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与空间的冲阻与错位

2019-11-05 05:32蓝之涵
鸭绿江·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虚实温庭筠时间

蓝之涵

摘要:温词《菩萨蛮》中时间与空间的冲阻与错位实现了迷幻虚空的意境,词人运用空间词和焦点的移动将诗歌的时间与空间进行了重组与分割。时空匹配的矛盾化加深了词境的不确定性,通过虚实的呈现丰富了词境的朦胧与寂冷。

关键词:菩萨蛮;温庭筠;时间;空间;虚实

温庭筠词收录在《花间集》有66首,其中有菩萨蛮第14首,尤能代表温词的特色与风格。“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语词文绮迷萝,境意幽涩曲婉,词的节奏,绵密有致,所描绘的景象不过是极简的动态画面,但词所囊括的时空深邃兼有螺旋式的动态感。较于他词而言,如《望江南梳洗罢》词境始大,此词境界并非开阔,却多添了遂深幻秘之感。

诗词多因篇幅字数限制,难以花费大段笔墨营造氛围,常常用意象所固有的联想辐射或是直接抒情的情景共振带出诗词背后的氛围或是基调。如落红连愁,月轮接幻,意象是一种艺术通像,色彩声音因其更具形象性从而更易开启画面感的触纽,助于意境营造。

反观此词,描摹闺中之怨以淡写浓,并非着力于意象的辐射和情感的渲染,却用时间与空间的冲阻和错位描绘了虚实相生之感。从时间空间的关系而言,时间与空间常常是统一的,空间的位移伴随着时间的流动,空间所带有的动感更为强烈,我们常常将空间位移的停止自动归为意识中的静止。当时空的组合突破了原有的认知,时空的紊乱催生了虚与幻的形成。空间感觉往往是由头脑所形成的画面反射性联动的,该词中的空间方位与位移主要由两种要素形成一为空间词,如“重叠”,“前后”,“交相”,“双双”等词;二为画面对焦的对象发生改变从而产生空间的移动,即焦点的游离,整首词的移动顺序大略为“小山”-“鬓”-“腮”-“眉”-“花”-“镜内”-“罗襦”-“金鹧鸪”。焦点的移动并非是单一的位移和同一的视角,聚焦的时间也是各有差异。

整首词以旁观的视角来进行描摹,因此词人在画面的布局,时空的构建中布置了多处精巧的漩涡将旁观者一同卷入这空寂迷蒙的幻境中,在词意情感的表达中,突破了感同身受的主客情感共振,更多的是巧设机关连同意境使观者一步步接近秘的核心又不多著一字,尽显风流。

首句“小山重叠金明灭”小山一词的实意被考证多次也有多种猜想,无论是实意抑或是喻意,从符号学的角度而言这个符号背后所具有的符码即是小山交错的绵峦,山的存在是静止的画面连同时间在认知中被凝固,这一情境是从一个较局部的角度进入的,“金明灭”三字用明灭的金色将前面阻滞的时间冲破,明灭的刹那火花将画面的静态破除,金色过于曝露,一处“灭”字剥离其多数耀色,半明半暗伴着清灰小山,幽涩之境扑入眼鼻。第二句的“鬓云欲度香腮雪”几近艳丽之辞,画面被放大,距离被拉近,人面的姝妍饱满了镜头,欲度二字实为神来妙笔,不仅切割了画面的先后,更在于其对空间背后的时间的延缓,“欲”词婉转绵柔,将取未取,形成了两处画面的弧状过渡,一眼可见的人面通过焦点的移动与时间的延长自生了一种慵懒质感和前后层次。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应视作一句而读,懒是内在情感词,这种懒意并非是外在客观的鉴定,而是内心的懒意颓意丛生,无“悦己者”的空冷自然生成这般慵懒姿态,“懒”,“弄”,“慢”三词都是使得时间延长的暗纽,一个起字又使得前后句的空间形成了分裂,前句成为了“静态的躺着”;后句叙说了一系列动作,潜意识会将更多的时间分配到动态的过程中,但又因欲度的延时以及“香腮雪”这长时聚焦于一处极美的描绘,使得接受者的一部分意识焦点依然朦胧笼罩在女性的容颜上,回味与错觉就在这个时空段引发:两个画面明暗波动着进行。空间与时间的错乱引发了迷幻的漩涡。最后单字一个迟字,将诗中度过的时间从一个主观感觉移至客观,收束了上句的人面桃花,将思维移至理性的现实。

“照花前后镜”一句是词中迷离虚幻的鼎盛,簪花于发后因一面镜子看不到脑后的景象,取两面镜子前后照应。《华严经·论法界缘起》中说“犹如众镜相照,众镜之影,见一镜中,如是影中复现众影,一一影中复现众影,即重重现影,成其无尽复无尽也。”无穷尽的镜象的重重出现,实现了空间的累加,而这些空间的人与花又会有怎样的幻象都将是未知的状态。反观初始的空间:空落的空间里出现了无数个无意识的镜像自我,以多见少,悲怆与迷离在这虚实幻境里翻滚。镜的位置是固定的,其他空间幻象的出现都是在镜中出现,由此这些叠加的无穷的空间也是被固定在一处纵面上,纵面从画面意义而言可做“深”解,深的符码又融入词境的内涵中,词境的幽涩与涵纳也由此被昭示。“花面交相映”的复杂性更上一层楼,将无穷空间的叠加又增添了一层花与面在同一空间交叠含义。空间的层叠,一是形成了词境的深度,如同“庭院深深深几许”但是庭院的深是有所止境的,镜像的循环却是无底的,虚象里花与面的满和实象中花与面的单薄又产生了强烈的矛盾撕破了虚境成为了现实存在的悲凉。二花与面的交叠自然形成了“花”与“面”两个符号的对比,对比又将注意焦点移开时间流逝,实现了假性的静止,此层面的静止和其他镜像空间的时间流逝产生了冲阻和分裂。这个角度的解读似乎对诗意并非有很大的助力,但是客观者的感知有所延伸与锐化,他们已然准备去探究更深层的诗词核心的时候“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将词匆匆做结,词意又回转到普通的物体描述上去,避之不谈似乎阻断了诗词的深度,却用多歧义的“双双”“金鹧鸪”等词进行暗示,词意后千丝万缕的信息又将客观者的思维进行无限的发散。

摆脱了空闺身份的闺阁词,将看客的情感分裂为多个,“空闺者”,“叙述者”,“看客”对这些不同角色的情感与际遇揣摩便将整个情感洪流轰轰烈烈地混冗,最终形成诗境的一种朦胧与迷幻感,而多角色的不确定体验联合着时空的冲阻,加大了矛盾,成就了诗词的本质。

参考文献

[1]左其福,谈宝丽. 论花间词的色彩与情感[J].中国韵文学刊.2009(02).

[2]袁行霈.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3]张 筠.温庭筠 < 菩萨蛮 > 十四首新探[D].西北大学.2005

猜你喜欢
虚实温庭筠时间
傲骨
傲骨
唐朝“作弊高手”温庭筠
浅论文人画的虚实
论彩铅素描与古典油画直接画法的共性
时间消灭空间?
“时间”面前人人平等
以传奇京剧《化人游》为例谈戏曲虚实论及审美规律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咸阳值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