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辞职要么改变

2019-11-06 17:39王立志
人力资源 2019年10期
关键词:笼子职场痛苦

王立志

你还记得这是你第几次想要离开这个让你痛恨无比的公司了吗?你讨厌那个不劳而获却总对员工指指点点的部门经理,只因为他是老板娘的表弟;你早就厌倦了这份无法给你带来任何提升空间的工作,但却不得不每天周而复始地机械地重复,只因为你上有老下有小,下个月孩子还需要一笔不小数目的补课费。相信职场中这样纠结与痛苦的员工一定有很多,他们想走出这个围城,却没有胆量,只因为顾忌太多。那么,职场人士该如何摆脱这种痛苦呢?

如果讨厌,请离开

职场人一次又一次地忍受着自己所厌恶的工作,一次又一次被讨厌的上司折磨,却还是无力挣扎。原因很多,但归根结底只有一个:为了生存。生存,无疑是所有生物最基本的需求。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来讲,如果连最基本的活下去的需求都达不到,就无从谈安全的需求甚至是被尊重的需求。

网上曾有一则这样的新闻,一只猩猩跑出了动物园,后来又被抓回去了。这让我不禁想到前年去草原,在风景区里,有很多游客拿着手机拍摄笼子里的狼。我在想,若干年前,狼是属于整个大草原的,成为观赏品被人们观赏绝不是它们的本意,它们更想要的生活是自由。

自由,是所有生物尤其是人类的天性。所以有“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不自由,毋宁死”。然而反观职场中痛苦忍受的人们,我们何尝不是被迫关在笼子里的渴望自由的狼群?但是我们比它们幸运,我们有追求自由的能力和条件。

从事自己不喜欢,甚至极度讨厌、极度痛恨的工作,本身就是不道德的。因为这是一件违背人性的事情。在人性和自由面前,“为了生存”显得微不足道。职场人完全可以找到一份除了追求生存还可以追求更多的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讨论的关于工作的喜好或者讨厌并不应该过于绝对化。“讨厌”的反义词不应该是“喜欢”,而是“不讨厌”。因为没有绝对完美的工作,也没有完全不好的工作。对于工作,职场人一般有三种心理状态。第一,“痛恨”或“讨厌”,指的是你对工作有着严重的对立情绪,不仅不感兴趣,而且有着强烈的渴望摆脱它的愿望;第二种,是“喜欢”或“热爱”,指的是你对工作很有兴趣,愿意主动投入;最后一种,则是不喜欢也不讨厌,希望有更好更喜欢的,但现在这份工作也还能凑合,并不会特别地抵触。如果你正在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那么恭喜你,因为你达到了一种“心灵自由”的状态。

事实上,多数人会做自己不喜欢,但也不讨厌的工作,他们不算很自由,但也没有强烈的束缚感。但是,如果你正做着自己讨厌的甚至痛恨的工作,那么很不幸,这份工作正在毁灭你,而你也正在毁灭这份工作。你应该尝试着寻找离开它的途径,无论你压抑自己多少次,说服自己多少次,你都无法改变现状。唯一的改变,就是离开它。

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从“痛恨”,我们可以直接走向另一端的“喜欢”,这就是跳槽。然而,这种事情发生的几率往往并不算高,也不会那么凑巧,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看似咫尺之隔,其实,中间可能隔着十万八千里。

首先,你现在的处境,是由于过去的“错误”造成的。这种“错误”,很可能是当初选错了专业,选错了行业,选错了公司。你或许是贪图这个职业的工资待遇高,或许是贪图这是一个铁饭碗,或许是父母要求你必须去做这一行。总之,我们就像那头野外的猩猩,因为受到香蕉的诱惑,或是误闯进陷阱,而被抓到了动物园里。可是,当你发现自己做错的时候,那些和你同龄的人已经成为你的上司,已经实现了你一直想追求的自由,而你已经失去了自由,还必须忍受无尽的痛苦。想要消除你过去的错,你就必须为过去“还债”,这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

其次,你可能已经失去了切换跑道的最好机会。职场人的职业生涯,越早开始规划越好,越晚开始就越难。我们经常会在微信公众号里看到类似这样的文章《时代抛弃你,连声再见都不会说》《三十五岁了,公司逼你退休》,这些自带砒霜的毒鸡汤每一天都让你无比焦虑。然而现实或许比毒鸡汤还要残酷。在三十五岁之前,你可以通过应聘,找到合适的工作,因为你年轻,新单位会考虑从头开始培养你。可是,过了三十五岁以后,你的竞争力大大下降了,如果你要做的新职业又是你从来没做过的,你就会失去入职的机会。

当然,并不是说在三十五岁之后,职场人就无法改行了,而是没有单位愿意从头培训你。在三十五岁后,你上有老下有小,不太可能像刚毕业那会能拼能闯能熬夜。你必须给新单位一个保证,那就是你已经获得了新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证书,或者你曾经兼职从事过本行的经验证明。比如,你原来做律师,现在想做记者,那你不能拿律师证去应聘,而必须拿记者证或者你曾经兼职做过记者的经历,或者在网络媒体上发表新闻报道文章的履历。也就是说,三十五岁以后,你的新单位不会再给你“试验”或者“实习”的机会,你要尽可能地证明自己。

