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改革

2019-11-11 08:54夏清强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新课程学科德育

夏清强

信息技术作为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必修课程,如何正确、全面地把握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之在课堂教学上相互渗透,有机联系,是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和改革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

首先,要打破課本内容的束缚。从课程的结构布局可以看出,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今后一个时期高中信息技术课的主要任务。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已经从培训编程人员、传授应用软件的使用转变为培养公民的信息素养。

在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介绍一些跟信息技术行业及其发展有关的热门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辩论和深入学习,例如信息技术竞争、营销、广告、股票、融资和价格策略等。在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打印机、显示器、手机、数码相机等常用硬件及聊天软件、游戏软件和工具软件等常用软件的易用性上入手教学,生动形象地引导学生体会处理好产品的界面和功能关系的重要性。

其次,增加自然学科方面的知识。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学科,它已经渗透到很多学科领域。任何一项信息技术的应用都涉及应用领域的多个学科,是综合运用多种技术的结果。不论是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还是智能控制、工程计算,都不是单纯依靠一两项技术就可以完成的。自然学科和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一样,对信息技术来说有着同等的重要作用。我们应当重视所有自然科学的进步,因为它们的进步会对社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再次,增加人文、社会和管理学科方面的知识。作为一名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生,应该对信息技术学科所固有的文化、社会、法律和道德内容,信息技术学科的作用等内容有所了解,应该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信息技术行业专利及知识产权等方面的知识。

最后,要渗透德育。“德育为首”,在任何时候、任何学科都适用。在信息技术学科高中阶段的教学目标中就有“强化信息道德、规范与伦理”这一项,以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和责任意识,提高课堂效率。另外,网络道德教育同样不能忽视。教师可采用寓教于乐、寓教于学的方式,如集体探讨、论坛讨论,或将德育内容融入操作任务、课后个别交流等。总之,教师应积极寻求更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育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对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从一个技术教学的研究者,转变为“科研型”的教师。教师一旦以研究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情境中,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问题,则对于新的问题也会更敏感、更有创见,其教育教学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责 编 帕 拉)

猜你喜欢
新课程学科德育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