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CT能谱成像技术应用于痛风诊断的临床价值

2019-11-12 15:04
安徽医专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能谱宝石血尿酸

唐 星

痛风主要是由单钠尿盐酸沉积造成的异源性疾病,与尿酸排泄减少或嘌呤代谢紊乱造成的高尿酸血症有密切关联。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发作的急、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晚期可引发关节功能障碍或关节被破坏等现象,超过80%的患者会合并肾结石或肾脏间质性改变等症状[1~2]。宝石CT能谱成像能对MSU存在的不同能量衰减进行扫描,直接检测出尿盐酸结晶,该检测方法在临床备受亲睐。本文通过对100 例痛风诊断患者CT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宝石CT能谱成像对痛风患者不同分期尿酸盐沉积量、尿酸值相关性,并对不同临床分期的痛风作出相应评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3 月-2019 年3 月到本医院进行痛风诊断患者100 例作为观察对象,均采取宝石CT能谱成像技术诊断痛风,对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临床资料将无症状高尿酸期患者作为对照组(30 例)、急性痛风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组A(35 例)、间歇期、慢性痛风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组B(35 例);观察组A男31 例,女4 例,年龄24~82 岁,平均年龄(42.74±9.83)岁,病 程3 个 月~17 年,平 均(8.96±1.59)年;观 察 组B男29 例,女6 例,年 龄25~80 岁,平均 年 龄(41.72±8.65)岁,病 程5 个 月~15 年,平均(9.35±1.28)年;对照组男25 例,女5 例,年龄26~83 岁,平 均 年 龄(41.33±9.17)岁,病 程4 个月~16 年,平均(7.62±1.07)年。入选患者均符合临床对痛风的诊断标准,进行宝石CT能谱检查时,血尿酸值在230~ 800μmol/L(正常值:女性低于380μmol/L;男性低于420μmol/L),并采用B超或CT引导下采取痛风石穿刺活检或关节液抽取。入选患者均采取宝石CT能谱成像扫描。组间患者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相较趋于平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美国GE公司生产的Discovery CT750 HD扫描机实施非增强扫描,扫描模式为宝石能谱成像模式,参数设置为:电压80/140 kV,螺距0.874,球管转速为0.8 s,FOV为14.8 cm。扫描层间距和扫描层厚均为5 mm,重建层厚控制为1.25 mm。扫描完成后将图像上传至AW4.6 工作站,依靠能谱分析浏览器对图像进行处理,并根据组织成分的物理分离情况,对组织内的水、钙含量参数进行获取,并参照尿酸/钙图,对尿酸盐结晶情况进行了解。并对绿色伪彩进行查看,依靠图像重建,对绿色伪影分布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组间一般资料比较 三组患者基础资料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

表1 三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

注:*观察组A与对照组对比P>0.05,#观察组B与对照组对比P>0.05

组别 性别 年龄(岁) 病程(年)男 女观察组A 31 4 42.74±9.83* 8.96±1.59*观察组B 29 6 41.72±8.65# 9.35±1.28#对照组 25 5 41.33±9.17 7.62±1.07 t/χ2 值 0.187 1.075 1.846 P 值 >0.05 >0.05 >0.05

2.2 SUA值变化及尿酸盐结晶的检出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A与B两组)共有70例,血尿酸(SUA)增高63例,能谱CT检出尿酸盐结晶51例,占比80.95%;SUA正常7 例,检出尿酸盐结晶2 例,占比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血SUA增高患者检出尿酸盐结晶的可能性更大。见表2。

表2 观察组患者SUA值变化及尿酸盐结晶的检出情况比较 (例)

2.3 宝石CT检出血尿酸增高的尿酸盐结晶情况比较 能谱CT检出尿酸盐结晶51 例SUA增高患者中,观察组A组尿酸盐检出率34.29%(12/35),观察组B组为62.86%(22/35),对照组为6.67%(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宝石CT检测血尿酸增高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阳性率更高,见表3。

表3 宝石CT检出血尿酸增高的尿酸盐结晶情况比较 (例)

3 讨 论

嘌呤代谢障碍或血尿酸增高所引起的一系列组织受损疾病被称之为痛风,也被称为“高尿酸血症”。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习惯的巨大改变,使得我国痛风的病发率呈逐年上涨的现状,且趋向年轻化,与本文收治患者具有一致性[3]。引发血尿酸浓度升高的因素众多,包括高嘌呤、高蛋白饮食以及饮酒等,而血尿酸浓度升高则是引起痛风病发与关节炎发作的主要原因,若不及时对痛风患者进行积极、正确的救治,在晚期则会引起关节破坏、肾损害或肾结石等病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构成严重的影响[4]。

临床上将痛风分4 个阶段,包括无症状高尿酸期、急性关节炎期、间歇期、慢性关节炎期。本文将无症状高尿酸期作为对照组,急性关节炎期作为观察组A、间隙期与慢性关节炎期作为观察组B。早期痛风症状多不显著,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仅有6.67%的患者会演化为痛风,而部分患者在痛风急性发作期血尿酸水平则仍处于正常值内,血清尿酸则仍有波动表现。本文研究发现,血尿酸值与痛风病发生率呈正比关系,且宝石CT检测血尿酸增高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阳性率更高[5]。

现阶段,临床上主要靠血尿酸测定、病史表现来诊断痛风,但上述检测均缺乏一定特异性,且血尿酸需多次重复检测,这给临床痛风诊断准确性造成影响。偏振光显微镜检查与痛风结节活检是诊断痛风的金标准,该项检查为侵入性、创伤性检查,上述检查会受到操作者、结晶数量与穿刺部位的影响,同时极易引发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宝石CT相较MRI具有多关节VR、MPR、定量测定痛风结晶的大小,同时可在缓解期将痛风石清晰显示,这是MRI检查不具备的优势[6]。宝石CT诊断技术主要利用球管发出不同的能量射线实施同步螺旋扫描,经探测器接收后扫描同一组织时御用不同能量级X线能量衰减,实施多角度、多方位的无创CT成像方式。并利用彩色编码标记技术将MSU结晶大小、分布、位置及数目清晰显示,同时又能发现更细小的MSU微粒,为临床痛风提供更加直接、有效的影像学检查依据[9]。此外,还能对以上变量在降尿酸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做出精准评价。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痛风关节炎与其它类型关节炎的鉴别关键点在于MSU的沉积。

综上所述,宝石CT能谱成像检测技术能对小关节尿酸结晶的存在、动态变化及分布,作出准确、直观描述,并清晰显示痛风石位置、范围及对骨质的侵犯情况,对于临床判断、痛风早期预警以及预后的推测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能谱宝石血尿酸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能谱CT在术前预测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种”棵宝石树
CT能谱成像在鉴别肾上腺意外瘤:乏脂性腺瘤及嗜铬细胞瘤中的价值
能谱CT对肺内占位良恶性鉴别及诊断价值
尿酸正常后可以停药吗?
电子材料分析中的能谱干扰峰
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血尿酸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宝石迷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