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清区翘嘴红鲌养殖试验

2019-11-11 08:20黄俊岭张玉梅李文清
中国水产 2019年10期
关键词:投饵饵料池塘

文/黄俊岭 张玉梅 李文清

为了降低水产养殖风险,提升养殖鱼类品质,笔者团队选用了新品种翘嘴红鲌进行试验养殖。翘嘴红鲌套养鲫鱼、鲢鱼、鳙鱼,不仅降低了疾病发生率,而且节约了饲料成本投入,亩利润达到7155.3元,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鲤鱼是天津地区传统的淡水池塘养殖品种,但是随着养殖时间的累积,养殖效益不断下降,养殖风险逐渐上升。在养殖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品质退化导致生长速度下降;疾病易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品质变低、口感变差,缺乏市场竞争力;价格走低、利润减少,造成渔民的养殖积极性下降。基于以上各种原因,亟需优良养殖品种来代替鲤鱼或丰富本地市场。本团队通过精心筛选,根据池塘环境引入翘嘴红鲌进行试验养殖。

翘嘴红鲌,分类上隶属鲤科、鲌亚科、红鲌属,体细长,侧扁,呈柳叶形。翘嘴红鲌又称“白鱼”、“白条”等,是一种名贵淡水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洁白、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翘嘴红鲌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温范围广、易饲养、对水质要求不高等特点,适宜池塘养殖。笔者团队引进的翘嘴红鲌是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国家级)培育的新品种。

一、材料与方法

本实验中养殖采取的是混养模式,翘嘴红鲌搭配津新鲫(同为换新水产良种场培育的新品种)、花鲢和白鲢鱼。

(一)池塘的选择与清理

2018年,在天津武清区选择试验池塘,面积22亩。池塘采光好,通风,四周无遮蔽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塘底平坦,淤泥10cm左右。水深1.5m~2m,拥有完善的进排水系统,池塘内安装了2台3kW的增氧机,1台投饵机。

在3月11日,排干池水,进行池塘清整消毒,去除过多淤泥,用生石灰兑水化浆全池泼洒消毒,每亩用量为100kg,主要杀灭潜在的病原体及其它敌害生物。一周后池塘注水,注水时进水口用80目筛绢网过滤,防止野杂鱼等敌害生物进入,池塘水位在1.2m~1.5m。

(二)苗种投放

3月26日,从天津市宁河区购进翘嘴红鲌鱼种44000尾。苗种引进过程中,尽量避免鱼体受伤,放养前用4%食盐水浸浴15分钟,后投入试验池,同时投入白鲢、鳙鱼、津新鲫(放养数量见表1)。

(三)饵料投喂

投饵是养殖翘嘴红鲌的关键环节,选择膨化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达32%以上)。鱼种入塘后,即进行饵料投喂。先驯化鱼上台摄食,投喂适口的人工饵料,饵料规格由小到大。使用投饵机投喂,投饵量为鱼体重的2%~9%,一般掌握在投喂后1h~1.5h内吃完。具体投喂方法为:3月~4月为每日2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间隔3小时;5月~8月为每日3次,间隔时间灵活掌握;9月~11月为每日2次,早上8点以后投喂,晚上5点之前投喂完毕;10月~11月为每日2次,早上8点后,下午4点前,进行等时距投喂。

表1 苗种放养情况

投喂时一方面要确保池中有充足的饵料,另一方面又要视鱼摄食情况、体质情况、天气情况、水温情况而灵活掌握投饲量。翘嘴红鲌具有喜食昆虫的特性,在池塘中间安装了黑光灯,这样就增加了天然动物性饵料。夏季傍晚,气温较低时候,翘嘴红鲌跃到水面吃食飞虫。

(四)养殖管理

1.日常管理

(1)养殖初期

池塘注水后,适当肥水培育天然饵料。使用发酵好的有机肥3.5kg/亩~5kg/亩,根据水色选用氮肥、磷肥,使用剂量为有效氮1mg/L~2mg/L,有效磷0.10mg/L~0.5mg/L,使水色保持黄绿色,保证绿藻和硅藻处于优势地位。以单细胞藻类为佳,其密度分别控制为浮游植物量20mg/L~120mg/L,浮游动物量5mg/L~10mg/L。

