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天5夜,勇闯死亡巡逻线

2019-11-07 02:23何勇张俊
雷锋 2019年11期
关键词:官兵们睡袋分队

何勇 张俊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伴随着雄壮的军歌,西藏军区昌都军分区边防某团四连巡逻小分队,再次踏上被称为“死亡巡逻线”的漫漫长路。

走过这条道路的官兵都知道,巡逻途中全是难啃的骨头:“十八弯”“绝望坡”“乱石堆”“千层梯”……往返一趟需要6天5夜。

凌晨6点,晨曦初露,指挥员一声令下,巡逻分队踏上征程。与以往不同的是,送行队伍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退伍老兵。这次,他们再也不能與战友们一起去执行巡逻任务了。在巡逻分队出发2个小时后,他们也将踏上归乡的行程。那一刻,所有的情感都汇聚到拼命挥手的告别中。

“兄弟们,珍重!”不知人群中谁突然一声呐喊,所有人的情感瞬间迸发,笔者看到许多人偷偷地用手拭去眼角的泪花。

经过2个小时的颠簸,到达了车巡路的尽头,下车列队,整理装具,巡逻分队进入密林,沿着湿滑的山路,慢慢地向山顶走去。1小时后,巡逻分队到达了被官兵们称为“十八弯”的地方,只见小路曲曲弯弯伸向远方,好像一条细长的蛇在爬行,但却始终只看得见蛇身而看不见蛇头。

有时,眼前只能望出去不到10米的距离,那是因为视线被路边的陡壁遮挡住了,等转过弯去,刚觉得豁然开朗,另一条弯又在前方等着你。“呼哧,呼哧”爬完“十八弯”,巡逻队伍继续在悬崖峭壁上穿行,一面是高山密林,不时有石块掉落在峡谷间,久久听不到回声。一面是峡谷深涧,奔流的河水“隆隆”作响,让人不寒而栗。官兵们小心前行。

夜幕降临,伴着小冰湖“哗哗”的流水声,天为被,地为床,巡逻官兵钻入防寒睡袋,很快进入了梦乡,呼噜声此起彼伏。

次日凌晨,塑料薄膜上铺满了一层薄薄的露珠,潮气将官兵放置一旁的衣裤打湿,就这样,官兵们穿上潮湿的衣服踏上了第2天的征程。带队的副政委张洪周告诉笔者,相对以前,现在的后勤补给已经好了很多,巡逻途中官兵能吃上热食、新鲜蔬菜,晚上因为有了防寒睡袋官兵也能踏实睡个觉了。

第2天的巡逻异常凶险,“绝望坡”“乱石堆”“千层梯”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体现得淋漓尽致。“绝望坡”区区400米的高差,巡逻官兵需要手脚并用,艰难攀爬近2个小时,踩落的滚石随时都可能给后面的战友造成伤害,巡逻官兵需小心翼翼地试探每一个可以下脚的地方,防止踩空或者造成岩石松动。即使这样,意外的发生也在所难免。“小心!”支援分队队长林毅大声吼道,一块石头从下士冯小勇身边高速滚过,惊得大家一身冷汗。“绝望坡”刚过,迎接大家的便是“乱石堆”,大小不一、崎岖不平的石头铺满了整个山坡,石头上的青苔、锋利的“石锋”和石头之间的缝隙,都是隐藏的“杀手”,“乱石堆”没有路,巡逻官兵只有凭经验搜寻前行。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越来越低,氧气越来越少,官兵的动作越来越缓慢,少数新战士陆续出现气短、头晕、恶心等状况。

上午11点,巡逻分队到达海拔4400米的知拉山口,天空乌云密布,气温低至零下10摄氏度,官兵们迅速完成相关行动,简单补充能量后继续前行。

第3天,巡逻分队经过21公里急行军,顺利抵达目的地,警戒、搜索、检迹,展开国旗,宣誓主权:“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

归来途中,虽是同样的路、同样的险,但官兵的心情却是别样的。“适逢丹桂飘香时,花好月圆人团圆。”排长侯正海说,虽然不能陪伴家人,但能用自己的双脚丈量祖国的土地,守护万家团圆,我觉得我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猜你喜欢
官兵们睡袋分队
俄组建反黑客特种分队
云睡袋
告别战火丛林女兵换红妆
户外睡袋:伴你酣然入梦
双语图片
俄第二批护航分队返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