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绿八磜

2019-11-09 13:37程杨松
飞天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三清山深情

程杨松

去我的家乡江西上饶八磜,你沿上德高速一直走,在三清山西出口下,穿越几里通山公路再一直左拐,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就到了——那水,是一条冰清玉洁、款款潺流的玉玡溪,有着少女明媚的脸容;那云,是一幔缥缈蒸腾、卷舒幻化的三清云,宛如型男多雾的眼神。一条玉玡溪和一幔三清云的深情对视,就赋予了八磜村庄诗情画意的山光和水色。

多少年了,这个叫“八磜”的村庄,就一直挂靠在巍巍三清南麓而不求嬗变,就一直蛰身于寂寂时光的褶皱而自甘寂寞。星散的屋舍就像一把跳溅的音符洒落在逶迤青冈上,一条沟通山外的陡狭小径更像一根锋利的琴弦,颤颤的足音带着大山厚重的回响——或者说,八磜本就是白云放牧的、遗世而独立的村庄,他只与蓊郁苍峰朝朝暮暮,只与浩荡山风卿卿我我,也只对一截明丽灿然的玉玡溪深情款款。那是他忘了人间世纪的朴素日常。

多少年来,因为被莽莽三清深情妥藏,被渺渺云雾纵深封锁,八磜除了享有繁花美树、溪山云影的汩汩诗意;除了拥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悠悠惬意,还有他如影随形、如蛊缠身的穷蔽与艰辛,以至于,一顶省级贫困村的帽子紧箍深勒、一戴经年,就像三清峰头囤积缠绕的浓云重雾,纵有绵绵春风日夜涤荡,也不能将之纵深拂去——就好像,一群绵密山峰的深情衬托,毅然就抬高了八磜人砥砺攀援的梦想,以至高不可攀。一条陡狭远径的缠绕勾连,豁然就疏远了八磜山人求索追寻的脚步,以至遥不可追。

以至这么多年,靠山吃山的八磜人却不得不担受着坐吃山空的烦忧,向天要饭的八磜人却不得不氤氲着仰天长叹的愁绪。以至这么多年,一茬又一茬的八磜人,有许多年复一年总想着走下深山、走出八磜、走向远方——他们的远方,并没有旅行的快意,更没有葳蕤的诗意,有的只是无尽的奔波、潦草的生计、艰辛的日常,和一份只堪果腹的温饱。

“过去真的是太难喽,留山出力,出山受气,卖货郎、兑黄烟、当挑客、做零工……就没有我们八磜人怯怕过的苦活和重活,更没有我们八磜人没干过的脏活和累活。为的就只是一碗糊口的饱饭,就只是一家人能撑活下去。”这次回乡,随行的李老爷子忆及辛酸往事神情动容,迷离的双眼分明涵养着一层湿厚的云雾。

我会笃信,这个富有着“绿肥”的八磜,当他与一脉三清峰朝夕对望,就有了一座仙山由来已久的气质。当他与一截玉玡溪日夜相亲,也就有了一溪碧水大度恩赐的纯粹。以至于,他的穷蔽、他的困顿、他的艰辛,也能倔强生长出一款令人揪心动容的“红”,或者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瘦”。以至于,他会决然地“红”出一腔碧血、“瘦”成一阙风骨。

假如时光回溯、记忆回放,我不会忘记,1935年初,著名的“八磜战役”就在这里打响,革命烈士方志敏领导的北上抗日先遣队与国民党反动派就在此浴血奋战。700多名红军将士就将热血倾尽浇洒在这截清溪间,就将忠骨永远深埋在这片青山里。于是,这里就有了红军“哨兵树”、就有了“伤口”大石崖、就有了八磜“血龙潭”……也就有了衣衫褴褛的八磜人为北上抗日先遣队极尽掩护、全心照料、倾力补给和踊跃参军的动人往事与峥嵘岁月——我愿意相信,在三清五月漫山漫冈荼蘼开放的杜鹃花海。那定然是炽热鲜血染红的大地、山峦和天空,只为印照出那些年轻生鲜的脸容,让他们在这里每年宛如夏花地再活过来一次。

于是,我就懂得了三清山之所以巍巍而莽莽,那或是先烈们生命的硬朗雕塑。于是,我也就懂得了玉玡溪之所以清清又淙淙,那当是志士们情感的温柔述说——他们的悲壮往事和英雄形象,都被大地和时间妥帖收藏了,定然会在某一时刻于无数双眼前生动还原。

于是我就懂得了八磜人之所以英勇而无畏、取义而舍生——因为他们的骨骼、他们的盐分、他们的长相,都是这片巍峨的山川赋予的,他们早已成为这山川的一个横切面。他们的性格、他们的情感,或耸立成危峰,或绵延成河流,都成为他们精神内核的一部分。

