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雷锋精神涵养雷锋学院的文化颜值

2019-11-07 02:23关强
雷锋 2019年11期
关键词:抚顺学雷锋雷锋

关强

雷锋学院坐落于雷锋精神的发祥地、雷锋的第二故乡辽宁省抚顺市。2019年2月27日,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陈求发在抚顺雷锋纪念馆为雷锋学院正式揭牌;2019年9月28日,雷锋学院新址建成并开班授课。

雷锋学院一期占地面积185.2亩,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雷锋学院秉承“弘扬雷锋精神,为新时代明德育人”的办学宗旨,旨在将雷锋精神立足辽宁、面向全国、辐射世界,努力培养雷锋精神的种子,培养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外部设计体现雷锋精神内涵

雷锋学院园区按照“两轴一园”的分布进行规划设计。“两轴”即南北轴和东西轴。南北轴是雷锋的成长轴,东西轴讲述的则是雷锋与抚顺的故事。

南北轴上,选取了雷锋22岁年轻生命中四个重要的节点,形成景观记忆点。从湖南一路北上,感受他人生成长的递进层次——

第一个节点:1940年——出生。1940年12月18日,雷锋出生在湖南望城,当时正值山河破碎,国难当头。国破家亡,亲人离世,这都成为雷锋苦难童年令人心痛的注脚。饱受旧社会的苦难,使雷锋更加珍惜新社会、新生活。

第二个节点:1958年——成长。1958年,新中国大力发展工业建设,提出钢产量完成1070萬吨的宏伟目标,雷锋觉得这是祖国最壮丽的事业,毅然报名,北上鞍钢,成为一名钢厂工人。也正是这时,他将自己的名字雷正兴改为雷锋,由“家道兴旺”到“做革命的先锋”,是雷锋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节点,体现出雷锋的奋斗与思考。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雷锋如一棵傲雪青松茁壮成长。道路两旁的22颗松树象征着雷锋短暂而又光辉的青春年华,他用短暂的22个青春年华谱写了最壮丽的生命乐章,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半个多世纪以来,雷锋这个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精神世代相传、历久弥新,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不断成长。

第三个节点:1960年——榜样。雷锋曾在小学毕业典礼上,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时说:“我决定响应党的号召,回到农村的广阔天地里,做个新式农民、做个好农民,驾驶拖拉机耕耘祖国大地;将来如果祖国需要,我就去做个好工人,建设祖国;将来如果祖国还需要,我就去参军,做个好战士,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做人类英雄。”这是雷锋小学毕业时树立的3个人生理想。1960年 1月8日,雷锋应征入伍,他的人生理想全部实现。四面体浮雕展现的是雷锋一生中的4个经典形象:少先队员、农民、工人和解放军战士。雷锋始终把祖国需要和个人理想紧密联系在一起。不论是学生、农民、工人还是战士,雷锋始终是先进的标尺,学习的榜样。

第四个节点:1962年——丰碑。“丰碑园”是雷锋学院南北轴与东西轴的交汇点,其主要设计理念来源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丰碑园”的中间矗立的《雷锋》塑像出自著名雕塑家、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李向群之手。塑像高5米,象征新时代雷锋精神5个内涵: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信念;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汉白玉雕像,象征着雷锋“干净、纯洁、朴实”的思想品格。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作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他以22岁短暂的生命,树起一座令人敬仰的思想道德丰碑。

东西轴上,选取人民代表、英雄本色、抚顺足迹、红旗飘扬4个关键词来表现雷锋与抚顺深厚的渊源。

一是人民代表。雷锋是抚顺历史上最年轻的人民代表,他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诠释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追求,奠定了雷锋精神的思想基础,实现了人生从“有限”到“无限”、从平凡到伟大的升华。

二是英雄本色。雷锋的一生一共写了330篇日记,其中有145篇都是在抚顺两年半的时间(1960—1962)里完成的。一篇篇雷锋日记记载着雷锋成长的人生历程,也为我们呈现出雷锋丰富的内心世界。阅读雷锋日记,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雷锋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敬业奉献、创新创业的英雄本色。可以说,雷锋日记是雷锋留给我们世人伟大的精神财富和行为指南,时至今日,雷锋日记中所表述的思想、传达的精神依然历久弥新。

