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舞蹈文化传播中的受众话语权

2019-11-07 09:14杨懿媛李辰
艺术评鉴 2019年18期
关键词:舞蹈文化大众传播话语权

杨懿媛 李辰

摘要:当前,为更好地促进舞蹈文化的大众传播,合理提高当下舞蹈受众话语权,引导受众提升积极的媒介素质。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舞蹈文化大众传播中受众话语权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多元化发展策略。在主体塑造层面,从本体理论层面、学科理论层面剖析。客体塑造层面从社会监督、大众审美、话语权导向剖析,以此为该领域提供理论补充。

关键词:舞蹈文化   大众传播   受众   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8-0065-02

一、威胁与机遇:大众舞蹈传播的滥觞与流播

舞蹈文化的大众传播是以社会大众为服务对象,进行大规模信息生产和文化传播的活动。目前,我国人民群众的主要需求已经从简单的物质需求转向丰富的精神文明需求。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舞蹈文化的大众传播迎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潜在危机。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身边舞蹈”,艺术舞蹈、生活舞蹈、社交舞蹈都深受广大民众所喜爱。小众的舞蹈成为大众的娱乐,人们不再羞于用身体表达。但仍存在如专业人员不足,社会引导匮乏等诸多问题。

舞蹈文化的大众传播可以说在今天人民群众当中受众面极广,传播领域极广,社会需求极广。舞蹈大众传播从传播符号而言其形式分为两种,即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我们所熟知的是非语言符号的舞蹈大众传播,它包含着舞蹈的动作、姿态、情绪等,一切不以语言和文字为符号的表达传播。另一种则是以文字编辑和语言传播为主的信息类传播形式。它正发生在手机、报刊、书籍等各类媒介中,促使更多受众在“身未动,心已动”的舞蹈节奏里蠢蠢欲动。通过以上两种形式的传播,为受众提供更加亲民的舞蹈艺术资讯,实现人们对资源“共享”的需求。人们无论是从事教育理论工作,还是从事教育实践工作,要想将工作做好,基本条件就是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全面的认识[1]。舞蹈与传播学的结合就是从不同方面帮助舞蹈理论与舞蹈实践形成这种全面的认识。

从传播学受众的角度,辩证的看待舞蹈受众在传播过程中所掌握的话语权,在信息传播的状态中,舞蹈大众传播依附于动态的形式上,并呈现出复杂的结构性,各因素在相互影响的程序中实现舞蹈的大众传播。传播者、受众、信息、媒介以及反馈构成了传播的基本要素。并可根据传播学基础理论得出其基本关系。(可参考图一)因此,如何辩证的看待舞蹈受众在传播过程中所掌握的话语权,实现受众话语权的理性构建是舞蹈大众传播的重要理念。

图一:舞蹈大众传播基本关系简图

二、凝聚与传播:舞蹈大众传播的发轫与流变

(一)话语权的概念界定

传播学中话语权即说话的权力,控制舆论的权力。是传播主体以言论的形式铸成对他人影响的潜在影响力。传播的过程也正是话语权形成的一个过程,其建立的前提是人际、群体、大众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存在。西方将话语权视为“第四权力”,在学界对于定义的出发点和基础是“传播者”与“受习者”。[2]受众话语权不仅具有沟通思想、联络信息的功能,也能精准的反映出受众看待事物的眼光。舞蹈大众传播应给予更对受众话语权的关注,有利于把握当下舞蹈市场的发展脉络。

(二)舞蹈大众传播中的受众话语权

在舞蹈大众传播的过程中,受众的主动性表现在对舞蹈主题、形式以及内容多样性的选择上,开放、自由、虚拟的自媒体时代彻底颠覆改变了传统的单向播放方式,受众从被动接受发展为今日主动参与到“话语场”的互动模式中,使得潜在的信息与沉默不语的受众成为了积极的传播者。1964年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鲍尔(Bauer)在《顽固的受众》一文中,指出传播的过程应视为一个双向发展的过程,丰厚的艺术滋养使受众得到满足,关注“个人”在传播中的独立性,这便于促成舞蹈公共资源市场的形成。随之而来的App软件数据更新,舞蹈主题的“话语场”形成,以及对于舞蹈议题的反馈,都将提升受众在舞蹈体验上的需求,实现受众话语权的系统升级,其涵盖了肢体的愉悦、视觉的冲击、以及对艺术审美理念的追求,可以说明舞蹈受众作为大众舞蹈传播中的重要要素,对于其话语权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大众传播中是具有双向性的,不仅指媒介组织生产信息并将其传输给大广大受众的过程,同时也是指受众寻求利用理解和影响这些信息的过程。[3]

