多人靠卖菜为生,我指责母亲的行为是“破坏流通”,罪名还不轻。母亲似乎没有在意,还是常常在院子里给张三、给李四、给王五送菜,邻里的关系融洽了不少。母亲去北京以后,我常在不经意间得到别人的关心与照顾,大概也和菜有关吧。所以,我和丈夫无论如何须代替母亲管好菜地,种好菜。

初冬时节,我们在母亲的菜地上收获了一大桶黄豆、少许黑豆、两大土箕地瓜。当走廊上晾满没有打下的豆子的豆荚,堆满沾着泥土的地瓜,心里多么满足啊。收获真好,一种真实的收获,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的心情,我用手指、用目光一遍遍地抚摩它们,想不出一句话。

进入冬天,一日,大冻,后阳台的水表玻璃面也冻爆了。赶到地里一看,原来长得最好的菊花菜全部冻焦了,一棵也不留给我们。看看菜农们的菜,原来是盖了塑料薄膜的。这次霜冻以后,菜没有再遭到什么损失。我们也不再去浇水,春节前几天,到地里拔了大把香菜、芹菜、大蒜以及葱,打算整个春节不再去菜地。

春天终于来了,感觉风已经有一些柔软的时候,我就去了菜地,吓我一跳,所有的菜一下子窜高,兔子耳朵一样!开花的开花,抽芯的抽芯,一时间,教人不知所措。麦豆的花淡紫的,颤颤地,轻盈美丽,早开的花已经结了小豆角。

真傻,我想,去年冬天我的心情真傻。应该想到雪莱: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作者杨扬,选自《福建文學》2019年第8期,有删改)

赏析

种地,离很多人的生活是遥远的,“我们”一家人却乐此不疲。早年间种地,是条件艰苦,为了改善生活,而母亲却也种出了不一样的风景。晚年种地,生活已富足,则是勤于劳作。劳动,使我们一家人收获良多:在秋季收获硕果累累,在邻居间收获了友情,在冬天过后收获了人生真理。正如高尔基所说:“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

猜你喜欢
种地种菜劳作
海底能种菜?
种地钓鱼
智慧农业看“屏”种地
辛勤劳作 吉祥人家
春暖劳作花相伴
种菜
酷暑劳作易受伤 “高温权利”需了解
自种菜,更安全?
农民工月均收入超3000元,怪不得种地的农民少了
阅读理解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