(2)养殖中期

为了控制好水中的氨氮等有害物质,池塘除了培养好适量的藻类,还施用有益微生物EM菌,每15天~20天左右对养殖水体施一次,使用剂量为1ppm~5ppm。

(3)增氧

翘嘴红鲌不耐低氧,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合理使用增氧机。使用原则是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半夜开,傍晚不开,阴天白天不开,浮头早开。天气炎热开机时间长,天气凉爽开机时间短,半夜开机时间长,中午开机时间短,确保及时增氧。特别是阴雨、闷热等容易出现浮头的天气,做到勤巡塘,多观察,发现浮头现象及时开启增氧机。

表2 养殖产量表

(4)换水

经常灌注新水,保持池水清新,初夏每15天左右加注新水一次,高温季节每隔10天注水一次,更换量控制在20cm~30cm,确保池水的透明度在20cm~25cm。

2.病害防治技术

翘嘴红鲌和津新鲫混养的病害防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通过严控养殖环境、科学使用药物等一系列综合措施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1)严格控制水环境

严格池塘清淤消毒。通过排蓄水和生物制剂的应用,控制好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含量,使水体氨氮、亚硝酸盐、pH值、溶氧达到渔业用水标准。定期施用含钙镁及各种微量元素的水质改良剂,改善水质。保持养殖水环境相对稳定,一次性换水量小于20%,避免使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高温季节保持水深2m以上。

(2)科学使用药物

养殖鱼类病害防治的药物使用直接关系着水产品的食用安全,所以选用药物都以养殖无公害水产品为前提。

养殖前,清坑使用生石灰(150kg/亩~200kg/亩)干塘消毒,杀灭塘底的病原体和敌害。在放苗前,用食盐水浸泡消毒。养殖期间,为控制池塘内的异养菌和弧菌数量适时施用漂白粉(或者二氧化氯等消毒剂),方法是0.5mg/L~1mg/L漂白粉全池泼洒,10天~20天使用一次。同时,投喂药饵以增强体质,把维生素C和免疫多糖拌料投喂,每千克饵料添加维生素C1.0g~3.0g、免疫多糖2.0g,连续投喂3天~5天,间隔一周继续投喂3天~5天,周而复始。这样起到健肠养胃,保肝护肝的作用提高免疫力,降解毒素。投喂药饵时选在晴天的时候,这样施用药物效果好。

二、结果

(一)养殖收获成果

经过8个月的池塘养殖,10月底陆续上市销售至11月中旬全部出池。具体产量见表2。

(二)经济效益

翘嘴红鲌产值304128元,津新鲫80465元,鳙鱼14520元,白鲢鱼23760元,总产值42.3万元。投入成本包括苗种33198元、饲料19万元、电费、承包费人工等39600元、药物2640元,总计成本26.55万元。池塘利润15.74万元,亩利润7155.3元,投入产出比为1:1.6。

三、讨论

选用优良品种翘嘴红鲌减少了传统鲤鱼养殖中因病害而导致的减产或绝收的投资风险。翘嘴红鲌养殖成活率高达到96%以上,而一般鲤鱼成活率仅为80%。因翘嘴红鲌不易发病,池塘养殖成活率得以保障。

在池塘养殖条件下,翘嘴红鲌、津新鲫与普通鲤鱼相比,对人工全价饲料中的营养成分消化吸收能力强,饲料转化率高,饲料系数低,投喂蛋白含量32%的人工全价饲料,翘嘴红鲌饲料系数是1.3,比普通鲤鱼低0.1~0.2,当地鲫鱼主养一般饵料系数为1.5~1.6,本试验中津新鲫为1.4。

养殖过程中发现有津新鲫抢食现象,翘嘴红鲌的习性是怕惊吓,不抢食,这样翘嘴红鲌吃食就受到了影响,生长速度受到了限制。一方面要增设食台,增加投饵机;另一方面减小津新鲫投放规格,让鱼都能饱食,这样有利于鱼类的生长,提高产量。基于以上原因今年投放的津新鲫投放规格是30g/尾。

今年进一步改进了养殖模式,增加了养殖品种,在去年投放的养殖品种基础上增加投放了南美白对虾进行试验养殖,南美白对虾投放量为1万尾/亩,实行鱼虾混养的养殖模式,实现水产养殖健康科学多元化。

下一步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寻找销售渠道。

猜你喜欢
投饵饵料池塘
香饵
香饵
草原鼠害防控无人机投饵试验*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精养鱼池不同天气如何科学投饵
精养鱼池如何做到科学投饵
热闹的池塘
藤——致树及其它
池塘
秘制饵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