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曼诺夫斯基《楣饰》创作及演奏研究

2019-11-07 09:14陈锦昀
艺术评鉴 2019年18期
关键词:奥德赛演奏创作

陈锦昀

摘要:本文从《荷马史诗》中《奥德赛》文学分析入手,通过剖析《奥德赛》三个故事环境背景、事情发展及情感变化,提出在演奏过程中,对作品的理解和把控,从而对希曼诺夫斯基《楣饰》创作深入研究。

关键词:希曼诺夫斯基   《楣饰》   创作   演奏   《奥德赛》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8-0058-02

一、希曼诺夫斯基生平

卡罗尔·希曼诺夫斯基(Szymanowski,Karol 1882-1937)是波兰继肖邦之后伟大的作曲家和钢琴演奏家。希曼诺夫斯基活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他一直在寻求能表达当代波兰人民思想情感的音乐风格。希曼诺夫斯基深入钻研肖邦、瓦格纳等人作品,不断吸收前人经验,长期在欧洲不同国家和音乐流派之间访问,寻求外来文化灵感。在创作中融入德彪西成果,通过丰富色彩和简化结构形成自己的作曲技巧,并将法国印象主义和德国新浪漫主义进行结合,融入波兰民间和宗教等传统音乐,创造出民族意识同西欧现代音乐相结合的新波兰音乐,被称为“波兰现代音乐之父”。

希曼诺夫斯基创作体裁广泛,作品包括交响曲、室内乐、歌剧、声乐曲、钢琴曲等,其中钢琴曲代表作品有《第一钢琴奏鸣曲》《波兰主题变奏曲》《楣饰》《玛祖卡20首》。他曾任华沙音乐学院的院长,对波兰音乐教育进行改革。他不仅从事钢琴演奏,还创作了大量的论文、小说和诗歌,用来宣扬自己音乐创作和教育改革理念。希曼诺夫斯基是一位充满热情的演奏家,致力于向波兰人民宣传新音乐,把波兰音乐提高到新的境界和水平,成为新波兰音乐的真正奠基者。

二、《楣饰》(Metopes)的创作背景

《楣饰》是希曼诺夫斯基的钢琴代表作品,据笔者了解,当前国内尚未有对该作品的研究文献。根据《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介绍,这部作品于1915年创作。笔者在英国克里斯托弗·帕尔默撰写、马继森翻译的《希曼诺夫斯基》中看到:1914年6月,布爾什维克革命爆发之前,希曼诺夫斯基在帝莫肖夫卡相度过战乱时期。他让人在离老宅不远处修建一座小屋,一天花十多个小时坐在钢琴旁作曲。1915年8月,《楣饰》在此创作而成,创作时他常回忆之前的旅行——到西西里的塞利农特神庙看到楣饰上关于《奥德赛》的浮雕,便以楣饰上《奥赛德》中的三个故事融入他的音乐创作形成三首乐曲,并将三个故事的名称作为三首乐曲的标题,分别是《女妖之岛》(L 1le des Sirènes)、《卡吕普索》(Calypso)、《瑙西卡》(Nausicaa)。正是《奥赛德》三个故事,激发笔者研究《楣饰》的兴趣。

三、《奥德赛》中文翻译版本概述

《奥德赛》(希腊语:ΟΔΥΣΣΕΙΑ),也称《奥德修斯》《奥德修纪》《奥迪赛》或《奥德赛漂流记》,它与《伊利亚特》统称为《荷马史诗》。目前,《奥德赛》中文翻译版本种类较多,分为以《荷马史诗》为题的全卷书籍和以《奥德赛》为题的分卷书籍。其中,有以古希腊原文翻译的版本、以英文版本翻译的版本、中英版本、青少年版本、连环画版本、插图绘图版本等。为了更好地融入《荷马史诗》的人文情怀,笔者选择以古希腊原文翻译的版本作为参考书籍,如杨宪益先生1979年出版的《奥德修纪》译本,该版本是以英国洛埃伯丛书的希腊原文翻译,开头保留了原文形式,其他都用散文进行表现,内容生动活泼。陈中梅译本有7个版本,大部分采用诗体结构,情节较为跌宕起伏,同样可以展现史诗的故事性。

四、浅释《楣饰》与《奥德赛》的联系对钢琴演奏的启发

《奥德赛》是《楣饰》的创作来源,主要讲述希腊英雄奥德赛在特洛伊战役中取得胜利后及返航途中的历险故事。利用木马计占领特洛伊城后,奥德赛不顾海神波塞冬的咒语返航,在海上历经劫难十年才回到家乡。希曼诺夫斯基将奥德赛在海上历险的三个故事——女妖之岛、卡吕普索、瑙西卡,创作成三首钢琴乐曲。