三是抚顺足迹。在雷锋学院校园里流淌着这样一条河,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友爱河”,象征了雷锋同志对待战友、群众如春风一样的友爱。友爱河上架起友爱桥,关键词“抚顺足迹”就会设计在友爱桥上。我们会用变形的抚顺地图在这座桥上勾勒出雷锋在抚顺的点滴足迹。友爱桥跨越“友爱河”,代表雷锋与抚顺这片热土斩不断、割不开的联系。雷锋在抚顺两年半的时间里,留下了数不清的感人故事和人们不断追寻的光辉足迹。一座英雄的城市和一个伟大的战士,为共和国的精神年轮奉献着永恒且不断生长的精神力量。

四是红旗飘扬。雷锋广场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与关键词“红旗飘扬”遥相呼应。雷锋的生命虽然停留在22岁,但他的精神却实现了永恒。在半个多世纪的文化生成中,雷锋由一个战士的名字,成为新中国的道德标识。雷锋的旗帜,将永远在共和国的大地上高高飘扬。

内部文化彰显雷锋精神传承

进入教学主楼,气势恢宏的红色主题浮雕墙立刻吸引所有人的目光。浮雕采用一面面党旗、国旗作为基础造型,采用党旗的鲜红色作为基础色,象征着雷锋“忠诚于党、忠誠于人民、忠诚于国家、忠诚于社会主义”的4种品格。浮雕由祥云、松枝、长城、华表、河流山脉,以及“一带一路”地图等元素构成背景图案,由雷锋像和毛泽东题词构成中心主体近景图案。远景图案表达的是雷锋精神高尚伟大、历久弥新。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道德楷模、精神标识,也必将成为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雷锋精神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浮雕主体图案由两部分构成:一个是大家过目不忘的雷锋着军装半身头像;另一个是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半身像图案传递的信息是雷锋像一面红旗、一个标识、一个永恒的记忆,融入了祖国的山山水水,融入了祖国发展的滚滚红流,他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四个自信”的精神向导;毛主席题词则是通过直观的表达方式,传递雷锋学院“弘扬雷锋精神,培育时代新人”这一办学宗旨。

察地理,观人文。走近抚顺印象展厅就如同走近一个人、了解一个人。展厅所展示的描摹城市历史文脉、地理国情、人文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文字和图片,记录着抚顺的昨天、书写着抚顺的今天、展望着抚顺的明天。抚顺印象展厅从清前故里、红色记忆、产业丰碑、雷锋之城、佳山丽水5个角度,全面系统地展现了历史久、底蕴深、文化厚、基因红、颜值高、前景美的抚顺,使每一位参观者对抚顺传奇的历史、秀美的风光、淳朴的民风、光荣的岁月和负重前行的坚持都感同身受。

“书写新时代学雷锋成果”专题展厅设在4楼,从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夯实雷锋精神教育基地建设、凝聚岗位学雷锋经验、开创志愿服务平台、彰显典型力量、创新理论研究、提高传播能力建设7个角度,展示了国内各地、各行各业的学雷锋典型经验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新时代学习雷锋精神要把崇高的理想信念与道德品质追求融入日常的工作生活。“深化岗位学雷锋经验成果”这一单元,展示了20个组织和单位,将各自的工作岗位作为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主阵地,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学雷锋志愿服务是在社会发展中应运而生的创新形式,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精神文明领域具有标志性的创举。展厅还展示了在“当代雷锋”“时代楷模”“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学雷锋活动示范点”中涌现的雷锋式先进个人,用典型人物的力量引领学雷锋新热潮。

雷锋精神作为中华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其理论研究、理论创新已经成为学雷锋活动的重要渠道。雷锋精神已经走向世界,也必将成为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在雷锋学院,感受信仰的力量,感悟人生的意义,让生命走向崇高。

猜你喜欢
抚顺学雷锋雷锋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致敬新时代雷锋
学雷锋
搭伙
我的家乡抚顺
抚顺工业遗产的历史形成和基本特征
豌豆笑传之学雷锋(二)
豌豆笑传之学雷锋(一)
学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