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门神

2019-11-12 02:24邱清峰
山东档案 2019年5期
关键词:孔府张贴门神

文·邱清峰

在中国传统民间文化中,年画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我国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汉朝时,人们就有贴门神的风俗,为了驱赶邪祟、躲避灾难,家家户户会在门上粘贴传说中的门神,这正是我国年画的原型。号称“天下第一家”的孔府是历代衍圣公官衙、住宅合一的府第,受传统习俗的影响,每到节庆时节,其门上皆会张贴对联、门神,这种习俗一直延袭到最后一代衍圣公孔德成。

门神,意为守门的神灵,即百姓所称的驱赶邪祟、保佑平安、保护家宅、助成功利的保护之神,所以,门神是民间百姓最为喜爱的一种神祗,其信奉的历史可谓久远。先秦时期《礼记·祭法》载:“王为群姓立七祀,诸侯为国立五祀,大夫立三祀,适士立二祀。”皆有“门”,或立户,或立灶。可见自先秦以来,上至天子,下至庶人,都崇拜门神。最早在典籍中出现“门神”二字的,是郑玄注《礼记·丧服大记》 载:“ 君释菜, 礼门神也”。人们相信将门神和其他辟邪物的形象画于门上,能驱鬼辟邪,保佑平安,早期多绘神荼和郁垒。他们本是神话人物,汉代颇为流行,认为他们有抓取魄力的神通能力。除了神荼、郁垒外,唐代又出现钟馗。南宋时期, 绘制出现了文相门神。元代出现了秦琼、尉迟恭,他俩是门神中的武门神,至今都被人们普遍信仰。当人们的意识形态发生变动以后,人们对门神寄予了更多的希望和要求,他们不但希望门神能够助其躲避邪祟、免除灾祸,还希望门神能够助其赢取功名,获取利禄。最迟在明朝时,门神像已经得到了丰富,武门神像上增加了多种器物图案,如“爵、鹿、蝠、宝、瓶、马、鞍”等,增加了祈福的功能。清代是张贴木版门画的鼎盛时期, 其品种更加丰富多彩。自出现后,门神年画不断传承,沿袭到如今,并成为了深受人们喜爱和欢迎的审美图画。

孔子博物馆保存有孔府明代的木刻门神印版,门神画有明版明印和明版清印两种。过去,孔府有专门印刷门神的“门神户”,世代专为孔府印刷、张贴门神。每到春节,他们就把新门神贴到专用来贴门神的框上,旧门神却不揭掉,年深日久, 重叠甚厚。1950年,曲阜文管会从“门神户”家中共收集到大小五块门神印板。1956年又将孔府内院的几处门神挂框收集起来,送故宫博物院揭裱修复,共装裱成两盒,大盒门神比较完整,共72页。小盒是残缺不全的门神,计装成10页。孔府门神由木版印出墨线, 再套印红、绿、蓝等颜色,由于所用均为上等颜料,故保存至今仍颜色鲜艳。其制作工艺精致, 版刻洗练, 线条遒劲流畅, 手工敷彩简洁浓重, 色调对比强烈, 人物细腻传神, 衣饰富有质感,颇有宋元画的遗韵。从木刻手法和纸质、颜色,以及服饰上来看,最下几层的制作年代为明末清初,是我国版画史上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

孔府得以保存的门神画主要包括两类:第一种是武门神,第二种是文门神,在尺寸上,两者的差异较小。武门神成对存在,长度和宽度分别为96厘米和55.5厘米。一幅面朝左方,白脸庞,长胡须, 眉清目秀,背部插有印着“帅”字的旗帜,头上佩戴着貂婵笼巾,饰有红缨, 着红色团领袍, 配兽吞口铠甲, 腰束玉带,佩剑, 手捧托盘, 盘内装有铜爵及梁冠, 意味着封官加爵,且其身后站着一名士兵;另一幅面朝右方,红脸庞,长胡须,双目怒睁, 背部插有写有“将”的旗帜,头上戴一顶将军盔,饰有蓝缨, 身穿团领蓝袍和兽面吞口铠甲,腰部佩戴玉带和剑, 手上捧着托盘,盘内装有梁冠及如意, 意味着官运亨通,万事如意,且其身后同样站着一名士兵。人物身上所着服饰,皆是明朝所制,由此可判断其朝代。文门神同样保持对称,长度和宽度分别是96和55厘米。人物戴着展脚幞头, 笼巾向下垂,白面庞,长胡须,面朝左、右方的人物分别穿着红、蓝色团领袍, 袍上饰有如意云纹与鹤补,佩玉带绶, 手上持有笏板。人物前方各站有一名童子。面朝左方的童子穿着对襟开领衣, 手上捧着玉磬和如意,喻意吉祥如意;面朝右方的人物穿着斜襟短衣,披云肩, 手上捧着瓷瓶,瓶内插有三戟,喻意平升三级。除此之外,“带子上朝”“子孙满堂”“福禄寿喜”等也是文门神的常见形象。

孔府门神的意义各有不同。武门神是驱邪避灾, 逢凶化吉的捉鬼神,主要贴在大门、二门、内宅门和外院的大门上,所用形象多为唐代秦叔宝、尉迟敬德。 秦、尉迟是唐朝赫赫有名的战将,战功显赫,后来,二人被百姓奉作门神。根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7等内容可知,唐太宗曾身缠恶疾,入夜之后,时常梦见恶鬼在皇宫作祟,十分惶恐,故召集大臣讨论应对之策。秦、尉迟二人听闻此事以后,主动请缨,自愿身着戎装,看守宫门,是夜,太宗一夜安稳。因此事,太宗十分欣喜,可是念及两人的功劳,不忍其继续守卫宫门,于是命令画工绘秦、尉迟二人的形貌,张贴于宫门之上,从此以后,宫内的邪崇全数消失,门神画像也得到了沿袭,“遂永为门神”。进入明朝和清朝后,秦、尉迟二人的门神画像基本被沿用,继捉鬼门神(神荼、郁垒)之后,成为了百姓最为信仰的武将门神。

文门神是不拿刀枪武器的,这类门神贴在门上是取其吉利,故多贴在内室屋门上,这类文相门神都有迎福、进财、子孙福贵的含义。有的还有它特殊的来源故事,比如俗称“带子上朝”的门神画,一般都画有一戴王帽、穿蟒袍的文官,后随头戴太子冠的一童子。此图典出赵璘的《因话录》,是说唐朝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功升中书令,又进封汾阳王,其幼子郭暧娶肃宗(李亨)之女,为当朝驸马,父子二人尝同班站朝,位及尊贵,故取作门画题材。孔子嫡孙在宋代被封为“衍圣公”,自明洪武十七年官居一品,班列文武百官之首,有携带儿女上朝的殊荣。这张年画贴在这里意义自是不同,是实至名归,也象征着孔府主人富贵荣华,世代不衰。

民间年画,因民间风俗的关系每年都要换下旧的,粘贴新的,所以历来很少保存。孔府门神是全国所存不多的明版门神,对研究孔府历史,以及中国民间绘画史、版画史、印刷史,都具有特殊意义,十分珍贵。进入1998年以后, 为了继续传承该民俗,曲阜文管会再次恢复在孔府门上张贴门神画的习俗,获得了游客们的诸多关注。

猜你喜欢
孔府张贴门神
梅县区客家门神画展
门神想吃立夏饭
中国年画
“拒绝民进党”
孔府名肴——“带子上朝”
孔府宴大件——神仙鸭子
孔府的年节楹联
人小鬼大狄仁杰
门神年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