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患者血清抗-HCV、HCVRNA载量与肝功能关系研究

2019-11-12 15:04陈继梅施志农李坤宝
安徽医专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丙肝丙型肝炎载量

陈继梅 施志农 李坤宝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呈现全球分布,是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我国丙肝的患病率为1.3%[1]。感染后如不进行适当的抗病毒治疗,20%~30%的丙肝病毒感染者10~20 年后会发展为肝硬化,2%~7%会进展为原发性肝癌[2]。大多数丙型肝炎感染者早期症状不典型,无明显临床症状,患者感染多呈隐匿,对丙肝的筛查和诊断多依赖实验室检查。为了解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载量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83 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HCV抗体、HCVRNA载量及肝功能等项目检测结果,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此三项检测的临床意义,为HCV的诊治提供信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5 年5 月-2017 年4 月确诊的慢性丙肝患者83 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43 例,平均年龄(49.07±12.33)岁;女40 例,平均年龄(54.88±10.42)岁,排除合并其他病毒性肝炎及自免肝、酒精性肝炎等病历,所选病例均符合2004 年版《丙型肝炎防治指南》诊断标准[3]。

1.2 试剂与方法

1.2.1 HCVRNA 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法,所用仪器为美国SLAN Real Time PCR Detection System 7300 荧光定量检测仪,试剂为艾康生物技术(杭州)有限公司产品。定量线性范围:500~108copies/mL,测定结果<500 copies/mL为阴性结果,HCVRNA病毒载量检测结果>103copirs/mL为阳性结果,直接报告定量结果。

1.2.2 抗HCV检测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试剂购自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在KHB ST-360 酶标仪采用双波长(450/630nm)读取各孔OD,以样品孔≥临界值(CUTOFF)者为HCV抗体阳性,临界值=阴性对照孔均值+0.12。

1.2.3 肝功能检测 肝功能指标中以反应肝脏代谢功能的总胆红素(TBIL)、反应肝脏炎症程度的肝脏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作为观察指标,TBIL采用钒酸盐氧化法测定,ALT、AST采用双试剂连续监测速率法测定,试剂购自浙江东瓯诊断产品有限公司,仪器为日立7180 全自动生化仪。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83 例慢性丙肝患者血清抗-HCV和HCVRNA检测情况分析 83 例慢性丙肝患者抗-HCV检测全部阳性,阳性率达到100%,HCVRNA阳性为56 例,阳性率为67.47%,阴性为27 例,阴性率为32.53%。慢性丙肝患者血清抗-HCV与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CVRNA检出率显著低于丙型肝炎抗体(χ2=32.245,P<0.05)。见表1。

表1 患者抗-HCV和HCVRNA阳性率比较 例(%)

2.2 慢性丙肝患者血清中HCVRNA病毒阴、阳性与肝功能指标TBIL、ALT、AST的关系 根据丙肝患者血清中病毒是否复制分两组分别探讨HCVRNA阴性/阳性与肝功能TBIL、ALT、AST水平的关系,结果显示,TBIL水平与HCV病毒是否复制无关(P=0.774),有病毒复制组血清ALT、AST水平与无病毒复制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病毒复制有无与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比较

表2 病毒复制有无与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比较

项目 n TBIL(μmol/L) ALT(U/L) AST(U/L)HCVRNA 阴性27 18.21±9.42 33.30±19.85 27.48±10.63 HCVRNA 阳性56 18.82±9.04 88.13±65.13 62.70±44.31 t -0.288 -4.268 -4.062 P >0.05 <0.05 <0.05

2.3 HCVRNA阳性慢性丙肝患者不同复制载量与肝功能指标结果分析 慢性丙肝患者有病毒复制者共56 例,根据血清HCVRNA载量高低分层,分为高病毒量(≥107copirs/mL)、中病毒量(105~106copirs/mL)、低病毒量(103~104copirs/mL)三组,分别探讨HCVRNA载量与TBIL、ALT、AST水平的关系,结果显示,随着HCVRNA病毒载量的升高,相对应患者血清生化部份指标TBIL、ALT、AS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高、中、低病毒量间肝功能水平同样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表3 患者不同病毒载量血清TBIL、ALT、AST水平分析

