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间艺术的“现代性”及其困境

2019-11-11 12:15孙雅婧
卷宗 2019年30期
关键词:保护传承现代性困境

摘 要: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大国,拥有极其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其中传统民间艺术尤为丰富。放眼当下,传统民间艺术作为历史人文的活化石,在西方现代性发展的全球化影响之下,受到了各种新兴文化的冲击。其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礎发生改变,传统民间艺术的生存及发展形式急需改变,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迫在眉睫。探究在“现代性”中生存发展、与时俱进的解决方案,对传统民间艺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传统民间艺术;现代性;保护传承;困境

1 艺术的现代性理论内涵

总的来说,西方学者对“现代性”的理解大致分为四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把“现代性”定义为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第二种观点是把“现代性”定义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生活模式和制度模式;第三种观点是把“现代性”理解为一种特殊的叙事方式;第四种观点是把“现代性”解释为自启蒙以来尚未完成的一个方案。[1]长期以来,学术界对“现代性”的理解虽然众说纷纭,但其内涵却是相对稳定且清晰的:从社会学角度,现代性标志着现代化进程中非传统因素的积累和充填,乃整个社会大文化系统的跃迁;从心理学角度,现代性乃现代人对现代变异的种种体验与认同。

1.1 艺术的现代性

艺术相对于现代科学、道德法律的作用而言,只是现代性一个相对次要的方面,但却难以忽视其在现代生活中的表现。在现代艺术中有三个核心概念,分别是去魅、自主性和“新”之崇拜。这些概念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尤其表现在不同民族和国家又有了不同的发展。并展现出不同的弊病与危机,如艺术的非神圣化、商品化和自杀性的抗议姿态等。

1.1.1 去魅

现代社会是不同于传统社会的一个历史时期,是连续中的断裂与转变,生产结构不断的分化与重组,社会关系不断的建构与消解,日常生活方式也不断更新与变化,变化与动荡成为必然。马克斯·韦伯认为:“只要人们想知道,他任何时候都能够知道,从原则上说,再也没有什么神秘莫测、无法计算的力量在起作用,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掌握一切,而这就意味着为世界去魅。”在这样的现代化之下,无论是西方的宗教亦或是中国的传统信仰,都成为无用而多余的存在。

现代化的过程是形而上学的世界观不断分化为科学、道德和文化各自独立领域的过程。它使得文化艺术从宗教、道德的束缚中摆脱出来,但同时,文化艺术失去了终极意义的依托,不得不证明自我存在的价值和依据。面对理性化、世俗化、商业化,艺术慢慢变得非神圣化甚至商业化。现代艺术和日常生活、文化价值和平凡事实之间缺乏致命的联系,这就使文化艺术失去了影响社会秩序和日常生活的能力,并一直处于危机之中[2]。

1.1.2 自主性

在社会学的视野中,艺术自主性“意味着在更广阔的社会中,从直接的经济、政治或宗教的控制下所获得的某种程度的自由”[2]。一方面,艺术围绕“自主性”观念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相关概念:美、无功利、趣味、审美距离、韵味、为艺术而艺术、形式主义等概念。另一方面,文化公共领域和大众传媒、艺术市场及现代博物馆出现,艺术家从社会阶级束缚中解脱出来,独立面向艺术市场。艺术有了独立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意味着要掌管自己的生死。

1.1.3 “新”之崇拜

在现代性占据主导的当今世界,“新”之崇拜在大众文化和商品美学领域大肆扩张 ,已经在文化工业支配的主流文化中获得了核心的地位。无论是哪个国家或哪个产业,都无法脱离“创新”这一关键词。换角度来看,新颖性本身也成为传统的了,生产新的美学经典,针对传统观念而创新已经变成流行文化和时尚大众的风向标。甚至拒绝传统中国民俗艺术风格,也成为世人争相模仿的对象。“新”之崇拜会促使艺术家去解构艺术,将他们变得边缘化、抽象化、诡异而奇崛,仿佛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的“现代性”步伐。[3]

除此之外,艺术的现代性还体现出以下困境:“经验”缺失和“韵味”丧失。人们过分关注对物质世界的占有,把现实利益放在首位,情感和精神的交流被人们视为可有可无的存在。

1.2 中国艺术的现代性

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国内许多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也对现代性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形成了关于现代性内涵的种种概括,例如:俞吾金在其《现代性现象学(续)》一文中阐释到,“作为现代社会的价值体系,‘现代性体现为以下的主导性价值:独立、自由、民主、平等、正义、个人本位、主体意识、总体性、认同感、中心主义、崇尚理性、追求真理、征服自然等。”[4]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依靠价值观和精神内涵做支撑的,并展现出不同的民族面貌。西方文化的价值观是自由,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则是自然。自然这个范畴既可以是指大自然;也可以是传统文化中的顺其自然、道法自然。中国人建构了与西方迥然不同的社会价值体系和人生价值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相应的社会制度,他们崇尚整体、秩序、连续、和谐等价值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是前现代性的,产生于小农经济社会,在近现代中西文明的冲撞中,中国以自然为支撑的价值体系受到西方“现代性”的强烈冲击。

