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面里的祖国

2019-11-09 13:37石小军
飞天 2019年10期
关键词:白面麦香饥饿

石小军

惊蛰、春分、小满、芒种、夏至……所有的节气都是亘古以来日月的流转,也是万象更新的号令,是田里庄稼们深谙的语法。让它们明白,何时起身、拔节、抽穗;何时嫩绿、碧绿、金黄;何时匍匐、玉立、翻滚;何时休憩、生长、成熟……然后,夏日的太阳烤出了四溢的麦香,也烤出了庄稼人的兴奋和慌忙。

“过了夏至满山黄”,是爷爷和爷爷的爷爷们的语法:“黄”首先是颜色,是黄土高原暗黄上的一绺绺、一层层、一片片的亮黄,是黄色的麦秆和沉稳的麦穗,黄澄澄、金灿灿,把漫山遍野妆成一色。“黄”更是成熟,是麦田里随风而至的香气袭人,是一丝丝、一阵阵、一场场的清香,是新麦破壳的滚圆、瓷实,是满眼悦目所昭示的丰饶,是付出得到回报的喜悦和满足。家乡人还把这个时节唤作“黄天”。“黄天”无疑是一幅伟大的作品,以农人的犁铧为笔,勾勒轮廓;汗水为墨,着了底色;从前一年秋天就开始的精勾细描,添足细節;还需寒冬的孕育,长了筋骨;春雨的滋润,吸了灵气;寒暑的沉积,积了深度和厚度。收“黄天”当然就是收麦子——这个词也可以代指任何的胜利或成功。而事实上,世间又有哪一件事,可以和吃饭相比。千般事里唯此大,一碗面里乾坤长。吃饭问题历来是一切问题的母题。于是,在农人的日历里,节气是秩序,也是信仰。每当夏至的日头火辣辣地挂在中天,汗流浃背的人们都会从灼热中接收到莫名的兴奋和期待,大家的话题逐渐多了起来,但不管说什么都会转到收麦子的话上结尾。

相信好多人的乡村记忆更深刻的也是对于家里一碗面的记忆——妈妈擀的,大锅里下的,柴火煮的,竹灶篱捞的,油泼辣子淋得红红的……

家事国事天下事,没有饭吃是大事。在干旱的黄土高原,食物一直是最为金贵的东西和最执着的追寻,五谷丰登一直是人们最为美好的向往。作为最优质的食物的代表,只有小麦才叫白面,高粱面、玉米面不可与其同日而语。然而,世间的事,但凡好的总是不能轻易得到的:播种拔草、施肥灌溉、秋种夏收。产量不高,小麦的成长过程都是细致得很、精贵得很。以至于上推几十年,光是提起“白面”就会诱发好多人的食欲。如果不从那些食物短缺的年代经过,“何不食肉糜”就不易成笑话,“饥饿”对于很多人只会用来描述思想。如果没有饥饿的洗礼,我们对于食物也许就永远不会有必需的尊重,对于生理的饥饿不会产生敬畏。于是,我们对于幸福的理解也可能会十分肤浅。

作为70后,我也没有经历过饥饿,我只是触碰过它的边缘。仅此而已,也深为感慨——这也是因为一碗白面。

记忆中不识字的爷爷时常可以说出圣贤们传下来的道理。但一大家子人的吃饭问题历来却都是爷爷最大和最头疼的问题,也是那个时代谁也逃不脱的话题。一天,家里请来同村的一个木匠做架子车,因为是朋友,不出工钱,但饭还是要管的。爷爷和客人在主窑里吃饭,妈妈用红油漆盘子整齐地端上来三碗白面条。这对于那时家里的餐桌上来说是稀罕事,看着让人眼馋。爷爷先热情地让客人一碗,然后自己小心地端了一碗。看见我在跟前,就把剩余的一碗给我。我不敢吃,爷爷大声地说:“吃,这娃!”爷爷有些疼爱又有些责备。他坚定的语气也给了我勇气,于是,我就扭扭捏捏地吃了。——作为爷爷的掌中宝,我在一大家子人里是每每受到优待的。不用说,白面的面条就是香!客人吃完了一碗,爷爷喊叔叔回去再端,叔叔面露难色。爷爷声色俱厉地摧,摧了半天,端过来一碗黑面结结。爷爷好像忽然明白,忙给客人赔不是,面红耳赤的,感觉很“丟人”,让客人将就着好歹要吃饱。

事后奶奶、妈妈都笑着在我面前说:“一直‘尊贵(谦让之意)的不在窑里吃饭,今天缺面可怎么就吃了?”我也忽然明白,那天仅有的一碗白面面条,让我吃掉了,全家人关于待客的精心计划就失败了。

一碗白面条让一家子人在别人面前丢了面子——这的确不是个小事。因为,这已经是能吃饱肚子的70年代。由此往前的几年,十几年、二十几年、三十几年,那里就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饥饿记忆,吃不能吃的东西,如树皮、麦青(小麦苗),不顶饿,没营养,其实就是心理安慰剂;吃不好的东西,如红芋干、高粱面,口感差、营养少!重要的是,就是那些树皮草根,当时也少!那时候连人们结婚的彩礼嫁妆都可能是几斗麦子,那时最幸福的生活就是吃饱肚子……我每每给孩子讲这些并不遥远的记忆,听的人会当成天方夜谭。事实上城里的年轻人一直以为食物生长在超市里,关于庄稼、关于田地,印象聊胜于无。至于我的父母给我说过的街上抢东西吃的故事,他们更认为是传奇。但是年龄越大的人越爱惜粮食不浪费,因为亲身经历最难忘记,是这些经历建立起了我们对粮食的敬畏。于是,再闻麦香,便是生命里神圣的礼物,是生命对于生命的馈赠,让人感激和欣慰。

现在我们说起吃饭我们会说什么?白面吃腻了,又找黑面,细粮里少维生素纤维素,要找杂粮。但是,那仅仅可作为调剂——谁也受不了顿顿黑面或者窝窝头了,于是我们都有点叶公好龙的做派。一碗面里,我们要营养搭配,要口感,要色香味。由黑到白,再由白到黑,我们的餐桌伴随祖国的进步而进步,我们的自豪感也与祖国强大真正相关。当我们不再为吃了上顿没下顿而忧心忡忡的时候,我们尽情享受着这幸福的烦恼,让国民由饥饿到吃饱,由吃饱到吃好,是祖国一直的信仰和追求。也是七十年不断探索和奋斗的动力,更是由年轻走向成熟的最好标志。于是,生长在祖国的怀抱,我们不能不感念天地、感谢国家社会,感谢锄禾稼穑的辛苦,感谢麦香四溢的祖国的厚实和甜美,感谢我们不远的曾经十分稀罕的和现在业已毫不在乎的一碗面。

我要说,祖国和我们,一刻也不能分割。一碗面里的祖国,见证着时光流转、岁月沧桑,映射着贫富挪移、苦涩甜蜜。如今,祖国通过一步步的努力把源源不断的一碗碗面的充盈、饱满的生活给每一个人,这是祖国崇高的荣光,也是我们最平实的幸运与幸福!

猜你喜欢
白面麦香饥饿
“古币”会挖沙
麦香
秋天的尺度
胡须
麦香
脑筋急转弯
麦香
白面
饥饿奏鸣曲
大金鹿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