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气漏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2019-11-07 07:08杨样平泽仁措廖国芬袁小又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22期
关键词:积气气肿箭头

杨样平,泽仁措,廖国芬,袁小又

(1崇州市人民医院 四川 崇州 611230)

(2四川省马尔康市草登乡中心卫生院 四川 马尔康 513229)

肺气漏是指肺泡内气体外逸形成的征候群。包括肺间质气肿、纵隔积气、气胸、心包积气、颈胸部皮下气肿、腹膜腔/腹膜后积气及空气栓塞等[1]。肺气漏病情进展快,如不及时诊治,极易导致死亡,文献报道病死率可高达38.6%[2],因此本病早期诊治显得极其重要。回顾性分析23例新生儿肺气肿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认识及诊断水平,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3例中,男14例,女9例。足月儿16例(包括过期产儿1例),早产儿7例。人院日龄1h~48h内:<12h 19例,>12h 4例。分娩方式:剖宫产17例(选择性剖宫产5例),经阴道产6例(产钳助产2例)。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儿均行X线检查,使用不同品牌数字X线摄片机,检查时患儿采用胸部仰卧位常规摄片;13例行胸部螺旋CT扫描,采用Philips Brilliance16 MSCT扫描仪,管电压100kV,管电流80mA,层厚3mm,螺距1.0,并对患儿甲状腺及性腺部位采取防护措施。

1.3 临床特点

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进行性呼吸困难、气促、发绀、呻吟、躁动、面色苍白、口吐泡沫、体温不升、心率呼吸下降、血压下降、血氧饱和度降低及体格检查双肺呼吸音不对称症状;血气分析均表现为代谢性酸中毒。

2 结果

2.1 影像学特征

本组23例中,间质肺气肿(11例)表现为肺野透亮度增高,肺体积增大,肋间隙增宽,心影变窄,心缘锐利。气胸(15例)表现为患侧胸腔内有线条状或窄带状透亮影,其内无肺纹理通过,可见胸膜压缩线;少量常表现异常锐利清晰弧形透亮带,心脏常无明显移位;大量气胸则肺组织向肺门侧受压萎陷,心影纵隔向健侧偏移。纵隔气肿(14例)表现为纵隔区纵行条带状、不规则囊状透亮影,其中“翼状征”4例。心包积气(3例)表现为心影周围见空气影包绕,特别是CT上显示心包腔异常锐利规整弧形透亮带。皮下气肿(2例)表现为皮下组织内线条状或带状透亮影,临床可触及捻发感,以颈胸部居多。气腹(1例)表现膈下新月形游离气体或侧卧位倒置三角形透亮区,见表1。

表1 影像检查结果

新生儿肺气漏影像学表现以多种征象并存为主(图2、图7),单一征象者相当少见(图4);利用螺旋CT扫描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特点,适合新生儿检查,对细小病灶及隐匿性病灶检出明显优于普通X线摄片,对及时发现、准确诊断肺气漏具有重要作用。

图1

图2

图3

图1~3:纵隔气肿、间质肺气肿。图1:胸片可见“胸腺帆征”(⇧)及中上纵隔内不规则囊状透光影(白色箭头)。图2:CT扫描显示间质肺气肿的泡样、线条样透光影(⇡),周围可见肺小血管影;纵隔内积气的分隔囊样透亮影(白色箭头)。图3:治疗后复查C扫描显示间质肺气肿显示,纵隔内积气的分隔囊样透亮影(黑色箭头)明显减少。

图4

图6

图4~6:自发性气漏,双侧气胸。图4:胸片上仅表现右下肺野外带梭形透亮影(白色箭头)。图5、6:CT扫描清楚显示新月形及梭形的气体影(白色箭头)。

图7

图7:外院转诊患者,抢救失败,胸片可见纵隔积气(⇡)、心包积气(■)、气胸(白色箭头)、广泛性皮下积气(△)、阴囊积气(⇧)及气腹(黑色箭头)。

2.2 治疗及转归气漏的治疗原则

症状轻者多采用保守治疗,包括给氧、纠酸、抗炎、镇静和对症治疗;症状重者穿刺减压或闭式引流,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症。23例随访情况,12例治疗早期病情迅速发展,明确诊断后逐步好转;1例外院转诊患儿,病情过重,因抢救无效死亡;10例早期及时确诊,病情稳定且治愈,如表2。

表2 患儿转归基本情况

3 讨论

3.1 危险因素

增加新生儿气漏发病危险因素为无产兆剖宫产、转诊、nCPAP、机械通气应用及肺部疾病(包括呼吸窘迫综合征、湿肺、吸入综合征);大量临床实践证实新生儿肺部疾病及应用机械通气为新生儿气漏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3]。

3.2 病因及发病机制

任何原因引起的肺泡过度充气,肺泡强压力增高、肺泡腔与间质间产生压力阶差及邻近组织压迫,均可导致肺泡壁破裂而产生气漏[4]。

3.3 影像学特征

影像特征表现不仅与外逸气体积聚的部位及容量有关,还与肺原发病变及医疗活动的关系密切。(1)间质肺气肿:主要原因是气道相对狭小,侧支换气道尚未发育,有较多粘液腺分泌粘液,因此较成人更易形成炎性气道狭窄,而呈活瓣现象[5]。影像表现肺野透亮度增加,可见泡样、线条样透亮影,并有肺小血管影包绕,如图2。(2)气胸:气新生儿与成人的气胸在影像学上有所区别,以张力性气胸及前外侧气胸居多,主要表现为肺野外带呈无肺纹理的异常透亮区,肺组织被压缩向肺门,肺叶段密度增高,边缘可见胸膜压缩线,如图4~6。(3)纵隔气肿:纵隔积气多蓄积于前中部,表现条带状或不规则囊肿透亮影,后者可有分隔;当积气较大时,胸腺上抬的“胸腺帆征”,即“翼状征”,如图1;CT可清晰显示纵隔结构与气体关系。(4)其他征象:单纯的皮下气肿、心包积气及气腹较少见,如图7,临床上多与纵隔积气或气胸并存。

3.4 鉴别诊断

(1)皮肤皱褶影:类似气胸时压缩的肺组织边缘,多可延续至肺野外,两侧肺透亮度无明显差异,侧位片与CT检查可鉴别。(2)支气管气像:为肺实变或肺泡萎陷衬托出与主支气管相连的含气支气管逐级分支变细。间质肺气肿与其鉴别点:①分布不规则;②肺野末梢可以见到;③X线透亮度较高;④没有支气管充气那样有解剖学的规律性[6]。(3)单发巨大张力性肺囊:与单侧大量气胸均表现为肺野较大面积无肺纹理及边缘压缩线,并致纵隔向健侧移位,大量气胸则以肺组织被压缩向肺门处萎陷为特点。CT检查有助于新生儿肺气漏的鉴别诊断。

总之,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能反映该病的一些病理特点,可及时准确发现本病并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对临床诊治及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积气气肿箭头
管道积气对泵组振动的影响
羊气肿疽的诊断及防制
自发性纵隔气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超声诊断小儿门静脉积气1例
自发性纵隔气肿的诊疗
腹腔镜治疗急性气肿性胆囊炎1例报告
运载火箭
肝脏门静脉积气1例
超声诊断肝内胆管积气的声像图回顾分析
寻宝历险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