西方现代性下艺术扭曲而猎奇,善于解构、拼凑,而中国现代性则是在生活中发现它的独特之处,推陈出新,既在传统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如果单单只是仿造西方造型与审美取向,则是对中国艺术的发展极不利的。总之,尽管现代性对于中国而言是双刃剑,但无法否认现代性对于历史的推动作用。

2 民间艺术的现代性困境

2.1 传统民间艺术

一般来说,我们所提及的民间艺术,是相对于其他三种艺术形式而存在的,分别是宫廷艺术、文人艺术以及宗教艺术。相对于其他的艺术范畴,民间艺术的创作是最原始、最真挚而充满娱乐性的艺术。它形成了一定的传承脉络,并拥有特定的地域特色或民族特色。在20世纪,民间艺术设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成立了集中的生产部门,并举办了民间工艺品博览会,同时结合旅游产业开办了多种多样的民间艺术节。例如广州市广东民间艺术欢乐节以及中国国际民族艺术节都是近些年来广受欢迎的艺术节。

但民间艺术在历史发展中,有一些原始且古老的艺术失去其原有的实用价值而逐渐落寞。用来祭祀的古老戏种只有书面记载,成为逐渐被大众所遗忘的远古艺术;还有一些传统民间艺术在与时俱进的同时却丢失了其内涵变成了单纯的装饰品,失去了历史赋予它的特殊意义;更有一些传统民间艺术品在现代化与批量化生产的作用下,成為千篇一律的产品;更有许多口传身教的非物质文化民间艺术,由于后继无人而产生危机。

总的来说,虽然传统民间艺术由于其自身特有的广泛民间基础以及其艺术形式的多样性而源远流长,但在现代化发展的冲击之下,如何与时俱进,去粗取精却还是许多学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2.2 民间艺术的现代性特征

2.2.1 表现内容现代化

民间艺术的文化基础一直建立在民间百姓的自娱自乐和感情传达之上。所以,毋庸置疑随着社会进步与人民思想诉求的变迁,民间艺术的内容也重新丰富发展。表现内容上的“去魅”显而易见。取代佛教题材和神仙信仰的作品比比皆是。例如当代中国钧窑先锋艺术人张大强,选取“猩猩”为题材,创作出颂扬母爱的《呵护》、批评不思进取的《陶醉》等作品。民间艺术的内容贴近当代生活,是民间艺术与时俱进的明显特征。

2.2.2 表演形式现代化

随着技术发展而产生“机械复制”在民间艺术中也有体现。戏曲突破了原来程式化的一桌二椅,通过LED显示屏来切换戏曲故事背景,增强了戏曲的表现力,使得观众更好的理解故事情节,融入到戏曲中去。

2.2.3 工艺材料现代化

民间艺术的工艺材料经过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了很大的改进,是所谓民间艺术也在脱胎换骨成为“新”的现代性艺术。例如现代的钧瓷艺术,也是在铀的方面加以改进使得钧瓷的光泽如同宝石般变幻无穷,巧夺天工[5]。

民间艺术的现代性转变,最根本的原因一定是现代社会的历史进程推进。其现代性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社会进步艺术发展的必然,我们应当正视现代性,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努力去解决其困境,更好的推进民间艺术与现代化的合理融合。

2.3 民间艺术的现代性下的困境

一般来说,民间艺术很大部分都属于文化遗产的范畴,在非物质文化中更是占有很大的比例。对于作为遗产的民间文化而言,环境、历史、创新等都是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传承是民间艺术的主干,也是民间艺术面临的最大困境。然而,从历史的发展规律来看,传承并不能保持遗产的原味性、原生态。在更新与传承中,民间艺术便面临着各种外界因素带来的影响,机遇与困境共生共存。

2.3.1 创作之困境

从古至今,民间艺术一定是老百姓有感而发或突发奇想通过创新而产生的精神结晶,必须有与时代相适应的文化内涵。当过去的民间艺术不能适应现代的文化需要,它便会慢慢因为被人遗忘而消失;时代的进步意味着人类思想的变迁,越来越多的民间艺术所依附的文化内涵已失去它的意义。现代性带给人们的“新”的审美追求,碎片化、全球化的信息冲击下,艺术作品商业化并且速食、空洞。很多民间艺术正在面临着被现代化的艺术与娱乐替代的困境。

2.3.2 传承之困境

民间艺术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后继无人,现代文化的冲击使得极少有年轻人想要去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反而被速食文化吸引眼球。像民间的树皮画、唐卡、核雕、织锦,因其制作过程复杂,内容传统等诸多因素,很多传统文化连基本的传承都是问题,更不用说与时俱进发展下去。

