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引导高三学生考后积极归因的探索

2019-11-11 02:19张荣芳王文英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21期
关键词:归因高三因素

张荣芳?王文英

高中阶段是人生中的黄金阶段,特别是高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高三,同学们要参加校级市级省级的各种测验和考试。俗话说“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可见,考试和分数对老师和学生而言,多么重要。那么,高三学生在考后归因方面有哪些主要特点呢?引导学生积极归因有哪些意义呢?面对频繁的测试,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引导高三学生在考后进行成功与失败的积极归因呢?下面,笔者将围绕上述问题,谈谈我在实践中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高三学生归因现状的主要特点

归因就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断其原因。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高三学生在各种考试后的归因有如下主要特点。

1.内部归因

内部归因,又叫内向归因。这种归因倾向往往在解释自己的行为时倾向于主体之内的因素。大多数高中生都倾向于做内部归因。高中生对考试成功总体上是从内部、稳定、可控的因素进行归因,对考试失败则大多从内部、不稳定、不可控的因素进行归因。1

2.表层归因

认识事物既要看现象,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许多高中生特别是自信心较弱的学生和后进生由于自己的阶段性特点在总结分析学习失败的原因时,总是认为自己学习没有努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等是导致学习质量下降的原因,总结分析也就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而已,殊不知这仅仅是导致成绩下降的直接原因,至于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那就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层层剥洋葱由果溯因,推导原因背后的原因。

3.单一、消极归因

单一归因,就是在进行学习结果归因时不能全面客观地把握整体。学生在进行归因时往往只从内外部、稳定与不稳定、可控与不可控抓住某一单因素归因,这种归因偏差往往使学生在学习中顾此失彼,被动应付易使学生丧失信心。消极归因,是指学生在对学习成功和学习失败进行归因时倾向于用一些具有稳定性和不可控制的因素去解释,如个人能力因素、基础因素、学习任务难度等,即把自己的挫折过多地归结于难以改变的因素上。

4.自利防御性归因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类有一种自我保护和趋利避苦的本能,它作为原始的动力激发人的行为。部分高中生将成功归因于教学质量、持续努力、临时努力、能力等稳定因素,而把失败归因于心境、临时努力、运气等不稳定因素,这种归因方式可以维护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是一种有利于消除焦虑的有效防御机制。

二、学生对学习成败积极归因的意义

韦纳认为,学生对成败的归因方式会引起一系列的情绪反应和期望的改变,不同的归因方式都有其优势和劣势。学者刘晓陵认为,学业成败归因会影响学生的自我知觉,进而影响其学习行为。2在高三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班主任正确的归因辅导对于协助高三学生形成考后成败积极归因有重大意义。

1.有利于高三学生提升自我认知水平和对考试成功的期望

正确积极的归因有利于帮助学生比较全面的认识自己,同时又能让自己根据不同的处境,调整归因导向,提高对下次考试成功的期望。错误消极的归因则会让人象盲人一样认识自己,降低对下次考试成功的期望。

2.有利于高三学生主动调整情绪,保持比较稳定的情绪状态

高中生通常对考试成功进行内部、稳定、可控因素的归因时,且感到自豪、欣慰、感激、惊喜;对考试失败进行内部、不稳定、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且感到自卑、内疚、愤怒、沮丧。3所以,引导高三学生形成积极归因,有助于学生的情绪调整。

3.有利于高三学生激发和维持后续主动学习行为

正确积极的归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协助高三学生面对频繁的测试,调整自己的当下行为,更加主动地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行为中去。消极的归因可能会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习得性无助”感而破罐破摔,不思学习。

三、引导高三学生积极归因的几点建议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引导学生归因也是如此。我个人认为引导学生归因的大原则大方向是借助學生在考试中的成功或失败体验,把学生带向全面认知、积极取向、乐观期望、踏实行动。结合在高三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关于怎样对学生归因进行引导,我提出以下几点看法和做法。

1.教师要学习归因理论,建立自我归因理论支撑

笔者认为,在各种归因理论中对我们的教育工作最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韦纳的三维归因理论。他从“三维度”出发把归因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四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等。以后在基础上又分解为八因素,将此“三维度”和“八因素”结合起来,即组成如下“三维度模式”:

