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思政”理念下高职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探析

2019-11-11 13:19胡启权
科技资讯 2019年23期
关键词:体育教育课程思政

胡启权

摘  要:该文以”课程思政”理念为体育教学出发点,探讨“体育思政”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展现的规律和方法,寻求“体育思政”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中的特殊作用,高职院校开展体育思政实践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积极影响,体育课程相对于他专业课程,能发挥其专有的作用,同时对体育教师知识体系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思政”的教学改革要建立保障机制,最终建成润物细无声,盐溶于水式的“体育思政”教学模式。

关键词:体育思政  体育教育  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8(b)-0169-02

1  “体育思政”理念对高职体育的影响

党的十八大提出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着力完善教育体系,努力建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的教育体系和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教育强国的重要内涵。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教育体系,要坚持德育为先,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五育并举、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克服片面追求某一或某几方面教育的现象。在2016年召开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进一步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但长期以来,政治课堂教学是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孤岛”困境,“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则意味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正在不断拓展,也拓宽了“思政课程”的外延。当前,党和国家对高职体育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途径有着更高、更新的要求,相关专家学者也开始关注体育的立德树人与课程思政领域研究。

2  “体育思政”融入体育课程策略分析

2.1 加强体育教师思政教学素质的提高

在高职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在为学生讲授相关运动知识、技术和技能等专业知识外,还要在在讲授的体育课程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及拼搏精神等体育思政元素内容,两个方面同等重要,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定义教师,是要“传道”“授业”,还要对学生进行“解惑”。要给学生一瓢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因此,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过程中,首先必须保证自身具备足够的体育素养和思政素养,只有体育教师自身具备了良好的教学素质,有了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提升自身的思政政治育人素质,真正实施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高职院校对体育教师团队的强化提升是非常重要的。第一,就是要让体育教师充分意识到“体育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第二,要为体育教师提供有效途径来提升思政方面教学知识技能,提升体育教师的内涵和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体育和和思政的有机融合。

2.2 建立高职“体育思政”课程效果评价机制

在体育教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将教学评价和学习效果评价从单一运动技能掌握的单一维度逐步转向运动技能、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拼搏精神和挫折教育、规则意见等思想政治道德等进行多维度评价,体育课程由此做到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使体育教育教学育人功能完整体现,同时促进学校思政教育在课堂主阵地的有效发展。

体育教师可以从高职学生3年成长为标准和3年发展需要为目标,科学有效地制订体育课程育人标准,构建全面的体育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和学生对于思想政治德育培养的重视程度。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课成绩评价中,教师应突破传统的体育课程成绩只重视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及课堂考勤等的评价标准,从“体育思政”角度出发将学生体育课堂,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质测试的整个体育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综合测评,评价项目内容逐步过渡到体现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和体育综合素质的有机组合评价上;从而实现体育课程的多维度评价机制,达到实现思想政治德育教育和运动技能技术教育全面发展,实现体育教育育人的最终目的。

2.3 做好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体育教育的顶层设计

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培养学生和教学工作的顶层设计,是学生整个高职3年教育实施的重要性和根本性的文件。如何将“体育思政”融入高职的体育教学中,首先要做到的是将体育思政教育教学任务进行细化和明确,将“体育思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拼搏精神和挫折教育、规则意见等思想元素写入到高职每届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树立“体育思政”的教育理念;体育思政的理念要在大学体育教材中有所体现;教学大纲中增加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人格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等基本内容,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落实到高职体育教学实践中。

2.4 建設高职体育教学思政元素库

根据不同运动项目课程特点在体育教学过程对实施不同的体育思政教育。体育运动项目多样性要求体育教师要善于从不同的丰富的体育项目中不断挖掘不同的“体育思政”元素,从体育教学实际出发,提升“体育思政”教育的作用。例如,在篮球教学项目中,培养学生集体主义,集体大于个人,个人与集体的意见发生矛盾冲突时,要锻炼学生克服自我,一切以集体为重。

3  结语

在高职“体育思政”融入高职体育教学中,应重点探究其遵循的规律、采取的方法和手段,“体育思政”理念下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共性及个性比较研究,体育教学在发展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等“课程思政”元素方面的特殊作用;“体育思政”融入体育课程、运动训练比赛和体育社团对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积极影响,如何形成开展“体育思政”教育活动机制保障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体育思政”在体育教学课堂的发展;“体育思政”理念下体育课程集体备课制度建设,构建高职体育“体育思政”教学模式构建高职体育“体育思政”教学模式。旨在将“体育思政”融入体育教学之中,探究体育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创建高职润物细无声、盐溶于水的“体育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完善高职体育综合素养培养目标。高职体育教学在注重培养学生运动技能、保健知识,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等的同时,应加强思想意识形态的引导,发挥体育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拼搏精神、公平意识和挫折教育等方面的特殊作用,形成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体育与思政学科协同发展。体育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校体育课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研究,它不仅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内容,并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新路径和方向,也是持续发展并不断创新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的内在要求,有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和体育教育学科的共同创新和发展,推动高职院校“体育思政”的实践发展。通过加强体育与思政教学结合的研究,“德、智、体”之间的有机联系必然要受到现代学校教育的高度关注,对“德、智、体”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推动高职院校“体育思政”教育的实践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EB/OL].新华网,2018-12-08.

[2] 教育部.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Z].2018-09-10.

[3] 应菊英.高职体育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探析[J].运动,2018,22(19):135-136.

[4] 于朝阳,李思敏.高校体育课程中加强德育的探究和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5):148-151.

猜你喜欢
体育教育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体育课堂中融入礼仪的重要性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探寻体育教育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