最后,跨越专业、经验、技能的鸿沟。假如你是在同一个专业内选择新工作,比如,你是管理学专业的,一直从事人力资源工作,但是你现在想改行做市场营销,还是可行的,毕竟专业相通。可是,假如你打算做财务,那就不容易了。因为,你没有财务专业的学历,也没有这行业的从业经验,更没有能证明你具有会计学、经济学等的技能。专业、经验、技能就像你求职路上的几个鸿沟,想要翻过去,其实是很难的。

我们再回头来看一看那个令你痛恨的职业。没错,它确实令你很痛苦,但是你已经习惯它很久了。就像猩猩、狼等动物想获得自由,但它们已经不会野外生存的技巧了,只能习惯于饲养员来喂食。

“习惯”变成了一种“依赖”,就會增加我们的路径依赖度。所以,我们即便痛恨,也只能围着笼子的栏杆,嚎叫几声,然后还是乖乖地回去。笼子外面的理想很美丽,现实却很残忍。想要获得自由,你就不可能只在心里有个理想就够了,那永远不够。

不忍受要自由

如何让狼、老虎、猎豹这样的动物回到大自然?当然不是放开笼子丢回野外那么简单。丢到野外,这些圈养多年的动物,多半会饿死,因为,它们野外的生存能力已经归零。同理,你虽然痛恨自己现在的这份工作,但你也绝对不能冒冒失失,就为了自由,为了一时的心理舒畅而“下海”,因为你多半是会被淹死的!

“野化训练”,是科学家让圈养动物回归大自然的一种手段,它是通过训练,使得动物摆脱对人类喂养的依赖,并依靠自己的能力,逐步适应野外生存。同样,要想从约束你的那份你痛恨的工作里走出来,你也必須经历三个类似于“野化训练”的步骤。

第一步,接触新的行业,了解其特点以及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比如,做人力资源的想要做市场营销,你就要试着结交圈内的朋友,多学习他们的工作态度以及谈客户的技巧。与这行业的从业人员、机构打交道,即便一开始你还是做着自己讨厌的工作,但你还是迈出了第一步!

第二步,根据新行业的要求,调整自己的知识、技能以及气质等要素。比如,做市场营销,你就要去学习与销售相关的知识,并掌握如何更好更快地了解产品,向客户销售你的产品。此外,做市场营销要求从业者必须了解行业信息,人脉广阔,头脑灵活,你需要有意地在这几点上下功夫,甚至,你要模仿那些优秀的营销高手的说话口吻、思维方式,以及生活作息规律。在此阶段,你应当去考取相关专业所需要的文凭与职称,当然,仅限于你能考的。

最后一步,尝试兼职工作。现在,许多单位愿意招聘兼职工作者,或者通过网络方式外包部分工作。比如,现在好多职场人都有自己的公众号,一开始它可能不会有很多的粉丝和流量,但是许多兼职自媒体人,后来被自媒体平台“转正”为专职记者、编辑,就是因为看到他们良好的写作能力与思维方式。因此,先从兼职做起,这样你就一只脚踏进了“野外”,离自由的彼岸就不远了。一旦你能在兼职中证明自己的能力,你还怕将来跳不出那个令你讨厌的工作吗?

工作是一件快乐的事

“忍受”你讨厌甚至“痛恨”的工作,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因为它违背了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同时也对你的雇主、客户以及同事不负责,甚至,是一种略带着欺骗的不道德行为。

工作,不仅是谋生手段,更应该成为我们的自由选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份适合你的工作,能够让你身心愉悦,而一份折磨你的工作,会让你身心俱疲。所以,即便只是为了生存,我们也应当选择自己喜欢而又适合的工作。

工作,就该成为你人生最大的快乐。如果你认为“虽然我不满意我的工作,但我至少还有一个爱我的人,有一个美满的家庭”,那么你一定在用一种高级的阿Q精神麻痹自己。如果陪伴你人生三分之一时间的,堪比你的终身伴侣的工作,都可以随随便便,都可以逆来顺受的话,那你还会有什么快乐与自由可言?

如果你认为“我会爱上现在的这份工作”,那么你是在欺骗自己。你对现在工作的痛恨,足以证明你不爱它,如果非要让你爱上一个你十分反感的事物,那该是多么反人性的事情?与其强迫自己爱上一个不爱的工作,为什么不能直接找你爱的工作?最起码也没有那么讨厌吧。

如果你认为“这份工作虽然讨厌,但总比没有收入强吧”,那么你只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相反,你要问自己这样的问题:“假如我现在做的工作被取缔了,或者被淘汰了,我该怎样活下去?”如果失去了这份工作,你就要待业在家,甚至要流落街头,那么为了生存,你还是要继续忍受的。

方法总是比问题多,我们之所以痛恨某个工作,某件事,某个人,却还是一次又一次强忍着告诉自己要坚持下去,其实,无非是我们不够自信,不够强大。想要获得自由,想要找到你追求的那个东西,你就必须付出代价,哪怕在过程中受尽煎熬。凤凰涅槃哪有轻而易得的?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只有不断地试错,才知道哪条路是最适合自己的。与其忍受痛苦,不如起来改变。自由,从来就不是廉价的。

猜你喜欢
笼子职场痛苦
降低“支付痛苦”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大象和我
谁痛苦,谁改变
分担痛苦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痛苦力
扎紧防止“带病提拔”的制度笼子
“笼子”究竟什么样
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