2.3.3 社会之困境

民间艺术与民众共生共存,社会对于民间艺术的地位尚未明确,它可以是博物馆玻璃中的壁画,也可以旅游城市随处可见的招牌,更可以是老人们随口即来的小曲,民间艺术的广泛使得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定位,对其稳定的传承发展来说,未必是好事。从地位衍变出的问题便是社会认知问题,定位不同,态度与看法完全不同。民间艺术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认知,应是当下急需思考的关键问题。

2.4 造成民间艺术困境的因素

1)政府管控困难:缺少政府重视的民间艺术,未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艺术,很容易被政府大力推行的其他艺术淹没,也难以得到相应的政策支持来维系其传承发展。

2)缺少资金支撑:未得到政策支持的民间艺术面临资金缺口,企业或投资者看不到其商业前景甚至闻所未闻,没有资金支持的民间艺术家维生,只能先寻求其他谋生途径,许多民间艺术就此搁置。更有像皮影一类的艺术品,本身难以保存容易损坏,资金不够会造成艺术品的缺漏,逐渐减少甚至消失。一些艺术家为了生存而迎合大众,反而将作品过分商业化,失去艺术价值。

3)失去实用价值:当实用艺术的实用性被现代科技所替代,娱乐艺术被多媒体所淹没,美化价值也因“新”审美而遭受质疑,民间艺术需要被赋予新的价值。

4)全民认知低下:现代化带来的全球化与多异性促使人们的审美异化,过分推崇欧美文化,跟风现代生产的文化快餐,对民间艺术的地位没有认知,民间艺术反而被当成“低俗”、“老土”的乡村艺术。

5)难以满足精神需求:古老而传统的民间艺术因其蕴含的传统精神而得以经典,但在现代化的进程下,旧时人民的精神文化诉求已经与现代人的生活难以接轨,经常会出现现代人难以理解或无法感同身受的情况。

6)难以舍弃旧思:对于民间艺术的“新”发展,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对于民间艺术的哪些部分值得保留,哪些部分必须改进,还众说纷纭,值得商榷。

2.5 民间艺术的困境之应对方法

对于民间艺术的发展,方向应是树立起非西方的现代性价值观,并使其现实化、规范化、制度化 ;同时深入挖掘、整理蕴含民间艺术中根植于人性、符合现代人需要、符合人类发展方向的价值资源,总结、提炼、概括并加以现代性地转换和升华。[6]

1)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民间艺术在现代化冲击之下得根本解决方法还是需要政府的支撑,现代化的政府有能力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管理艺术,因此政府应起到领导作用。

2)积极寻找资金支持:民间艺术的现代化转变,必然离不开商业化与产业化。我们不能过分抵制商业化与产业化,应该合理利用,使民间艺术在不丢失其民间艺术精髓的同时赋予其更多价值,但要注意适度且始终不忘初心,要牢记生产是为了繁荣艺术,而不能本末倒置将艺术变成谋取利润的工具。

3)提高全民民艺认知:应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艺术的普及教育,培养更多的艺术教育人才,也积极鼓励更多的民间艺术教育机构开设课程,提高全民的艺术鉴赏能力,深入了解民间艺术的历史文化背景,感悟民间艺术的精神文化内涵。

4)适当结合现代审美进行调整:民间艺术产生的时间层次不齐,我们应当取其精华,改进其内涵增加一些现代社会所敏感的话题,赋予民间艺术新的艺术生命。

总之,不论如何对民间艺术进行改进,我们始终应该牢记:其一,普遍性、亲民性、感染力与淳朴是不能丢失的基本特征。其二,找准民间艺术的地位。我们不应舍弃但更不应随资本主义大流而改变,探寻适合其发展的中国现代化道路,才是它长久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

参考文献

[1]杜艳华.现代性内涵与现代化问题[J].求索,2015(05):4-9.

[2]周计武.艺术的终结:一种现代性危机[J].文艺研究,2007(07):39-47+174-175.

[3]埃德加·莫兰[法]《现代性的危机》,《国外理论动态》,2012

[4]俞吾金:《现代性现象学(续)》,《江海学刊》2003年第2期。

[5]王宏伟、李建设:《扎根的现代性:当代中国钧窑先锋艺术》,海燕出版社,2014年6月1日。

[6]庞井君.中国传统文化的逻辑源点与现代转换[J].人民论坛,2017(34):125-127.

作者简介

孙雅婧(1996-),女,汉,山西吕梁,广西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文化艺术管理)方向。

猜你喜欢
保护传承现代性困境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浅空间的现代性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基于三维扫描技术的唐陵雕塑数字化保护研究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平果嘹歌的文化生态壁龛探究
《我的房你的房他的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