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社会资本助力乡村振兴的渠道

2019-11-05 17:12代新玲
人民论坛 2019年29期
关键词:资本土地发展

代新玲

【摘要】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发展能够有效破解乡村振兴资本不足的困境。为了进一步打通社会资本流入乡村产业发展的渠道,乡村地区应着眼于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推动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革传统利益分配制度,改善乡村营商环境,充分发挥社会资本价值。

【关键词】乡村振兴 社会资本 金融产业 【中图分类号】F832.48 【文献标识码】A

乡村振兴是我们党立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所提出的国家顶层战略,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目标之一,大力发展乡村经济是现阶段乡村振兴的主要任务。实际上,我国乡村发展长期受制于城乡二元模式,在经济基础方面较为薄弱,乡村振兴缺乏足够的资本,单纯依赖于政府财政输血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当中,促进农业与农村发展”。目前,乡村振兴需要找准阻碍社会资本流通的症结,引导社会资本支持乡村发展,争取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目标。

阻碍社会资本流入乡村地区的因素

一是农村土地制度影响了土地流转,弱化了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发展的意愿。土地公有制是我国的基本土地制度,农村土地均属于集体所有,农民只享有承包经营权,因而难以通过土地转让获取收益。土地作为乡村地区最为重要的资源,在引入社会资本方面的价值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二是乡村地区金融基础薄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发展的风险较高,乡村企业融资难度大。长期以来,乡村金融市场发展相对落后,征信机制不完善,大多数企业无法获得信用贷款、风险投资。此外,由于乡村企业大多规模较小,抵押贷款能力也相对薄弱,社会资本若贸然进入则容易引发金融风险。

三是社会资本对乡村新兴产业的认识不足,无法有效推进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三农”工作重视程度的逐步提升,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積极性得以提升,但从整体上看,社会资本投资领域依然集中在农业、畜牧业等第一产业领域,对民俗文化、休闲旅游、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等具有较高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兴产业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在早期融资阶段介入新兴产业,既减缓了乡村振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速度,也弱化了社会资本的盈利能力。

完善乡村土地制度设计与保障机制建设,为社会资本流入乡村提供通畅的政策渠道

全面推进乡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土地交易流转。第一,应全面推进“三权分置”土地制度改革,进一步放活土地经营权,从法律角度明确承包经营权的权能,夯实土地交易流转法律基础。第二,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与让渡的市场机制,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价格,保障各方合法利益。地方政府应以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为目标,结合区域发展实情出台土地分类流转指导价格,建立健全土地评估中介机构。第三,要整合土地资源服务管理平台,推出农村土地管理服务机制。可组建县、镇、村三级联动服务机制,开放土地流转网络服务窗口,简化土地流转审批手续,提升土地入市交易速度。第四,要完善土地性质转化评估补偿机制,均衡“18亿亩耕地红线”与“企业兴乡”用地之间的矛盾。各级地方政府应配合农业企业发展需求,预留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并通过荒地复垦、其他用地补偿等方式补充农业用地。

优化社会资本参投乡村发展保障机制建设,激发社会资本流入乡村的主观能动性。一要补足乡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为社会资本的流动提供更为便捷的条件。乡镇一级政府应以邮政储蓄、农村信用合作社为基础,优化金融服务供给,引导更多商业银行在当地设置服务网点。此外,还要在乡村地区大力推行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工具,坚持与时俱进,为资本流动提供便捷有效的金融渠道。二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展乡村振兴资本来源。此外,还要引导金融机构发挥融资工具作用,大力推进抵押贷款、担保贷款等传统融资模式,并推行证券、互联网金融融资以及涉农商业保险等,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充沛的资本力量。三要成立专项监管领导小组,以具体项目为基础,做好社会资本监管工作,在尊重资本与企业独立性的前提下,严格监管资本流动方向,降低发展风险。

推动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利益分配新格局,改善乡村发展营商环境

首先,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传统以家庭承包为核心的农业产业模式规模较小,对社会资本依赖度低,无法满足社会资本盈利性需求。为此,应创新农业生产模式,一是打造经济效益更高的现代农业产业,创造资本集聚洼地。例如,乡村地区可以发挥当地特色生态环境优势,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加工业,搭建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促进农业产业向产业链下游拓展。二是发展旅游、休闲、文化等第三产业,实现产业融合发展。乡村地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第三产业基础雄厚,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经济回报也相对较高,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发展第三产业能够有效补足乡村产业结构短板,优化社会资本运行。例如,乡村地区可以引进旅游企业、文化娱乐企业力量打造融合旅游、休闲、影视等多重功能的农村特色小镇。三是制定乡村发展禁止性清单,引导社会资本流向正确的方向。乡村振兴需要打造“生态宜居”和谐人居环境,为了降低社会资本逐利性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破坏,应结合区域生态环境与资源储备情况,明确生态环保红线,禁止社会资本流入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此外,一些特殊性产业、稀缺性资源产业应严格禁止外资进入。

其次,构建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打造共建共享的乡村振兴新格局。乡村振兴是乡村发展的全面改革,涉及多个利益主体,社会资本若要通过参与乡村振兴获得经济利益,就必须尊重市场经济客观规律,满足不同主体的合理利益诉求,打造共建共享的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社会资本需要深入分析产业链上下游不同主体的行为特征与盈利预期,从利益契合点出发,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实现各方利益共赢。此外,还应允许乡村居民通过土地入股、生态资源环境入股等方式参与到乡村振兴发展初次利益分配格局之中,有效保障乡村地区居民的合法权益。例如,对于旅游资源丰富的乡村地区,可以以“旅游企业+地方政府+居民”的经营模式为核心,服务当地政府与居民在旅游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服务等方面的优先权,通过构建“共享农庄”等方式允许乡村居民通过土地投入分红。

最后,多管齐下改善乡村营商环境。一要创新乡村基层治理方式,维护乡村发展秩序。乡村振兴意味着必须要转型发展,各种深层次的矛盾也将暴露出来,乡村地区的社会矛盾也将变得日趋复杂。地方政府各级党委、党支部应强化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委员会等自治机构作用,倡导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创新乡村治理模式,为乡村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序的社会环境。二要营造诚信的发展理念,为社会资本效益发挥提供合适的社会环境。随着资本的流入,乡村地区的商业气息日益浓厚,一些企业与经营者为了获得超额利润丧失了诚信经营的立场。为此,应加大对乡村市场的监管,培育诚信发展理念,维护市场秩序。三要培育新型农民。社会资本推动了乡村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链拓展,也对劳动力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此,要做好农民职业技能再教育,夯实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人力资源基础。

(作者为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讲师)

【注:本文系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研究”(课题编号:2018B168)成果】

【参考文献】

①胡中应:《社会资本视角下的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经济问题》,2018年第5期。

②朱进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防范的五个问题》,《经济纵横》,2019年第4期。

猜你喜欢
资本土地发展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民营书业的资本盛夏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兴业银行:定增260亿元补充资本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土地流转信托模式分析
分土地
真实资本与虚拟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