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鸡群呼吸道疾病的诱因及防控

2019-11-08 08:44陈校令王艳平邢千旺庞利娜
养殖与饲料 2019年11期
关键词:进风口周龄鸡舍

陈校令 王艳平,2 邢千旺 庞利娜,2

1.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1206;

2.北京市家禽创新团队峪口禽业综合试验站,北京101206

冬季鸡舍内的保温和通风工作是相互对立的,为了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需要提高通风的效率并保证鸡舍内温度的均匀,进而有效避免鸡群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广大蛋鸡养殖户应从做好冬季舍内通风管理着手,矫正认识误区,树立正确的鸡群呼吸道疾病防控观念。

1 造成冬季鸡群呼吸道疾病频发诱因的三大认识误区

误区一:为了保温而减少通风量。

误区二:为了保证舍内空气质量而使实际通风量大于最小通风量。

误区三:对通风量调整不及时,如遇突然的大幅度降温未能及时减少进风口面积。

2 造成鸡群呼吸道疾病发生的3 种原因

2.1 对通风不良诱发的鸡群呼吸道疾病问题认识有误

通风不良是造成冬季鸡群呼吸道疾病发生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但是部分养殖户并不认同,往往是待鸡群出现呼吸道症状后,养殖户首先从兽医角度诊断鸡群感染了什么疾病,然后考虑选择用什么药物进行治疗,却很少考虑鸡舍的环境条件对鸡群造成的不利影响。

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最终延误了呼吸道疾病的最佳恢复时机,使得本来可以依靠调整通风便可治愈的呼吸道疾病,最终演化成为严重的大肠杆菌病或病毒病。因此,建议广大养殖者根据自身场区、鸡舍的特点制定出适合不同日龄鸡群的冬季通风方案。

2.2 通风设施设备使用不当

硬件设施相对落后的鸡舍,若饲养规模小于1.5 万只则多为A 型笼半开放式鸡舍。为了做好鸡舍保温,侧墙进风口也处于关闭状态,夜间通风仅依靠屋顶风帽进行,因此,存在通风量过小的问题。冬季舍内通风量小于最小通风量,则会引起舍温高和湿气大,有利于细菌繁衍;加之舍内粉尘、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成分浓度超标,均会导致鸡群呼吸道粘膜受到刺激,诱发呼吸道疾病。

硬件设施良好的鸡舍,若饲养规模大于1.5 万只则可为A 型或H 型密闭式鸡舍,鸡舍环境控制多采取自动化控制系统,为了追求空气质量往往出现通风量偏大的问题。冬季通风量大,将造成鸡舍温度低,容易导致鸡群着凉,诱发流鼻涕、流眼泪、拉稀等症状,造成鸡群体质下降而诱发呼吸道疾病。

2.3 气温骤变后未及时调整进风口

突然出现的大风等降温天气,由于进风口大小未能及时调整,导致进入舍内的冷空气过多,进而诱发鸡群呼吸道疾病。

3 鸡群呼吸道异常声音的特征分析

笔者通过统计分析峪口禽业公司坐堂兽医自2018年10月10日至2019年1月31日接诊病例信息后得出,在该时间范围内接诊的病例中,咨询鸡群呼吸道疾病的病例达到85%以上。致病原因多为致病细菌或病毒突破受损的呼吸道黏膜在体内大量繁殖后引发的严重的呼吸道病变。建议广大养殖户应从夜间听诊呼吸道异常声音入手,根据不同的呼吸道症状及早发现问题,为疾病治疗赢得宝贵时间。现将鸡群呼吸道疾病异常声音特征归纳总结如下(见表1),以便于养殖从业者做出正确的判断。

4 冬季鸡群呼吸道疾病的解决方案

4.1 熟练掌握通风设施的运行规律

根据鸡群饲养量、鸡群日龄、气候特点建造鸡舍和选择通风控制系统,包括鸡舍结构特点、供暖方式、风机类型、进风口面积、环境控制器类型及操作要领,对鸡舍硬件设施充分了解后,进行不同季节通风方案的制定。

表1 鸡群呼吸道疾病异常声音特征与病因分析

4.2 制定科学合理的通风方案

1)间歇式横向通风:冬季鸡舍采取间歇式横向通风模式,一般设置每5 min 为1 个循环。

2)计算最小通风量:鸡只的周龄、体重和外界温度决定了鸡群需要的通风量。例如,外界-12 ℃的环境条件下,存栏量为16 000 只的栋舍,18 周龄鸡群,所需最小呼吸量为16 000 只×600 m3/(h·千只鸡)/1 000=9 600 m3/h。不同周龄、不同舍外温度下的最低建议通风量见表2。

3)调整进风口大小:鸡舍进风口面积是排风面积的2 倍,根据进风面积调整进风口开启的大小。

4)观察气流运行路线:即在最小通风模式下,可通过烟雾试验进行观察外界新鲜空气从进风口进入舍内的风速和气流在舍内的运行路线,进而判断新鲜空气是否均匀分布于舍内,是否有冷空气直吹鸡的现象发生。

4.3 确保鸡舍环境参数控制在合理区间内

不同日龄鸡舍适宜温度、湿度标准见表3、表4。

表2 不同周龄不同外界温度下最小通风量 单位:m3/(h·千只鸡)

表3 不同日龄鸡舍适宜温度标准

综上所述,冬季鸡群呼吸道疾病出现问题的根源在于舍内外温差过大,使进入舍内的冷空气未充分预热、下降速度快而使冷风吹鸡;解决方案是处理好保温与通风之间的矛盾;落脚点在于做好鸡舍的环境控制。

表4 不同日龄鸡舍适宜湿度标准

母猪淘汰的几项原则

种猪群要有既定的母猪淘汰方法,其各产次母猪的比例要保持稳定,1~8 产母猪的理想比例应大约分别为17%、16%、15%、14%、13%、11%、10%和低于4%。如果有足够的未配种小母猪,就要遵循几项通用的原则,以决定断奶时是否要淘汰某些母猪。

首先要淘汰连续2 个产次产仔少的母猪,但初次配种体重太轻,妊娠期过度喂饲,哺乳期失重过多,断奶体况差等母猪不应包括在内。

其次应淘汰那些使用激素处理都不发情的母猪。母猪在断奶后最多应观察18 d,激素处理后应观察7 d。如果这些母猪到下个发情期仍配不上种,则应淘汰,因为这种母猪的产仔率一般低于50%。

再次要淘汰已产6~7 窝仔的母猪,因为它们已开始出现的问题通常是:窝产活仔数少(主要是因为死胎数增加),其仔猪大小不均,较弱小仔猪易怕冷,乳房病例较多,身体笨拙,容易压死仔猪等。

为减少运动失调问题,应在选择或购买母猪时注意四肢情况,在圈舍内使用优质地板,不把母猪养得体重太大,但尽管如此肢蹄病仍时有发生,母猪因健康状况不佳,例如有传染性阴道炎,也免不了被淘汰。

猜你喜欢
进风口周龄鸡舍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研究
鸡舍消毒程序小结
鸡舍消毒程序小结
别请狐狸建鸡舍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一种汽车烤漆房送风装置
鸡舍
酱油制曲关键工艺设备优化
褐壳蛋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