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宗教思想视域下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研究

2019-11-05 04:09程颖侯烨
戏剧之家 2019年26期
关键词:宗教观马克思大学生

程颖 侯烨

【摘 要】马克思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宗教进行深入剖析,用人的终极价值理论,揭示了宗教的本质和作用,并且预测了宗教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研究,提出强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等措施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宗教观。

【关键词】马克思;大学生;宗教观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6-0179-01

一、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概述

在高校内,思想政治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是深远且巨大的,但宗教信仰升温的现象表明高校的思想教育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要,才使得他们开始对宗教趋之若鹜。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是祖国的期望,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仅影响其自身的健康成长,也会对祖国的建设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并非是虔诚的信徒,其对宗教相关文化和知识了解甚少,甚至模糊。现在大学生信仰的比较主流的宗教包括佛教、基督教等,他们往往是出于猎奇等心理,几乎没有人可以定期参加宗教活动,因此盲从的程度较高,难以判断是否是虔诚的宗教信徒;其次,大部分大学生信仰宗教往往是遭遇挫折时寻求心灵上的救赎与寄托,更多是出于功利心考虑,他们也并非坚定不移的信仰者。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舆论的进一步分化,大学生面临的压力也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需寻找情感的宣泄出口,因而选择了信仰宗教作为情感的释放与寄托的方式;最后,大学生的宗教信仰感性度较高,他们往往折服于宗教的外化表现,包括文化魅力、宗教活动、宗教建筑、知识底蕴等,但对教规等一知半解,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宗教的感性思考高于理性认知。

二、宗教信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带来了挑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传授给广大学生群体,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认识事物的本质,将所学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中。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近期出现了固守常规的现象,没有掌握适应当前背景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不少高校的思想教育课程讲解还停留在教条式灌输阶段,无法让学生产生深刻认知;另外,思想政治师资队伍参差不齐,业务能力有待提高,许多高校和教师的态度不认真,使得思想教育课程流于形式,成为应试教育模式,失去了思想教育应有意义。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带来了挑战

目前,尽管我国的思想教育课程设置已经经过专业领导机构辅导,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机制,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其一,高校对思想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教学模式简单,仍拘泥于课堂、班会、座谈等形式,对学生的吸引力较低,课程枯燥;其二,教学模式单一,以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主,学生无法与社会热点新闻或现象建立联系。在此基础上反观宗教传播文化,其往往以故事、诗歌、传说的形式提高人们的兴趣,而且宗教仪式形式多样,增进了信徒们的沟通与交流,起到了思想教育的作用。宗教传播中的相关做法,值得高校借鉴。

(三)对高校统战工作的挑战。

大学生信徒的不断增加无疑让高校的统战任务更加艰难。首先,高校没有将关注点放在大学生信徒群体上,对他们的管理工作没有提到重要议程上;其次,可发动大学生群体中有威信、影响力的优秀校友,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避免纸上谈兵,死板教条的教学方式;最后,高校的统战部门要集结团委、党支部、教育部,协调各部门,做好信教大学生的思想工作。

三、处理高校大學生信仰宗教问题的对策

(一)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其保持健康心态

在当今社会,心理健康已经成为评判个人的重要指标。大学生正处于懵懂期,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渴望获得美好前程,但同时内心敏感而脆弱、随着外界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生活节奏骤然加快,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开始下降,他们在矛盾与挫折中不断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而选择在宗教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但他们对宗教的认知仅停留在基础层面。针对此现象,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群体的心理疏导,改变他们对宗教模糊的认识,引导其建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矫正。

(二)开设宗教主题讲座,弘扬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宗教不仅是个人的一种信仰,而且跟社会稳定有很大关系,处理不得当,将会产生消极作用。高校大学生对宗教的热爱,是出于好奇、逆反、神秘感等心理,目前还处于模糊阶段,并非真正的皈依佛教。高校各级党组织要密切关注青年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增强对高校宗教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知。开设与宗教相关的辅导课程或专题讲座,加深大学生对生命本真的认识,降低宗教神秘感,坚定无神论世界观,让大学生都能区分民族文化与宗教文化,自觉为社会作贡献。

(三)加强和谐校园建设

由于一部分高校的校园活动十分单调,大学生缺少丰富的活动,于是把内心寄托到宗教信仰上。因此,在反对宗教的不良渗透过程中,高校领导也应该自我反省,自省是否应该加强和谐校园建设,丰富校园活动,促使大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培养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营造轻松向上的校园氛围。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

[2]高媛.论大学生宗教信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D]. 渤海大学出版社, 2013.

猜你喜欢
宗教观马克思大学生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重审中国宗教信仰缺失论——兼谈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藏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困境及路径分析
大学生之歌
杜诗中的道教法术与杜甫的宗教观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