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冀东民歌的润腔特点及演唱技巧

2019-11-12 08:23佟咚吴雁平于水
艺术大观 2019年11期
关键词:演唱技巧

佟咚 吴雁平 于水

摘要: 冀东民歌不仅展现了农村风貌,淳朴风情,同时也刻画了冀东人民在革命年代的斗争历史,突出接地气、述民意、示民风的特点,所以世世代代一直被传唱,但又掺杂了随时代而进步的新元素。其中,润腔是最为典型的成就之一。冀东民歌以装饰、美化、润色等独特技巧的架构了一套对唱腔,具有较高辨识度,探讨冀东民歌润腔特点,对把握冀东民歌演唱技巧乃至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冀东民歌;润腔特点;演唱技巧

一、民歌润腔概念的界定

润腔是民族民间音乐创作的重要方式,是我们民族音乐的宝贵遗产。润腔,从字面上理解:润,就是指通过适当的修改、着色,使事物更富有表现力和艺术性;腔,即是指腔调、声腔。因此,润腔的意思就是指对声腔的改造、着色,它主要是演奏者通过自身独特的审美体验,根据音乐创作的客观规律,在韵律材料本身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加工、造型和修饰手段,丰富润色原有的音乐形式,使之变得更有感染力和艺术性的创作手段。一些艺术表演家在演唱带有中国民族风味或古典韵味的歌曲时,会对它们进行各种形式的加工和修饰,使其成为艺术风格更加鲜明、形象色彩更加丰富、曲调韵味更加优美的艺术作品。我国的很多民间音乐,如果要追求韵味,那么很多时候就要用到润腔的手段。

二、冀东民歌的旋律与润腔特点

(一)抛物线形的旋律线——中起高抛低落

通过深入了解冀东民歌,我们可以发现,冀东民歌在演唱的时候有着循序渐进的特征,演唱者在歌唱的时候感觉十分自然,没有突然变化的节奏,具有一种独具特色的旋律线条,冀东当地的老艺人刘荣德先生称之为“中期高抛低落,呈抛物线状”。这种旋律演唱的特点是从中音区进入,音调慢慢变高达到高音区,在高音区经过短暂的停顿之后声调慢慢下降,有点类似于函数中的抛物线的形式。这种旋律既可以表现演唱者的功力,也能给人一种自然和谐的感受。

(二)华丽委婉的大拖腔

高抛低落的旋律特征形成了冀东民歌华丽委婉的大拖腔的演唱风格。这种腔调主要是受冀东地方方言的影响。在冀东方言中,一句话的尾音通常会被拉得很长,而且很多时候音调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而正是这种高抛低落的变调形式,才形成了冀东民歌当中的大拖腔唱法。这种腔法大量用于冀东民歌中,而且通常是出现在句末,多出现在一句话末尾的叹词、有的也出现在语气词上,从而增强民歌情感的表达。

(三)巧妙的衬词衬腔

冀东民歌的又一突出特征是衬词衬腔的大量使用。所谓衬词,就是指语气词或感叹词“呀、哇、哎呀”之类的词,衬腔就是指一些用于语气词反复使用的较长的语气句调,如“咿呀咿”等;再如昌黎民歌《捡棉花》中,衬词“哪、啊、呀、哇”,衬腔“满啦慢的游哇、哈呀唉嗯唉”等得大量使用,使情感的抒发更为强烈,同时,也增添了歌曲本身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味。

(四)口语化润腔的装饰

冀东民歌的润腔具有口语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口语化的衬词上,而这种衬词口语化的特征,也和冀东方言有关。冀东方言中组成词的语素多是固定的,这就使得当地的很多方言是通过在语素上加上“前缀”或“后缀”组成词,这种构词特征本身就具有口语化的特点,所以当这种语言形式用于民歌中,就使得冀东民歌的乐曲和旋律节奏鲜明、通俗明快,极有一定的戏剧性和幽默感。如《绣灯笼》,在乐曲中,运用了大量带有口语化的衬词和许多富于变化的音调,使得整支曲子生动明快,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充滿了感染力。

三、冀东民歌的演唱技巧

不同的民歌,演唱方式都会不一样,如果区分唱得好不好,那还有另一番讲究。冀东民歌的种类多,这也决定了演唱技巧需要更多的经验和技巧。本文以气息的运用、咬字吐字标准和技巧性润腔三个主要方面对冀东民歌的演唱技巧进行解析。

