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一棵理想主义的梭梭

2019-11-09 18:03朱向青
飞天 2019年10期
关键词:梭梭小丁胡杨

朱向青

一辆车身图案为黄绿色块相间的越野车,正颠簸在漫无边际的荒漠戈壁上。有几丛梭梭,时不时地从车前身后倏忽而过。我的心也随着车子在坑坑洼洼的沙丘间起起伏伏,直到地势略微平坦一些,才稍稍平静。不由暗笑,来自江南的我之前还想靠徒步来认识这片神秘的世界。原来到了这个浩瀚荒凉的沙漠,一切都要交由这辆越野车的司机来掌握。

司机小丁是一个穿红色棉麻长裙的秀美女子,因为开车的缘故,一头披肩长发在脑后轻盈地扎成一束。上车落座后,她回头向我们粲然一笑,便神情轻松而又专注地当起了司机。同行人介绍说小丁是钢琴老师,怪不得一路车途也似乎弹钢琴般流畅自如,节奏感十足。车子的主人,真正的司机,她的爱人小马端坐在副驾驶座,为我们当起了专职导游。

小马本名马俊河,一个土生土长的民勤人,江湖人称“小马哥”,却是一个远近皆知的治沙英雄。来之前一直猜想,一个毕业后已经从小县城走到大城市,却又从大城市毅然回到家乡,十余年如一日坚守在这片贫瘠大沙漠的人,会是什么模样?又是什么让他坚守下来的?可能长年在沙漠里的缘故,眼前穿着一件蓝夹克的小马瘦削黝黑,笑起来有些腼腆。我找了个问题问他,您的家乡国栋村为什么又叫蒿子滩呢?这个看起来有点木讷的西北小伙子开口说话了,有一口好听的西北口音。小马告诉我,民勤古名也叫“潴野泽”,明清时这里还有大大小小的湖泊一百多个,单听蒿子滩这名字,就知道家乡原本也不缺水,还长着许多蒿子。村里老人们说,七八十年前,这里河汊纵横,长年水流不断,沿着河道还有一大片胡杨林。那时候的天是湛蓝湛蓝的,蓝得像青土湖里的水。小时候常在村边玩耍,那里生长着胡杨、沙枣树、梭梭、红柳、白茨、枸杞、沙米等高高低低的树木和蒿草。放学后,小伙伴们就互相吆喝来到沙滩上,在树林子边沿抓小蜥蜴和小刺猬玩,那时的蒿子滩是一个水草丰茂的有趣地方。滔滔不绝的小马忽地沉默下来,望着窗外急掠而过的一大片没有草木掩覆的沙地,眼中闪过一丝落寞。听当地人讲,蒿子滩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慢慢改变的。越来越多的人在这里屯垦种地,砍掉老林子,水越来越少。大风一吹沙漠就形成了。一个水草肥美的地方便渐渐地委顿了。一到冬天,沙滩上那些本就低矮的枯草也不见了踪影,随之而来的是就地起沙的沙暴。

車外,一座座沙丘在不断地延伸。微弱的秋风吹动着荒漠中的几株寥寥小草,车内一时静悄无言。如果所有的一切都只能用“曾经”来记述,对一个民勤人来说,真是悲哀。小丁放慢了车速,轻叹一声:我也记着你说的,村子旁边有一条大沙河,曾经河滩上种满成片的沙枣林和红柳林。男孩会折下柳条,编成草环,送给心爱的姑娘。村民们用柳镰割下柳条,编成柳框……也许,她想起了他们间的誓言:有一天,这片土地上会重新栽满沙枣、红柳、梭梭和胡杨,我会戴着你送我的草环,和你穿行其间,如同穿越郁郁葱葱绿色的城堡。这是姑娘暗暗发下的誓愿。

坐稳喽。小丁收住心神,重又开着车向高大松软的沙丘疾驰而上,我一下子把心提到了嗓门眼,上不去怎么办,陷在沙丘怎么办?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小丁已经把车稳稳地开到了沙丘顶部,又缓缓地顺坡而下。一上一下间如曲子般跌宕优美。对小丁来说,穿越沙漠和弹奏钢琴一样,都是一种艺术吧?一霎间我忘了此行要采访的是谁了,豪情与柔情兼具的小丁成了我的偶像。我忍不住问,小马,你是怎么追到小丁这么好的姑娘的?小马憨厚一笑:是小丁追我的!