于是,我更懂得,为何离开八磜的八磜人,都会在眼中深情种下一片云、一条溪、一座山、一棵树凝结的浓郁乡愁;为何在这片山川守候的八磜人,今天的胸膛里依然能激荡出英雄们当年的滚烫温度——那是一脉温热血红的接续绵延和更替传承。

我知道,持忠持信、重情重义又吃辛吃苦、受穷受困的八磜人一直在等,等一缕春风有情有信而来,践约践诺而至,吹散三清山尖经年积久的云封雾锁,把欠他们的春天给吹进来。当历史的车轮随风借力、浩荡向前,一晃进入新世纪,八磜山乡早已斗转星移、变了人间。这一天,他们终于等到了!

自八磜村于2006年劃归三清山风景名胜区代管并全域推进乡村旅游开发后,山外的人才发现,原来山中一直这么美:有哪一片绿意不是目光追逐的底色,有哪一片云彩不是心灵寄托的诗笺,又哪一份滋味不是舌尖凝固的记忆呢?于是他们呼朋引伴成群结簇,不辞偏远纷至沓来,为的只是找找那些往、那些昔,只是看看那片天、那片云,只是爬爬那道山、那道梁,只是趟趟那条溪、那条河,甚至只为尝尝那些鲜、那些味……便有了心满意足的乡愁萦绕和半日逍遥。

世居山里的人也才发现,原来山中一直这么好:一居一所,皆是天地的恩赐;一啄一饮,更是自然的造化。山中种植的茶叶、岭背饲养的鸡鸭、园里侍弄的菜蔬、溪间捕捞的鱼虾……又有哪一款不是精神最酣畅的呼吸、日子最甘美的滋味、人生最丰盈的财富呢?原来这些年,他们一直就痴守着三清这座“聚宝山”,痴守着八磜这只“聚宝盆”。所缺的,只是一把打开它们的“金钥匙”。

这把“金钥匙”,是划归三清山风景名胜区代管的时代契机,更是新时代全域推进乡村旅游开发的那缕浩荡“春风”。而今的八磜村,在三清山风景名区管委会的倾力扶持下,像岩峰一样笃定志气、像山风一样忙碌奔波、像流水一样绵恒坚持。十多年来,早已摘下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更与三里外的柴门村联起手来,积极创建国家4A级风景区,已然引进了房车露营基地、建起了蹦极跳台项目、铺起了红军会师广场、在漫山腰处修起了一条彩虹一样绵延十数公里的自行车赛道……然后搞房车节、办自行车赛事、开展红色寻根活动……仿似要铁了心地耕星耘月,誓把过去丢失的时光全都给抢回来。

更多的八磜人,则倚山靠水,跟风随势,有模有样相继办起了农家乐。他们把外出打工的身影收回来、把自己新建的居舍腾出来、把一幅手脚从田地里拎起来,拽一片白云就是响亮的招牌、扯一缕清风就是深情的吆喝、掬一盆清波就是动人的歌谣,房前屋后的坡地里种满了令人垂涎的绿色滋味和让人艳羡的山野诗意……假如你在旅游旺季里来,所经之处,可见车水马龙,如浪奔浪流;客来客往,似云卷云舒,山外的客源、财源正如玉玡溪一般滔滔涌淌而来,已然渐成庞沛之势。

如今的八磜人,源于山水的厚赐、祖先的留赐和时代的恩赐,不仅拥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由衷幸福,更拥有着传承红色、尽享绿色的独立格调,以至让更多的人心生艳羡并趋之若鹜。甚至愿意永久留下来,做一个不离不弃的守更人、去守候她的冬去春来、守护她的山光水色、守望她的前世来生——对了,他们那个正在热火朝天打造的4A级景区就叫“神仙谷”,是个让神仙也心生惦记并相簇抵临的地方,山居日子又怎会不快活逍遥呢,芸芸众生又怎能不动情向往呢?

这样想来,八磜的红,注定装进永久的记忆令后人肃然敬仰。而八磜的绿,则注定植入更多的眼瞳让众人深情向往!这样想来,去八磜,让灵魂在他那抹永恒的红色中洗涤,再让目光在他那片葱茏的绿意中跌宕,那定是在这个时代里人生最美的相遇和修行了!

猜你喜欢
三清山深情
人间仙境:三清山
虎啸声声,寄爱国深情
深情
十二生肖·狗
风光秀美的三清山
游三清山
艺术与优雅的邂逅
咏耄耋夫妻
在这个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
雾涌峰浮三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