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画论中的审美观影响中国园林范式研究

2019-11-11 12:57孙伯航佟雪霏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42期
关键词:谢赫顾恺之

孙伯航 佟雪霏

摘要:中国园林确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园林范式还处于初级阶段,魏晋南北朝画论中山水画也逐渐形成独特的绘画风格,并推动山水画论发展以至影响园林范式研究。诗画园一体论,选取画家顾恺之与谢赫的画论观点分析寻找与园林营造关于山石的内在关联,将自然的诗情画意的审美意境運用到中国园林范式。

关键词:谢赫;顾恺之;园林范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2-0087-02

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政权更迭频繁,文化思想碰撞,相互交融,优秀画家和画论作品相继涌现,诗画园一体论也逐渐形成。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促进了中国园林范式发展,山水诗与山水画采用写实手法来摹写自然,触境生情,寄情山水之美。在对美的追求方面,魏晋南北朝画论的“审美观念”影响造园艺术的发展,最有代表性的当属顾恺之的传神论和谢赫的六法论对园林范式的艺术指导,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审美寓意和倾向,也使得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发展反映了时代审美的变迁。

一、顾恺之的传神论

中国绘画发展史上,真正独立的绘画从魏晋南北朝以人自觉的审美意识萌发,引发以审美为原则的艺术创作,标志着自觉的艺术产生,如顾恺之的代表作《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等,此时园林艺术因着文人画家参与获得繁荣。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文化领域中盛行的人物品藻风范对于绘画产生影响,也对顾恺之传神论的提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物品评在魏晋风度的时代氛围下,由人物外在面貌转而重视人物内在的精神品行,如讲究人的才情、气质、风貌、脱俗的风度等成为重要的标准。例如,这些观念在画论中有所体现。如顾恺之在《魏晋胜流画赞》中,就谈到了对于人物风度的评判,指出绘画的“神”没有表现到位,关于人物刻画是以“神”为中心,而不是以“形”为中心。整个社会对于人物重神轻形的观念,也是顾恺之在画论中提出“传神论”的实践基础。

《魏晋胜流画赞》对魏晋两代名画家的21幅绘画作品包括神话传说、历史宗教人物画等进行点评,指出绘画的难易标准和批评标准,提出“自然、骨法、迁想妙得及天趣”等一系列绘画审美要求,尤其是顾恺之提出通过以形写神,达到形神兼备的审美原则。

顾恺之的“形神论”贯穿中国画论发展脉络,魏晋南北朝画论中对此进行拓展与延伸,发展从人物传神说到对山水气韵生动等方面的观点。顾恺之的“传神论”为中国绘画作品树立了典范,也对魏晋南北朝及以后的园林范式艺术的审美产生深远的影响(表1)。如:

《摹拓妙法》: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趋失矣。一像之明昧,不若悟对之通神也。

《北风诗》:亦卫手,巧密于精思名作,然未离南中,南中像兴,即形布施之象,转不可同年而语矣。美丽之形,尺寸之制,阴阳之数,纤妙之迹,世所并贵。神仪在心而手称其目者,玄赏则不侍喻。不然,真绝夫人心之达,不可或以众论。执偏见以拟通者,亦必贵观于明识。夫学详此,思过半矣。

二、谢赫的《古画品录》

谢赫的《古画品录》在关注人物神韵外,在绘画用笔上,也提出了审美要求。

陆绥:体韵遒举。风彩飘然。一点一拂,动笔皆奇。

毛惠远:画体周赡,无适弗该,出入穷奇,纵横逸笔,力遒韵雅,超迈绝伦。

这种对人物风度神韵的关注,对绘画提出“以形写神”的要求,促进魏晋时代人物画的大飞跃和绘画的自觉审美追求。加之此时期文人热衷自然山水,吟诗诵乐,人对自然山水审美态度确立,促进山水画的发展。王微《叙画》中也谈到山水画作品畅神怡志的审美特点。

谢赫则在《古画品录》中,对于绘画进行高度的理论概括,从人伦品藻之风影响到绘画中注重人物神韵,使得当时的画论注重品评文体,到顾恺之总结提出人物的“传神”思想,波及山水画追求“畅神”,经谢赫的“气韵生动”,将在人物画传神思想内涵扩大到整个绘画作品的精神气质。这些文人画家多时具有较高文化涵养的士族,他们参与绘画创作,总结技法经验,讨论审美趣味、画论的主张与品论的观点,提高了绘画的文化地位,促进了绘画的理论自觉。同时,这种理论自觉也反映了文人审美意识及审美理想的自觉过程。

三、画论的山石分析

从中国园林范式来说,画论直接运用在园林范式中有些生硬,毕竟绘画和园林是两个领域的事物,所以运用园林营造过程中要有取舍。在园林元素营造中,山石在众多元素中更为突出。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初级阶段,山石的形式和规模多以石代山的形式较多,如《礼记·中庸》有记载:“今夫山,一卷石之多……今夫水,一勺之多……”对此,在此基础上“一勺代水,一卷代山”的山水意境语言的形成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奠定了基础。关于山石的审美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画论关于山石的描述数量还是很有限的,但是对园林营造范式起到了间接指导意义,如山石的堆叠方式、山石比例尺度、山石的动静关系等(见表2)。

总之,魏晋南北朝处于特殊历史时期,山水画与山水园艺术形式还处于萌芽发展阶段,因此,中国园林营造范式得益于多种艺术文学的滋养,园林营造范式的研究还有太多内容有待探究,此文只是抛砖引玉,有不足之处请多多指正。

参考文献:

[1]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精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2]彭莱.古代画论[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

[3]曹林娣.中国园林艺术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谢赫顾恺之
谢赫·古画品录 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迁想”与“妙得”——顾恺之《洛神赋图》品鉴
《洛神赋图》之三
探析谢赫“六法论”与佛造像间的审美关系
西汉秘密花园
中日六位作家与中国画论西传——以谢赫六法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