真的!小马认真地说,他那时除了沙漠,哪能顾得上其他呢?毕业后他在异乡工作,2005年突然看到新闻说,按照目前的沙化速度,再过十七年,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会合拢,夹在其中的民勤会消失,十七年后无家可归怎么办?那年他辞职回到兰州,和几个志愿者通过网络募捐,喊出“拯救民勤”的口号。第二年,成立了民勤第一个环保志愿者组织“拯救民勤志愿者协会”。治沙的事业却不是一帆风顺的,2009年春天马俊河从兰州公司辞职,回到老家国栋村。四月的春风让人感受不到丝毫的温馨与柔顺,村里那些日渐干枯的枝杈,仿佛也正大张着干裂的嘴巴,在叩问苍天。说不清树木和村庄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但是没有了树木的村庄一下子显得那样的灰头土脸,疲惫不堪;是那样的破败、灰暗,正如面前的人生。那时候,谈了好几年的女友也离开了。小马那时偷偷立下了两个梦想,有生之年,一是找个贤惠的媳妇,一是把家乡的沙漠重新变成绿洲。而那时的小丁在大学里,要么为了喜爱的某支曲子勤勉练习,要么在舞蹈教室里挥汗如雨,她的字典里可没有“风沙”这两个字,是小马的“理想主义”打动了她。许多人说小马只是个理想主义者,但他从不放弃理想。在国栋村的一间满是黄土腥味的房里,他用一台笔记本电脑连通网上的世界和现实,倡议天南地北更多热心的朋友们来民勤种梭梭。

“那就让我们一起种下这棵理想主义的梭梭吧。”小丁把车停下,小马已迫不及待钻出车子去查看去年种下的肉苁蓉。肉苁蓉嫁接在梭梭根部,因为长势较慢,明年才能破土而出。远远望去,他瘦削的身影时隐时现。我和同行的老程也相继出了车子。老程一边介绍梭梭是一种落叶小乔木,它是“沙漠里的英雄”,抗干旱,耐盐碱,防风固沙,最为适宜。一边指着那片已长出星星点点的绿色树林和一排有些残破的房子,略带感慨地说,这里就是当年小马集结大家种梭梭的地方啊,老程那时也曾作为志愿者来过。随着老程的述说,仿佛看到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志愿者就这样来到了这个三面被沙漠包围着的民勤县,来到这个名叫夹河乡国栋村的小村子,挖穴、栽植、浇水,以一架犁铧、一把铁锹、一捆麦草……在寸草不生的沙漠,向黄沙宣战,创造了民勤治沙的“国栋模式”。当晚,这群理想主义者不顾风沙的肆虐压沙的劳累来到沙漠之中的一个古烽火台前,点燃了带去的枯枝和木柴,就着熊熊的篝火打开了啤酒,一边大口喝酒一边绕着篝火跳舞歌唱,红红的篝火映亮了周边所有人的脸,所有的人都心神激荡。

咔嚓一声,相机拍下了小马和老程在他们亲手种下的梭梭林前的合影。在他们身后,一棵棵梭梭犹如风中的火焰,裸露的根紧紧攥着沙。小马向我们充满诗意地描绘了这样的一幅画:粗壮的枝条屹立在沙丘和盐碱地上,与脚下随着雨水而生的各种野草,构成了一道严密的保护网,把流沙阻挡在村庄之外。说罢小马有点自豪,如今,他的本名已经渐被志愿者们淡忘,朋友们都称他为马梭梭。

2011年《杭州日報》推出“拯救民勤·绿色传递”大型社会公益行动,号召杭州市民每人捐款10元,在民勤沙漠上种一棵梭梭。从此,民勤有了来自天堂杭州的牵挂。随后,多个公益组织参与到“拯救民勤”行动中来。很多人来后发现,沙漠里风大沙多,一觉醒来,有时满脸都是沙子,连耳朵里、嘴里都是,活像一个个“兵马俑”。可是一群群人还是络绎不绝来到这里,用一个个草方格沙障固定一个个沙丘,再在一个个方格中间栽植一棵棵梭梭,他们坚信,只要三五年后梭梭成林,沙丘就不再向东南移动,刮风时带到空气中的尘土就会减少许多。几年的坚守,他们身后的梭梭正在抽芽。他和志愿者们顽强地从一棵,两棵,到种下了三千多亩梭梭。

