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历史情境,突破思想史教学

2019-11-12 07:43赵文松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思想史教学

赵文松

[摘   要]社会思想的进步与解放,往往是政治变革的先导。有关思想史的内容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但却是个难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必须做到形象生动。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仔细分析教学内容,充分挖掘背景材料,将看似干巴巴的内容融入时代大潮中,从而使思想史教学鲜活生动起来,并提高实际教学效率。

[关键词]历史情境;思想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5-0078-02

社会思想的进步与解放,往往是政治变革的先导。有关思想史的内容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且与政治史的内容联系紧密,既有单独成课,也间或分散于其他课的内容之中。处理好思想史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从深层次上理解历史事件的关联,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而实际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却不够重视思想史教学,不能充分发掘思想史的教学价值,经常简化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甚至只是勾画知识点。久而久之,造成教师和学生双方对这部分内容都比较忽视。也有一些教师想把课上好,并采用了一些比较生动的教学方法,但由于不符合思想史教学的规律,课堂上看似热热闹闹,其实学生还是一头雾水。

笔者就曾现场学习了这样一节组内教研课,上的是八年级上册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上课教师做了较多的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分别制作了人物卡片,如魏源、严复等。每张卡片都有人物姓名、著作和思想等内容。上课时,先是小组交流,然后挑选代表,全班交流。教师运用激励性语言进行评价,并让其他学生为发言的学生鼓掌,气氛倒也活跃。

表面上教学进行得十分顺利,但学生是不是真的理解了教材内容,是要打个问号的。抛开形式不谈,这只是一种近似于勾画知识点的教法。学生体会不到魏源、严复思想的进步性,也体会不到他们的思想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

在表面热闹的设计面前,笔者做了进一步的思考。知人须论世,必须把人物置身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中,运用各种史料,营造出特定的历史情境,才能让学生真正领会先锋人物思想的历史先进性。基于此,笔者在教学《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这一课时做了这样的设计:

一、先讲魏源

1.出示魏源诗作:为问海夷何自航?或云葱岭可通大西洋。……岛夷通市二百载,茫茫昧昧竟安在。

师生一起交流诗作的字面意思。

提问:本诗讽刺什么?

进而指出:道光帝专横独断,一群封疆大吏闭塞愚昧。他们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许多人甚至不知道英国在天南还是地北。面对祸在眉睫的外国侵略,君臣们仍自以为“大皇帝君临万国,恩被四表,无论内地外夷,均系大皇帝百姓”,还在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

2.出示材料:……武器装备落后,大量的是弓箭、矛戟、刀斧等原始武器,少量的是火绳枪、滑膛炮等老式火器。

提问:材料反映出当时清朝的军队是什么情况?

讨论后小结:军队已失去了抵御侵略的能力。

3.简介清朝统治者实行严厉的文化专制政策。

4.过渡:清政府闭关锁国,看不到外面的世界。那么外面的世界已经到了什么样的情形呢?

5.出示材料:“据统计:1835年,英国已拥有蒸汽机1953台,纱锭900万枚,年产生铁102万吨,煤3000万吨。它的工业产量占世界产量的一半,已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6月底,乔治懿律率领由英国军舰48艘,载炮540门和4000士兵组成的‘东方远征军,驶抵广东海面,封锁了广州海口,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小组讨论材料所反映出来的英国的情形。

6.简述鸦片战争的经过。

7.提问:如果你生活在当时,你想救中国,会想到什么办法?

8.出示魏源的观点,小组讨论这些观点如果付诸实践,会起到什么作用。

9.提问:前面学过的什么运动受到了魏源思想的影响?

师指出“洋务运动”。

二、再论严复

1.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指出:……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用图示进行说明)。

2.你觉得中国当时面临什么情况?

指出:中国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3.简介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的主要思想。

提问:你觉得这本书的思想对当时的中国做出了什么样的警示?

4.严复在当时就看到了“适者生存”,他翻译了什么著作,其中提出了什么思想?

5.严复的思想在当时对于中国有什么意义?

三、小结

上述设计,运用了一些背景史料,创设了较为真实的历史情境,带学生去了解那段风雨飘摇的晚清历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魏源和严复的思想,从而真正理解作为近代中国思想代表的他们所具有的先进性,感受到在民族危难之际他们身上所具备的爱国精神。

从上课效果来看,学生在一段段屈辱的历史之中沉默了,继而小声地交流,冷静地回答……课堂并没有热热闹闹,但是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思想与时代背景的联系,感受到了这些人物身上的可贵精神,获得了超越文本之外的历史感,也获得了人格方面的教育。

情境教学法是历史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可以增强历史教学的形象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有些内容的教学容易创设出一定的情境,而有些内容似乎较难做到。思想史的教学便属于较难做到的这一类,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多一份睿智,多一份投入。

首先,要精选史料。 “历史学就是史料学”,这是傅斯年的名言。他主张让学生接触大量丰富、直观、生动的史料,这样学生才能零距离地接触历史,开阔眼界,产生兴趣,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教学《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这一课时,可以选择的背景史料其实很多,教师要仔细分析教学内容,充分挖掘背景材料,将看似干巴巴的内容融入时代大潮中,从而使其鲜活生动起来,实现教学事半功倍。在笔者看来,恰当地补充史料,应该能让学生了解历史的年轮和底色,人物的经历和心境以及他们精神上的睿智与机敏,这也是笔者在本课教学中选择史料的依据。

其次,要提问设境。教師巧妙的提问对于情境的创设有着重要的助推作用。一个善于提问的教师,往往一下子就能将学生送到特定的历史时空中去,让学生能设身处地思考。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笔者向学生简单介绍了鸦片战争的经过,继而提问:如果你生活在当时,你想救中国,会想到什么办法?在学生畅所欲言后,笔者出示魏源的观点,学生一下子就比较出了魏源思想的进步性,对该人物产生了由衷的喜爱与敬佩之情。

再次,要讨论领会。在情境教学法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情境中阅读、思考、理解、分析、概括、对比,鉴别,让学生全方位地提升能力。由于每位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同,对问题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所以他们可能因思考的角度不同而相互补充,可能因观点的不同而发起争执,但正是这样才产生了真正的学习。我们就是要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让他们不但能自我提升,还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最后,要点拨提升。学生在学习中虽然处于主体地位,但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也不可小觑。当学生的思维无法突破的时候,教师适当的点拨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豁然开朗。教师总结时的语言,更是学生建构完整知识体系不可或缺的金玉良言。

注意了以上四点,相信教师们一定能创设有效的历史情境,更好地开展思想史教学。

[   参   考   文   献   ]

[1]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席楠楠.中学历史学科情境教学策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8.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思想史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新“法家三期说”的理论阐述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书讯《百年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出版
论经济思想史对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影响
教育教学
出版:思想的翅膀
中国特色民生道路形成的历史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