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县水土保持区划研究

2019-11-08 09:34李建军赵倩怡刘增文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文水县土石区划

李建军 赵倩怡 刘增文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

为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水土资源,满足我国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需要,自2010年起,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水土保持规划(区划)工作。水土保持规划(区划)成果,可明确国家层面区域水土保持方略,合理布局区域水土保持措施,完善相关防治途径及技术体系,为区域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创造了条件。水土保持规划(区划)作为强化水土保持基础工作的重要手段,在我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的地位不断提升[1]。编制文水县水土保持区划,可为该县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决策依据[2],为生态文明建设和水土保持事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战略支撑。

1 文水县自然概况

文水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吕梁市东部,辖7 镇5 乡1 个办事处,总人口45.25 万人,总土地面积1 064.4 km2。该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10.1℃,极端最高气温38.9℃,极端最低气温-26.5℃;年均降水量457 mm,其中6-9月332 mm,占到72.6%;年蒸发量1 629.2 mm,年均日照时数2 457.2 h,无霜期180 d。西部山区土壤为山地棕壤,东部平原土壤为草甸土。文水县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以农业为主。据2017年统计,全县粮食产量25.2 万t,蔬菜产量11.4 万t,牛等大牲畜存栏7 万头,猪、羊存栏16.9 万只。境内河流主要有黄河一级支流汾河以及汾河的支流文峪河和磁窑河。

2 水土流失现状

2.1 水土流失概况

文水县水土流失面积436 k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40.71%。年土壤侵蚀量118.7 万t,年土壤侵蚀模数2 722 t/km2,属中度侵蚀区。东部冲洪积平原属微度侵蚀区,西部中山、低山区属轻度和中度侵蚀区[3]。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由水力侵蚀导致的重力侵蚀分布于西部山区和文峪河水库库区。

2.2 水土流失成因及评价

从地形(图1)上看,西高东低,相对高差大,加上降水集中,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土壤侵蚀,易形成水土流失危害。由于西部山区的天然植被较好,森林覆盖率较高,有效地缓解了水力侵蚀。县域水土流失,具有面积较大、侵蚀强度中等、分布范围较广等特点。

3 水土保持分区

3.1 分区原则

同一类型区的自然、社会和水土流失情况相似,土地利用方向基本一致;适当考虑行政区划的完整性;每一类型区应当连续,避免出现飞地。

3.2 主要依据

3.2.1 山西省水土保持规划

在《山西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中,文水县属于晋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汾河中游丘陵沟壑区2 个一级区下的汾河上游山地丘陵生态维护区、太原晋中盆地及山前阶地人居环境维护区的交界区域[4]。西部山地区属晋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东部平原区属汾河中游丘陵沟壑区。因此,依据省级水土保持区划,可将文水县划分为西部土石山地轻中度侵蚀区和东部冲洪积平原微度侵蚀区2 个一级区[5]。

图1 文水县地形图

3.2.2 地貌特征

文水县地势总体呈西高东低态势,西部中山基岩区海拔1 700-1 900 m,为长梁地貌,地势陡峭;中部土石低山区海拔800-1 700 m,重力侵蚀较强烈;东部平原区海拔780-800 m,地势平坦。根据地貌类型,大体可分为三类:土石山区。面积510.2 km2,水土流失面积413 km2,主要范围南至孝义镇西部,北至开栅镇;黄土丘陵区。面积55.9 km2,水土流失面积23 km2,范围包括孝义镇南部,上贤、马村、马东村、孝义村;冲洪积平原区。面积501.76 km2,水土流失轻微,一般不计入水土流失范围。依据地貌特征,可将文水县划分为西部基岩中山水源涵养区、中部土石低山土壤保持区、中部山前倾斜平原生态维护区和东部冲洪积平原人居环境维护区4 个二级区。

4 分区体系及简介

4.1 分区体系

文水县水土保持分区体系,分为西部土石山地轻中度侵蚀区和东部冲洪积平原微度侵蚀区2 个一级区和西部基岩中山水源涵养区、中部土石低山土壤保持区、中部山前倾斜平原生态维护区、东部冲洪积平原人居环境维护区4 个二级区,各区的范围、面积、土壤侵蚀、水土保持措施及发展方向见表1和图2。

4.2 分区介绍

4.2.1 西部基岩中山水源涵养区(Ⅰ1)

包括苍儿会办事处全部、凤城镇西部和马西乡西部(以西山山脚为界)。海拔1 500-1 700 m,地形起伏很大,地广人稀,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有林地,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局部有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发生。主要水土保持措施为封山禁牧、退耕还林、临河坡地修筑梯田和发展林果业等。

表1 文水县水土保持分区体系情况表

图2 文水县水土保持分区

4.2.2 中部土石低山土壤保持区(Ⅰ2)

包括开栅镇、凤城镇中部和马西乡中部。海拔800-1 500 m,地形起伏较大,地广人稀,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草地,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局部有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发生。主要水土保持措施为做好削坡开级等边坡防护工程,采石采矿区种草绿化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

4.2.3 中部山前倾斜平原生态维护区(Ⅱ1)

包括马西乡东南部、凤城镇东部和孝义镇全部。主要为城区,目前新建房地产工程较多,人口密集,海拔780-800 m,地形起伏不大,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建筑用地和水浇地。土壤侵蚀类型为水力侵蚀,主要水土保持措施为严格土地审批,严格开发建设项目的监督,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及实施,加强对施工临时措施的监管,严打耕地取土采沙等违法行为。

4.2.4 东部冲洪积平原人居环境维护区(Ⅱ2)

包括西槽头乡、北张乡、南武乡、西城乡、南庄镇、南安镇、刘胡兰镇、下曲镇。海拔739-780 m,地势平坦,人口较多,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水浇地和果园。该区是本县农业重点地区,其中,南安镇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果园,栽植梨树,刘胡兰镇及西城乡近年来正发展蔬菜产业。土壤侵蚀类型为水力侵蚀,主要水土保持措施为建设农田防护林,做好河流护岸工程,合理控制农药和化肥使用预防面源污染。

5 结语

面临水土保持工作的新形势,编制县域水土保持区划工作意义重大。通过对文水县的自然概况和水土流失现状进行分析评价,根据县域水土流失特点建立了该县的水土保持分区体系,并提出了分区的水土保持措施,有利于当地的水土保持科学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文水县有中山、低山、平原等典型地貌,该区划成果可为山西省其他县份在水土保持区划与规划时参考,亦可为黄土高原地区其他县域开展水土保持区划时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文水县土石区划
吕梁市文水县刘胡兰镇刘胡兰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 王晓兵:文旅融合传承红色基因
文水县成功举行病虫害调查
文水县:全面监控草地贪夜蛾
文水县:积极查治二代粘虫
川渝传统民居区划的环境蕴意
对自然地理区划方法的认识与思考
不同水环境下土石混填地基水平推剪试验研究
土石混填路基材料最大干密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GIS的深圳市滑坡危险性区划研究
基于GIS的陕西省烤烟气候生态适宜性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