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图书情报人才建设策略

2019-11-11 12:15崔文
卷宗 2019年30期
关键词:图书情报人才建设问题及策略

崔文

摘 要:图书情报人才建设属于管理学范畴,是我国为适应图书情报实践工作应对专业人才的现实需求而发展起来的新学科。为构建完善的图书情报人才体系,我国设置了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本文首先对我国图书情报人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探讨了加强图书情报人才建设的相关策略,以期望能更好的促进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图书情报;人才建设;问题及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已成为新时代下各行各业发展的基础支撑,图书情报事业也应当与时俱进,培养更多的符合现代化图书管理和发展事业的复合型人才,以加快图书情报事业管理的数字化和系统化进程。但因我国图书情报事业起步较晚,图书情报专业人才培育的管理机制和培育方式都相对滞后,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不小差距,在当前各项新技术的巨大冲击下我国图书情报人才建设工作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为有效改善这一现状我们既要对自身发展的现状既要清晰地把控又要积极地思考和探索新策略,为此笔者作了以下研究并希望能有利于我国的图书情报人才建设工作。

1 我国图书情报人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图书情报人才的培养工作起步较晚。于上世纪50年代末期才开始,且因“文革”等历史原因影响,有近20年的停滞时期,直至70年代末武汉大学重新开放招收图书情报专业学生起我国图书情报人才培育工作才得以逐步恢复。本世纪初武汉大学与国家图书馆签订了人才建设战略合作关系,设立图书情报硕士学位,为我国图书情报人才建设工作开创了新局面也取得巨大的发展成果。

尽管如此,在这一领域依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如下:

1.1 单一的知识结构和人才流向

我国图书情报人才培育工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处于传统人才培育模式的影响之下,实行高校教育体制,人才培育源以传统的书本理论教育。其相关知识层面过于 笼统,知识结构相对单一,知识层次细化不精准,而且往往重理论而轻实践,使得培育的人才知识复合性较低,实战能力较弱。另外,我国的图书情报人才一般主要流入高校图书管理体系,而社会化的发展空间相对较低,然而高校图书情报人才岗位容纳能力有限且门槛较高,造成了图书情报人才资源浪费,影响人才利用率,也限制了人才自身积极性的发挥。

1.2 不尽合理的教育层次比例

基于我国高等院校人才选配和学科专业之间的特性差异,图书情报专业相对于财经会计等专业具有更大的被优质名校所录取的机会。例如同样是220分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考分,对于“211”优质财经院校会计专硕来说,考生就算顺利进入复试阶段都不太容易,然而对于图书情报专业而言这个分数进入“985”类高校都相对容易。于是不少学生为获得更优质的名校教育平台而不惜忽视自己本专业类型而报考图书情报专业,这就造成图情专业学生比例增大。迫于教育资源的限制,教学质量相对下降。最终引发人才数量过剩、质量差强人意,从而反蚀图情人才建设。

1.3 图情人才自身较陈旧的思维观念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图书情报工作的时效性和精准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图书情报人才也应当与时俱进。在知识学习上,应以计算机信息技术知识为基础,以现代化设施设备的应用为主导,不断加强对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以充分适应新时代图书情报事业的管理和发展工作。但是当前不少图情人员依然因循守旧,不注意关注新时代新变化和新需求,不注意对新技术和新观念的学习优化,仍以传统的管理手段和工作意识开展工作,使得发展与需求之间出现较大矛盾。

2 当前图书情报人才建设的有效策略

基于新时期的发展要求,我国图书情报人才建设工作必须尽早转变观念,引进先进的人才建设策略,在实践工作中要将理论教育与社会需求充分结合,将传统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以此培育更具实战能力的复合型图书情报人才,具体策略如下:

2.1 多维举措提升图书情报人才综合能力

首先,强化现有图书情报人员的学习,抓好对其再教育的工作。高校和主管部门都要积极广泛地组织现职人员参与形式多样的职业教育,以更新图情人才的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重点加强其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信息安全管理等知识的学习,以更加适应新时代的图书情报工作。

其次,因材施教、分类强化。图书情报单位必须要有一套体系化的人才建设方案,并懂得依据不同的人才情况进行针对性培育。需要对现有图书情报人员进行特性界定,详细细致分析其优缺点,为其制定不同的人才培训计划,并在教育中注重实践技能的融合,要深入挖掘其发展空间以实现强者越强,弱者有效提升的目的。

另外,进一步优化人才管理体制。当前,我国社会对图书情报工作的了解程度不高,对于图书情报人才的认识不足,图书情报人才的薪资待遇以及社会认可度还不高,其社会地位还比较尴尬,致使他们产生消极心理,使得图书情报人才流动性较大。为此必须在政策上予倾斜,对其生活、工作、待遇等方面进行适当照顾,对其社会地位和工作予以肯定,以增强其工作积极性。

2.2 多方联合拓宽图书情报人才流通渠道

图书情报人才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的图书情报管理工作,但图书情报人才不能仅限于图书情报管理事务,其工作领域及技术运用区域除了各大高校图书馆外还应该面向社会面向各企事业单位。为此国家以及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图书情报人才流通机制,要加强社会机构的协调和联系,加强社会对于图情人才的专业认识,以尽可能的为图书情报人才的就业扩展空间,以充分体现图书情报人才的社会服务作用。

这里笔者抛砖引玉建议如下:

1)企事业单位以及一般企业可与高校开展人才战略合作,进行专业人才的定向化培育,以提升其档案资料管理工作质量;

2)社会各类图书馆也要积极地吸纳图情人才参与管理工作为自身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各类研究所及研究院等机构也是图情人才的就业方向,例如,文物古迹的资料输入和管理等;

3)另外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下,电子出版和数据处理以及信息检索等方向将是图情人员的热点就业方向,也应当予以扶持和鼓励。

3 结语

图书情报人才建设是图书情报事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只有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和观念转换以社会实用性需求为人才培养指标,不断提升图情人才的专业素养,不断拓展图情人才的就业渠道,不断增强图情人才的社会认可度,才能真正的有效促进我国图情人才建设,才能更好的支持图书情报事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柳进成.新时期图书情报人才培养途径[J].人才队伍建设,2012(2):262-263.

[2]杨晶.图书情报人才需求及培养模式[J].管理纵横,2017(7):27-28.

[3]崔隆.大学图书馆的教育功能研究[J].高教探索,2019(8):138.

猜你喜欢
图书情报人才建设问题及策略
基层群文队伍人才建设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科学发展观背景下煤炭企业人才建设问题探讨
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存在问题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