绿洲渐渐找回了,可是没有人守护,哪里还算家?小马想让更多人和自己一样愿意留在民勤,让人们发现家乡的“钱途”。于是,一个名为“梭梭农庄”的沙产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了,他帮助村民将当地的优质蜜瓜、红枸杞、红枣、羊肉、肉苁蓉等通过网店卖出去,让仍然在这片土地上耕种的农人有了留守下来的理由。于是,“沙瓜先生”这个蜜瓜品牌也应运而生。

“我这个傻瓜跟着他这个‘沙瓜,也开始在网上推销民勤的蜜瓜和农产品。”红裙飘飘的小丁确是一个有着童趣和雅趣的西北女子,她说她有时也会把压沙种树暂且搁置一边,做些遐想。特别在秋天,她总是不由自主地想,酿制葡萄酒是每年必做的,从采摘到清洗、凉干、揉碎、变汁、入缸、加糖、密封。每天清早起来看一看,晚上睡觉摇一摇。在透明的缸里看着它一天天地发酵,经过几个月变成美酒,两人对斟对饮,是不是很美妙呢?

小丁悄悄告诉我,有时她索性带上她心爱的古筝,拉着他来到那片望不到边际的大沙漠看日落,在风中娓娓弹拨。我不由想象他看她如霓裳仙子般在夕阳下翩然起舞唱起“黄沙茫茫埋了胡杨,朔风里谁两鬓苍苍。残破战旗伫立守望,她一如既往还等在远方……”已然醉了,又听她粲然一笑说,他的网名是沙漠里的鱼,越是干旱缺水越是跳跃不息,那我就叫农庄里的琴吧,越是粗糙艰难的治沙生活,越需要有一份朴质精致的琴音啊!

正是秋天,四方墩胡杨林呈现出红红黄黄的绚丽景象。小马在远处操纵无人机,小丁带着我穿行在童话般美妙的胡杨林里。小丁说,那一年两个人在这里只看了一次胡杨,结果就一起看了八年。胡杨从一棵到两棵。一年后那两棵胡杨的边上,又悄悄长出了一棵小胡杨……我想去看看那棵小胡杨,小丁带我到了一大片绿色的草场上,发现一群洁白的小羊羔间,有一个扎着两根小辫子、有着可爱的红润鲜活的圆脸的小姑娘。在大自然散养长大的孩子,多了几分率真与善良。外婆家养的一只失去妈妈的小羊羔超喜欢和这个小姐姐玩,走哪跟哪,一起游戏一起奔跑。小姐姐喂它吃奶瓶吃得可香啦,小姑娘当了一天的牧羊女!我在车上和小姑娘逗趣:你叫啥呀,干什么的?小姑娘和远方来的客人很亲近,仰头回答,妈妈姓丁,是教钢琴的;我姓马,是个上学的;爸爸也姓马,是个干活的。前排的爸爸笑了,我就是个干活的,劳动最光荣!他像捧着宝贝般取出一枚奖章给我们看,上面金灿灿写着“劳动模范”四个字。十多年来因坚持不懈治理沙漠,和志愿者们一起种下两万多亩梭梭,他被家乡武威市和民勤县两级党委和政府授予“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穿行在腾格里沙漠的边缘,满眼仍是无边的黄沙。但细细瞅来,近处沙窝里倔强地站立着一株株新植的矮小的沙棘、榆树,已经添了新绿。地面上去年秋天种下的一簇簇的红柳、花棒、柠条们,毛条一墩一墩,长势茂盛。有的一蓬一蓬,释放出淡淡的烟紫和粉色。这个灰黄的世界里不会永远是单一的颜色,这里还有一片理想主义的梭梭,渐渐呈现遍野的青绿和鲜活。

猜你喜欢
梭梭小丁胡杨
钉扣子的人
美到极致的胡杨
胡杨为什么能在沙漠中生存
木垒县沙漠区域提高梭梭成活率的几点建议
沙漠梭梭的守望者
小丁写作文
家风伴我成长
环保志愿者在阿拉善种梭梭固沙
梭梭的叶子哪儿去了?
人鹿奇缘:抹不去的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