第一首乐曲《女妖之岛》,讲述奥德赛得知将会遇到女妖歌声迷惑的危险,听从喀尔克的忠告,精心准备了应对措施的故事。当船只还未行驶到听得见歌声的海域时,奥德赛用蜜蜡将船员的耳朵塞住,让船员将他绑在桅杆上,并告诫船员经过死亡之岛时不要听从他的命令。不久,奥德赛听到了美妙的歌声,歌词中不断赞扬奥德赛,吸引他到她们的岛屿。奥德赛被迷住了,他奋力挣脱身上的绑绳,命令船员将船只驶向正在花繁叶茂的岛屿上唱歌的女妖,船员没有遵循他的命令,奥德赛用尽各种方法,威胁、恳求、哭泣、诅咒船员,船员仍无动于衷,并将他绑得更紧。船员快速划桨,驾驶船只远离岛屿,直到奥德赛听不见歌声时才将他松绑,并掏出自己耳朵里的蜜蜡,奥德赛以此逃脱了危险。整首乐曲速度较为自由,以2/4、3/4拍交替进行。主要主题犹如女妖塞壬甜蜜的歌声,若将音量逐渐增强,可使音乐表现得更具有女妖歌唱的画面感。到了尾声,音量渐弱,表现出女妖的歌声逐渐消失。

第二首乐曲《卡吕普索》,讲述卡吕普索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景色优美的孤岛上,她经常会爱上来到这座孤岛的英雄。当卡吕普索看到被海浪卷席而来的奥德赛时,就深深地爱上他,想让他做自己的丈夫,给予他凡人无法获得的好处。奥德赛畏惧女神法力,无法明确地拒绝她,却天天望向大海思念家人。女神看到他生活得并不开心,却不想放他走。直到赫尔墨斯送来宙斯的命令,告诉她奥德赛与她不会有共同的未来,卡吕普索虽然很生气,但也只能接受宙斯的命令。她带着满脸的不愉快去找奥德赛,以能与她共享长生之乐为由挽留他,但奥德赛告诉她只想见到自己心爱的凡人妻子。最终卡吕普索被奥德赛说服,安排手下为奥德赛造船,让他重返家园。整首乐曲速度较慢,以3/8、6/8拍为主,中间插入2/8、4/8、5/8、9/16、12/16拍。主要主题曾试图发展,却常被打断,音乐色彩较为黯淡无光,可采用渐弱、渐慢的音乐处理。演奏该乐曲时,应体会奥德赛一面沉浸在假象的欢乐中,一面痛苦难堪的情绪,下键时可以用手指缓慢控制,使音色较为深沉。

第三首乐曲《瑙西卡》,讲述由于波塞冬的暗中作祟,奥德赛遭遇海难,在女神琉科忒亚的帮助下,奥德赛勉强生还的故事。精疲力竭的奥德赛在一条河边的树荫下倒头睡去。第二天早上,受女神雅典娜托梦的公主瑙西卡带着女仆们到河边洗衣沐浴,之后在河边抛球玩耍,经雅典娜法力将球抛到了奥德赛身边,惊醒了睡梦中的奥德赛。瑙西卡在奥德赛的恳求下挽救了他。瑙西卡非常欣赏落魄的英雄,感觉奥德赛是命运之神赐予她的神祇。待奥德赛洗浴后,瑙西卡命令女仆为他换上干净的衣物,将他带回王宫。在那里,奥德赛受到了应有的待遇,他向主人们讲述了一路上的奇遇。后来,国王向他提亲,却遭到奥德赛婉拒。瑙西卡决定送走奥德赛,并要他记得是她给了他第二次生命。整首乐曲演奏速度较快,以6/8、5/8拍为主,插入2/4、3/4、4/8、5/8、7/8拍。开头的节奏较为欢快活泼,以很弱的音量表现远处瑙西卡与女伴们跳舞的声音,尾声的音量应层层渐弱、速度渐慢,表现出瑙西卡送走奥德赛时情绪转向不舍。

综上所述,《楣饰》作为希曼诺夫斯基钢琴代表作品,源于荷马史诗《奥德赛》,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楣飾》的演奏具有一定难度,单纯靠提高演奏技术是不够的,需要十分注重对音乐内在的理解。笔者通过《奥德赛》三个故事文学分析,在演奏过程中很好地诠释了乐曲内涵。

参考文献:

[1]"Syzmanowski, Karol"[M].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 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 1980.

[2][美]罗伯特·摩根著.二十世纪音乐:现代欧美音乐风格史[M].陈鸿铎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

[3][英]克里斯托弗·帕尔默著.希曼诺夫斯基[M].马继森译.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

[4][古希腊]荷马著.奥德修纪[M].杨宪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5][古希腊]荷马著.奥德赛[M].陈中梅译.广州:花城出版社,1994.

[6]邓天白.纸、光影与乐音的空间对话:电影《奥德赛》的现代叙事转换[J].大众文艺,2019,(14).

[7]陈鸿铎.20世纪音乐断代史的经典论著——摩根的《二十世纪音乐:现代欧美音乐风格史》[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7,(01).

[8]谢玉竹.论无所不在的悲剧冲突下的人类生活——以《奥德赛》十一卷西西弗斯推石上山的神话故事为基础[J].大学教育,2018,(09).

[9]符译文.音乐创作与民间音乐 ——波兰民间音乐与希曼诺夫斯基音乐创作给予我们的启示[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02).

猜你喜欢
奥德赛演奏创作
Jazz
评小说《朗读者》中《奥德赛》的隐喻
钢琴教学中的作品分析
提升小提琴音准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探讨
高校钢琴课教学如何让学生学会用心演奏
略谈钢琴演奏艺术
广汽本田奥德赛 如家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
并非《奥德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