表3 患者不同病毒载量血清TBIL、ALT、AST水平分析

组别 n HCL Vo Rg10 NA(μ T mB oI LL/L)(A U L/T L)(A U S/T L)低病毒量组17 4.17±0.61 17.91±8.96 78.47±67.27 70.41±53.04中病毒量组23 6.18±0.66 19.31±10.18 100.57±66.78 60.70±39.50高病毒量组16 7.35±0.26 18.98±7.62 80.50±61.49 57.38±42.49 F 142.492 0.124 0.708 0.388 P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诊断目前主要通过检测HCV抗体和HCV核糖核酸(HCVRNA)。HCV抗体是反映HCV是否存在感染重要指标,研究称丙肝患者产生抗体后,HCV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抗体是基于宿主抗体应答的检测,抗-HCV指标会长时间地呈现阳性[4],通常作为流行病学筛查丙肝患者常用指标,抗体的局限性是无法区分HCV复制活动现症感染和即往感染及自发或成功治疗后的感染。为此临床指南建议在检测到HCV抗体后进一步检测HCVRNA,HCVRNA是HCV病毒复制的直接标志,可作为丙肝活动性感染的重要的确认诊断,HCVRNA载量水平也是对丙肝患者病毒负荷评估、抗病毒治疗疗效监测的金标准。但丙肝患者体内HCVRNA复制存在三种模式,即持续阴性、间歇阳性或持续阳性[5],尤其是慢性丙肝。我室检测显示,慢性丙肝患者HCVRNA阳性检出率显著低于丙肝抗体。本研究83 例慢性丙肝有27 例(32.53%)HCVRNA阴性,故HCVRNA阴性并不能排除HCV感染,综合检测HCV抗体和HCVRNA载量不但可以明确诊断慢性丙肝病毒感染,还有助于判断病毒复制情况[6]。

既往认为HCV对肝细胞有直接损害作用,我室对我院83 例慢性丙肝患者按血清中是否存在HCVRNA复制分为两组探讨与部分肝功能关系,结果显示,有病毒复制组慢性丙肝患者血清肝脏酶水平显著高于无病毒复制组,ALT、AST是肝脏炎症反应的最敏感指标,HCVRNA处于活动性复制时,患者的肝脏亦处于活动性炎症状态,有病毒复制时,肝脏酶水平可间接反应丙肝病毒的复制状态。我室进一步对有病毒复制的丙肝患者按HCV载量水平分层,分为高、中、低三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随着HCVRNA病毒载量的升高,其TBIL、ALT、AST 水平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表明病毒复制虽然可以造成肝脏炎症,但肝脏炎症程度并不随着病毒载量的升高而加重,病毒载量高低与肝脏炎症程度并不具有相关性。近年随着对丙型肝炎研究的不断深入,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通过复杂而尚未被发现的分子途径引起肝脏炎症,不仅有病毒的直接损伤效应,感染促发炎症,更倾向于细胞因子途径、氧化应激和脂肪变性诱导等由HCV病毒引起的深层次的免疫反应损害,多种途径的间接机制导致肝损伤[7~8],免疫系统可能在决定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损害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总之,对慢性丙肝诊断应联合检测抗-HCV及HCVRNA载量,两者可互为补充,对丙肝患者进行明确诊断及判断病毒复制情况。肝脏酶水平可反映肝脏炎性反应的程度,某种程度上可反映病毒复制状态,但灵敏度差。HCV对肝细胞损害中多种途径导致,HCVRNA复制可引起肝脏酶升高,但病毒载量高低与肝脏酶水平并不具相关性,对于慢性丙肝患者应联合检测是此三项检测能提供全面的诊疗实验数据,更有效进行临床诊断评估。

猜你喜欢
丙肝丙型肝炎载量
围剿暗行者——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人-人嵌合抗丙肝抗体检测阳性对照品的研制及应用
病毒载量检测在102例HIV抗体不确定样本诊断中的应用
陈建杰教授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经验总结
HCMV感染婴儿尿液病毒载量与肝脏损伤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miRNA-122与丙肝病毒感染及肝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治疗新药 Simeprevir
乙肝患者HBV载量与IgA,IgG,IgM及C3,C4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