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2019-11-05 05:32郭薇
鸭绿江·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要: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的理论问题,引起了理论界普遍关注。研究这一理论使我们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关键,使我们国家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思想指南,更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力指导。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理论,实现每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价值立场、理论主旨和基本思想,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追求,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一个基本尺度,马克思以人类解放为使命,本着寻求人类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道路的初衷,深入剖析人的发展所受种种制约的根源,规定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关键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共产主义社会

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深刻的内容,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提倡人的全面发展,反对片面畸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在马克思这里主要有四层涵义:第一:身与心的全面发展。第二,人的需要的全面满足。第三,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第四,人与自然的全面关系与和谐统一。他指出从历史的角度看统治阶级由于占有了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因而获得了发展自己智力和文学艺术能力的机会,劳动者被迫每天流血流汗,不能在这些方面得到发展。

(二)反对物统治人和客体支配主体,提倡人的行动自觉自愿自主从而自由。马克思与之有关的论述很多,主要有:

1.异化劳动理论,人所创造的物不为人所有,反而与人相对立,甚至转过来支配人奴役人,这就是异化,即人或者说主体与其创造的物或客体应当是统一的。

2.商品货币资本和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的商品货币资本和剩余价值理论是从劳动价值论特别是劳动二重性理论出发,一步步严格推演和逻辑建构起来的科学理论。马克思指出,不同种类的商品之间之所以能够进行交换乃是因为它们都消耗了人类劳动,可以從劳动时间量的角度对他们进行比较和交换。生产商品的劳动异化和物统治人现象更加突出表现为剥削,表现为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商品或劳动产品成为帮助其所有者奴役工人和剥削剩余劳动的力量。单纯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产生的价值为绝对剩余价值,提高效率减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相对剩余价值,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硕为科学社会主义运动提供理论指导,是向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的价值理想的体现。

3.必然与自由理论,必然与自由实际上体现人与物的关系。对人说来,外在的自然或物之存在具有铁一般的必然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的所有活动不可避免受之制约或约束,而人的能动与自由则表现为超越这种约束或限制,按自己的意志去行动,制天命而用之,同时表现了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当然,人的自然必然性和外在事物面前也不是完全无所作为,认识自然驾驭自然正是人类自由的开始,只是这种自由不能脱离必然和物的存在须臾。

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形成过程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史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只有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后,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才能自觉地明确的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目标写在实践的旗帜上。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面临着不同的社会环境,面对着不同的社会问题,会提出和解决不同的历史人物。每一代人都是要在继承既有的生产力的基础上,在所处的特有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下,面对和解决关系人的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问题,提出和完成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具体的特殊的历史任务。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但却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与所有制演进相随相伴的一个历史的渐进过程。在马克思看来,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必须消灭私有制,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人才能真正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整个社会不再有阶级和国家,而是由自由人的联合构成的。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一切所有制关系都经历了历史更替,奴隶所有制被封建土地所有制代替,封建土地所有制被资本所有制所代替。资本所有制也终将被一种新的所有制代替。

三、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理所应当地作为重要地位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理所当然地作为重要的理念和原则指导我们的行为实践。马克思主义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不仅是一种未来社会的理想,也是一个逐渐实现的历史过程,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第一次有了现实的可能。因此,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可以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具体化。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将人民的利益放到最高处。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人民利益作为生产发展的首要目的,将人的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将人的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发展是对马克思所阐明的现实解放路径的生动实践。在马克思看来,人的解放不是乌托邦式的空想,而是强调“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这样,解放的实现就需要有现实的物质条件和交往关系,以提供现实的物质土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依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客观情况,立足于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客观实际,制定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发展理念,提出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和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此外,在促进生产力全面提升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不仅如此,还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从百姓关心的教育、医疗健康、就业、收入、社会保障、扶贫脱贫、生态保护等问题入手,从小事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参考文献: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6 卷(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282.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6 卷(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12.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8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246.

作者简介:

郭薇,女,民族:汉,籍贯:山西太原,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单位:山西省太原市太原华盛丰贵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探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阈下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专业学生应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成果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现代化
传统文化的“两重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及对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大众化研究综述
论《反对本本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