三、描绘与嬗变:舞蹈大众传播的塑造与流动

(一)主体塑造

舞蹈大众文化传播的目的不单是为了让受众者了解当下的舞蹈艺术资讯,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舞蹈本体让受众者提升审美素质,并认识到舞蹈是实现艺术价值展现艺术修养的一种文化活动。

1.本体学科层面

受众,作为信息传播的接收者,在传播学领域中一直是各项研究中的重点。[4]大众舞蹈受众的相关研究至今仍没有较为详尽的科学分析。而目前在学界对于元舞蹈层面的本体研究也仍有许多领域存在分歧,許多研究也处于相对薄弱的阶段。例如对于舞蹈的本位概念,舞蹈的范围、边界、分类等也存在许多相抵牾的地方。也因此丧失了许多舞蹈学科进阶与走向公众的机会,如在近期保守大众关注的广场舞、健身舞等领域,都在大众与学界被体育学领域赶超。因此在本体层面需要舞蹈领域的所有科研工作者们及相关研究者或团体群策群力,不断刻苦钻研,逐步努力对于诸多分歧达成共识。

2.跨学科层面

在跨学科层面,加强与在传播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尤其将诸如传播学“有限效果论”在舞蹈大众传播中进行推广。使受众的反馈层面能得以研究与重视。因为受众者处于整个传播过程的终端,通过各式渠道受众者向传播者进行反馈,从传播效果的认知去理解受众者的需求,并进行具体的调整方案,从而来不断修善舞蹈大众传播的方针、内容以及手段。并以“真、善、美”的理念为基础进行探究,理性的参与到受众话语权的议题中去,实现舞蹈大众传播,形成服务社会积极乐观的心理追求与学科构想。

(二)客体塑造

1.大众审美层面

选择符合大众审美发展的舞蹈议题。舞蹈大众传播属于现代文化传播的范畴,传播的过程有利于推进国民艺术修养的提升。凡事有利于受众者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艺术素养的舞蹈大众传播形式,都应得到积极的开展,并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推进舞蹈文化的传播。舞蹈活动中的情感和感觉与文化自觉性形成心灵意象,再由内向外形成形体动作。[5]他需要大众审美层次的不断提升,舞蹈传播的内容实质远胜于一切媒介,在传统的口传身授中,在广场的现代旋律里,受众通过艺术塑造与舞蹈表演提升民族形象的自豪感,大众艺术素质的提升将作为当代社会文化全民涵养的重要体现。

2.话语权导向层面

舞蹈大众传播的受众范围较大,面对的层面较广,提升受众自身的审美素质是必然的手段,成熟的受众能够从容的面对复杂的媒介信息,在庞大的信息中过滤有效的舞蹈咨询与对美的选择,从舞蹈的内容、内涵、内核中表达积极的个人价值观和审美观诉求,杜绝网络所带来的娱乐性舞蹈炒作与盲从的跟风行为。通过舞蹈大众传播的深入,实现全民式的终身艺术素质培养。

把握良好的话语权导向,引导舞蹈大众文化发展符合时代步伐的节奏,为人民群众打造具有民族形象的艺术精品。倡导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从舞蹈艺术表达的方式以及内容实质上寻求受众者的认同。尊重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大众传播的互动中提升精神文化水平,形成良好的艺术创造氛围,实现舞蹈大众传播的信息共享。

舞蹈大众传播是舞蹈发展的重中之重,即使再为尖端的舞蹈艺术,若无庞大的大众基数作为舞蹈未来发展的支撑,则舞蹈发展也只能成为空中楼阁。难以为继。舞蹈传播中的大众话语权分析与理性构建。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厘清现状,进一步充实理论根基,减少相关理论与时间成本。

参考文献:

[1]曾婕.当前中国社会对舞蹈的认知调查(上)[J].舞蹈,2016,(03).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3][美]斯蒂芬,李特约翰.人类传播理论(第七版)[M].史安斌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张国良.传播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5]吕艺生.舞蹈学导论(修订版)[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舞蹈文化大众传播话语权
话语权是一种暴力
舞蹈真人秀对舞蹈文化的影响
广西宁明花山岩画的舞蹈文化解读
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与发展趋势探析
陈年凡客创始人
争衡·重塑·掌控
广播新闻创新性改革文献综述
新形势下的主持人舆论引导力
浅析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暴力”现象
刍议舞蹈文化及舞蹈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