内部的

外部的

稳定的

不稳定的

稳定的

不稳定的

可控的

不可控的

可控的

不可控的

可控的

不可控的

可控的

不可控的

持久

努力

能力

高低

努力

程度

身心

状况

教师

偏见

任务

难易

他人

帮助

运气

好坏

高三教师直接指导学生进行高考复习和应试,其归因方式对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要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客观地描述每位学生的成败原因,尽量减少归因误差。教师的行为有时还对学生的成败归因产生间接的参照作用。

教师学习韦纳的归因理论,将助于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考后成败归因时,有更高、更专业的理论支撑,发挥归因的参照作用。

2.了解学生归因风格、因材施教

归因风格是指个体在长期的归因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归因倾向。由于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认知风格,以及个性特点,所以他们的归因风格也迥然不同。在归因过程中有两种倾向:一是把成功归因于自己,而把失败归因于别人;二是把失败归因于自己,而把成功归因于别人。在教育心理学中,把第一种归因倾向称为防御性归因,它的最大优点在于,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在今年的高三教育教学中,我们班有个叫李明的同学,成绩一直处于中上水平。在一调考试中失利了。这次考试的归因,将对他的后续努力行为有很重要的影响。据了解,在此次考试中,该同学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自信心降低,心理波动很大,以致最后考试过度紧张,成绩就不会太好。一调后,我单独对该同学进行疏导,帮助该同学进行防御性归因,这种归因使他轻装上阵,在二调考试中取得前所未有的好成绩。由此可见,防御性归因在某种程度上是有利的。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归因辅导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了解学生的归因特点,区别对待。例如:对于有“习得性无助”的同学,要努力引导他们对失败做出努力不够的归因,并使他们有一定的成功体验,时间久了,学生便会改变原来的归因风格,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从而增强自信心。对于有“推卸责任”倾向的学生,教师不能一味批评指责,而要耐心地引导他们认清自己的长处和缺点,客观地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3.教师要把握好教材和考题的难度

许多实验研究表明,学生对于成功和失败的体验是与教师所控制的教材和考题难度有关的。这种体验会进一步影响学生的成就归因和对未来成功的期望。由此可见,把握教材和考题的难度至关重要。难度不合适的任务会使学生对成功和失败作出不恰当、不合理的自我归因。如果教材或考题过难,学生很容易失败,而学生容易把这种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差这类比较稳定的因素,从而挫伤其自尊心,降低学习积极性;相反,如果教材或考题过于简单,学生就会轻易体验到成功,容易认为自己能力强,而骄傲自大、沾沾自喜,并且认为不用多大努力就能学得好,从而减少学习兴趣,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水平合理把握教学内容和考试题目的难度,既使他们感到力所能及,又使他们认识到要经过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

4.引导学生学会全面、积极归因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要用全面的方法看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写学科试卷分析,指导学生全面分析自己情况,引导他们对较易控制的不稳定因素进行全面归因。然后可以结合有关量表了解学生的归因特点,并对几种主要因素所起的作用进行程度评定,最后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主要原因,采取措施,“对因下药”。

当学习取得成功时,可把其归功于“自己的努力”这一不稳定的但可控制的因素,这样会启发自己今后想进一步取得成功还必须继续努力;与此同时,还可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从而使自己产生一定的满意感,增强对于成功学习的信心。但应该注意不能过分强调这一点,因为,此归因属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因素,易产生自负自满、骄傲自大的情绪。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取得成功是不是由于任务容易或这次运气好;因为这些都属于外部因素且不可能控制,从而提醒自己不要骄傲自满,而更加努力,使自己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当学习失败时,要引导学生全面反思,这次失败,可能是由于任务过难或运气不好,从而为自己解脱,获得心理平衡。但这两个因素属于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行为者对行为结果是可以不承担责任的,因此,也不能过于强调这两个因素。應该主要引导学生多关注一些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因素,如努力程度、学习方法、情绪状态等,从而进一步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要求等。

总之,在高三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学生的成败归因有积极与消极、正确与错误之分。不同的归因倾向会产生不同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我们教师应学习和利用韦纳归因理论指导学生不断地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积极的、正确的归因,从而促进学生认知、情绪、行为的积极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归因高三因素
神奇的归因工具
高三·共鸣篇
虐待对儿童归因风格的影响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把成功归因于自己 把失败怪罪给别人?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我把高三写成诗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