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

2019-11-12 15:04刘明发
安徽医专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疝环疝囊修补术

刘明发

腹股沟疝是外科中常见疾病,多发于男性群体,其给患者生理、心理上都造成严重影响[1]。临床中治疗该疾病主要使用外科手术疝修补术进行治疗,主要包括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两种方式。此次研究对以上两种方式应用于腹股沟疝临床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以进一步明确治疗腹股沟疝的特点以及相关技术要点,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 年4 月-2018 年12 月收治的80 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31 例,女9 例,年龄34~59 岁,平均年龄(42.85±3.19)岁;观 察组男33 例,女7 例,年龄35~58 岁,平均年龄(40.37±4.8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入院时各项生命体征无异常情况;近1年未接受手术治疗;符合临床对腹股沟疝的诊断标准;符合手术适应证。②排除标准:合并重大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者;合并传染性疾病、血液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者;合并重症肝、肾、心、脑等重大器官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使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给予治疗。主要操作方式如后:给予患者局麻或是采取硬膜外阻滞麻醉方式,于患者腹股沟部位作斜切口,长约5 cm。将皮肤和皮下组织切开后,对肌腱进行剥离,游离精索,让疝囊完全暴露出来。将疝囊进行游离后纳入腹腔当中。如遇疝囊体积偏大时则对其采取横断和高位结扎处理,再将其纳入腹腔当中。将人工补片予以修剪调整,放置于腹横筋膜前方部位。依次缝合置入的补片、腹横肌、腹斜肌以及腹股沟韧带。术后24 h内用沙袋对腹股沟区实施加压措施。

1.3.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则采取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给予患者局麻或硬膜外阻滞麻醉方式,于腹股沟疝作切口,逐步对腹股沟管进行解剖,将精索进行游离,对疝囊所在部位予以明确。游离精索时若观察精索脂肪瘤应及时全面清除,减少疝复发率。将疝囊进行常规切除后,将填充物缝合固定于内环当中,将修整好的补片缝合固定于腹股沟管后方部位,位于精索深面部位。在手术操作过程当中对患者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全面保护,切勿将神经与网片缝合为一体,以免术后疼痛。手术操作过程中采用可吸收缝线进行缝合,有利于减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慢性炎症发生率。

1.4 观察指标 ①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②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尿潴留、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阴囊血肿等。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 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实施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手术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手术指标比较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间(d)术中出血量(mL)观察组 40 60.84±10.83 6.84±1.12 43.75±3.87对照组 40 71.37±8.75 12.85±2.76 51.84±4.87 t 4.7832 12.761 8.1847 P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 论

腹股沟疝属于外科临床中常见疾病,其好发于老年群体,且男性患者发生率高于女性。腹股沟疝可将其分成先天与后天两种类型[2]。老年腹股沟疝发生主要是因后天性腹壁较为薄弱或是存在缺损相关。治疗过程中观察到腹横肌以及腹内斜肌发育不够成熟,其是导致腹股沟疝发生的主要因素。腹股沟疝属于老年患者临床中常见疾病,由于老年患者同时存在心脑血管病和其他慢性疾病等情况,对老年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加大了手术难度[3]。

当前临床中治疗腹股沟疝主要治疗方式是无张力修补术以及传统修补术。传统手术方式是对不同解剖层次肌性组织和韧带进行强行拉拢与缝合。以往的疝修补术虽对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但该方式会导致张力缝合,若将相关组织强行缝合,局部组织之间不能紧密进行结合,也易造成不完全萎缩的情况,进而导致无张力疤痕组织分离,其临床治疗疗效与预后效果不佳[4]。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方式是结合生物力学以及相关生理角度进行操作的手术方式[5]。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使用人工合成网片材料,在无张力的状态下进行疝修补手术,主要是引导患者进行自身功能康复,促进患者生理特征恢复,可对传统疝修补术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促进患者康复,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其与以往的疝修补术中强行拉扰进行缝合的手术方式有所不同,无张力修补术不会对患者原有的腹股沟管生理解剖结构进行改变,保障其原有生理结构完整性,术后可及早下床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本研究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郑念刚相关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6]。可见,将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于老年腹股沟疝临床治疗中效果确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效改善患者临床表现,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将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于老年腹股沟疝临床治疗中具有明确效果,可促进患者及早康复,减少其住院时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其具有良好临床应用效果,可有效改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疝环疝囊修补术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疝环填充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对比分析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疝囊处理的研究进展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疝环充填式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治疗的体会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研究
日间手术模式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3种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