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英语语言知识为载体的教学思考和研究

2019-11-12 07:43周春燕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文化教学

周春燕

[摘   要]承载知识、文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的英语语言知识教学能使学生获得良好意志品质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学生在诸多文化、价值观方面的思想碰撞中也会掌握更多语言知识以外的东西,获得有益的发展。

[关键词]英语语言知识;文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和方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5-0036-02

课堂教学的模式和重心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而逐步变化着,知识灌输型的传统课堂教学已经逐步改变成现代化的课堂教学,传统课堂教学的逐步淡出以及现代化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化已经不可阻挡,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这一简单认知也已逐步被淘汰,促进学生内在的变化成为现代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个性特长等都被囊括在学生内在变化的范围之内。因此,死守教材内容并进行“填鸭式”的知识点灌输已经行不通了。这就要求教师对常规英语语言知识进行解读并对其包含的文化背景、伦理道德进行剖析,使学生能够在语言知识的学习中获得良好意志品质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一、承载多方面知识

1.承载旧知

引导学生在承载旧知的教学中联系新旧知识并展开分析、比较和沟通,能使学生在有意义的思维活动中顺利构建逻辑上的关系,将所学知识与已有知识顺利融合在知识体系中并令知识体系的呈现更为有序、有层次、有网络,知识结构化的目的也会因此顺利达成。比如,新短语take up的教学,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归纳take所构成的短语,引导学生以take为主线,归纳出take over、take down、take off、take in、take on等短语,再以up为主线归纳出pick up、make up、bring up、set up、 get up等学过的短语,这样,学生理解、记忆这些短语相对更加容易,同时知识结构也因此获得更加全面而稳定的建构。

2.承载新知

承载新知的英语语言知识教学能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轻易感知到所学知识可能的发展方向,使学生能够产生拓展知识、延伸知识的思考并不断进行新的探索,继而获得新知。很多未学知识或許是后续学习中可能遇见的,当然也可能超出中学学习的范围。比如,短语pick up的教学,学生在学习之初一般只能掌握“接某人”“捡起”等少数简单的用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pick up新用法的不断探究,使学生在不满足现状的心理驱动之下,逐步发现pick up在解释为“捡起”时还可以表达成“无意中学到或听到”“染上某种疾病”这些新的含义。再比如,wish后接宾语从句中的动词形式与would rather后接从句中的动词形式往往能令学生感知到其中的相似性,这种感知会促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探索。因此,教师应善于为学生创造这种探究的机会并使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获得新知识的领悟:如果wish与would rather后面接从句并且表达了与现在事实相反的状态,则在时态选择上用一般过去时,而如果句子想要表达的意思与将来的事实很可能相反,那么wish后面的从句中动词用过去时did和would do的形式都是可以的,与之有区别的是,would rather后面的从句中的动词形式只有一种,那就是只能用did。

3.承载跨学科知识

使学生读懂各种商品英语说明书等非专业技术性资料是高中英语新课标语言技能九级目标中的一个具体要求,不仅如此,江苏省英语高考考试说明也对学生阅读科普文章作出了具体的要求。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应有意识地安排科普文章的阅读并使学生在英语语言类的阅读中获得各种知识的积累,在了解各种科技知识与科技新发展的同时获得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事实上,英语教材在新课程改革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教材进行浏览与观察后不难发现其中比比皆是的跨学科知识渗透。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板块设计将这一特点展现得更为突出,Word Power板块就是为了拓展学生的英语词汇量而设计的,其中涉及天文、地理、科技、医学、体育等各个领域的知识,令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得到同步拓展,学生的视野也因此得到了极好的拓宽。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中的Reading板块在选材设计上也体现了这一特点。比如,Aspirin and Penicillin这两种救命药在高二下册模块七第二单元“Fit for life”的Reading板块中就得到了重点介绍,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医药知识的积累,英语语言知识承载其他学科知识的特征得到了具体的展现。

二、承载文化

语言这一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表现形式,随着民族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同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在不同民族的语言中都能得到充分的体现,由此可见,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英语这门语言的教学离开文化教育自然会丧失其应有的光彩。不过很多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往往会将英语的外在形式与语法结构作为教学的重点,把很多时间和精力花在引导学生说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上,而语言中蕴含的社会环境、文化差异却被忽略了,学生不知道什么场合应该说什么话、怎样说,英语交际能力不强。因此,语言所蕴含的文化差异是值得广大高中英语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

英语词汇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教师首先应能关注到英语词汇所蕴含的文化含义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词汇。比如,red一词在英语国家和中国都能将其与庆祝活动、喜庆日子关联起来,“red-letter days”在英语中就是节假日的意思,红色在中国还象征着革命与社会主义等积极的意义。不过red一词在英语中还可能是危险或使人生气的意思,“in the red”这一商业英语则表示亏损、负债这一含义,如果将其理解为盈利那就大错特错了。

三、承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逐步形成祖国意识与国际视野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所提出的具体目标和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保持积极而稳定的学习态度与学习动机,使学生能够在逐步树立学习自信心的同时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并养成乐于跟他人合作等健康的品格。牛津高中英语高二上册模块六第二单元Reading板块就是有关访谈某心理学教授的内容,学生在这一板块的学习中能够懂得怎样寻找自己的幸福,形成正确的幸福观。文章的主人公是桑兰,桑兰在巨大的困难中克服自卑和消极心理并积极面对人生的事迹对于学生来说必然是一种触动,学生为桑兰所折服的同时也会逐步提升自己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承载过程和方法

语言学家克拉申曾经明确提出过,学习者的语言内化过程是语言习得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而且外语学习会受到自然环境和课堂环境的影响。学习者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进行语言学习往往是潜意识的,语言知识的吸收过程更加自然。学习者在课堂环境下进行语言学习则是有意识的,课堂训练正规而有计划。一般来讲,语言学习过程包含语言输入(input)、语言吸收(intake)、语言发展系统(developing system)以及语言输出(output)这四个环节,渐进式发展的这四个环节不可能跳跃式呈现。乔姆斯基将语言视作说话人心理活动的结果,他認为婴儿都天生具备语言学习的能力,即使对他们所出现的语言错误不进行纠正,他们也会在自然生长的过程中进行自我纠正。

英语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讲自然不是母语,因此教与学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不同国度之间的文化、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碰撞,诸多文化、价值观方面的思想碰撞也会让学生掌握更多语言知识以外的内容。

[   参   考   文   献   ]

[1]  曹岚.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 教学与管理,2005(33):70-71.

[2]  王燕.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16-17.

[3]  张恩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J].英语教师,2018(20):39-42.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文化教学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传承 民族 文化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什么是文化
教育教学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