(一)气息的运用与咬字吐字的要求

冀东地区的老一辈表演艺术家常口头上挂着“干活要有劲儿,唱歌要有气儿”的指导性言语。从这句话里,我们也不难领悟到民歌一样需要“气”的正确使用,必须合理的调节气息与时间的配合,呼吸顺畅地进行。冀东民歌演唱家曹玉俭曾向弟子讲授过:“吸气好比吃东西,吃多了撑得慌,吃少了饿得慌。用气好比过日子,不能用得净眼毛光,要留些家底。这样唱起来才能从容不迫,像小河流水一样,哗啦啦一个劲地响,不断线,不打贲儿。”局外人听着书面上的口诀,也许会感觉到些许的陌生和复杂,但是如果将这些学得精通的技巧,运用在口头语中就显得朴实无华,浅显易懂。

咬字吐字的技巧是冀东民歌中一项重要的必学知识。咬字准确、吐字清晰、发音标准、接字顺畅是最基本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冀东民歌的韵律结合的和谐性和优美性。冀东的老一辈艺术家长念叨着:“咬字如刁虎,吐字如吐钉,行腔如行云。”“快要有字儿,慢要有味儿,哭腔挂抽气儿”,“快而不乱,慢而不断,拉腔如抻面”等吐字咬字的方法,形象的比喻或夸张,带着授课一股别致的情趣,但却又包含了最真实的学习方法。

(二)技巧性润腔的唱法

1、卷舌音

冀东民歌中多儿化音,并且位于结尾的字词,突出了冀东民歌真实、质朴、贴近生活的特点。由于儿化音会要求舌头卷起来,发音更注重情绪的掌控,时而放松,时而紧绷,这就需要熟练运用冀东地区的方言,如《小小门楼》(秦皇岛民歌)中每个乐句收尾音,如“楼”“高”“掏”“猫”都加入儿化音,唱得幽默、风趣。

2、嘟噜音,又叫花舌音

冀东民歌中常出现衬字,如 “呼”“嘟”“嘚”等,一般会采用“嘟噜音”的唱法。衬字的演唱一般需要使演唱者的口腔处于轻松的状态。舌头轻放在底部,用丹田发出的气息直逼舌头,联合舌头上下的作用,出现震动,就可发出较为简单的嘟噜音。“呼”的嘟噜音是冀东民歌中一个非常突出的润腔,除了将作品的本地特色突出表现出来,更进一步提升了民歌唱法的韵味,如《绣灯笼》中的“呀呼嘿”的“呼”字,就要唱出这种效果。

3、滑音

滑音是属于“润滑剂”,增加了民歌的抒情意味,将民歌“丝滑”即流畅的演唱效果形象表现出来。滑音包括上滑音、下滑音和上下滑音几种。唱上滑音时,要提气,支点上移,声带拉紧,滑音过后再放松;唱下滑音时,支点下移,声带逐渐放松。如《捡棉花》中的“游哇”的“哇”字采用上滑音唱法,从中音“6”上滑到高音“”。而《绣灯笼》中的“上边绣哇”里的“上”字则采用下滑音唱法,从高音“1”一直下滑到中音“3”,“边”字又下滑到低音“”,下滑的速度并不快,要唱得从容不迫、自然得体。

4、控音,包括喉控音和鼻控音

喉控音用喉腔控制发音,如《茉莉花》中“谁也比不上它呀”的“它”字,就是采用喉控音将“它”字母音控切两次,便形成“它哈哈”的音乐效果。鼻控音是用鼻腔控制发音,如《捡棉花》中“游哇”的“游”字的唱法,就是用鼻腔将“游”字的母音切断两次,形成“游呼呼”的声音效果。

冀东地区贴近普通话,但又携带着淡淡的东北味道,多儿化音的发音词语,真切表现了当地的方言特色,因此,学习好冀东地区的语言特色和发音变化,才有利于冀东民歌的演唱。

参考文献:

[1]刘兴武.刘荣德与冀东民歌[J].四川戏剧,2017(06):90-91.

[2]李娟.冀东民歌改编合唱作品润腔探究[J].才智,2016(09):216-217.

[3]王顺.民族声乐演唱中旋律性润腔分析[J].北方音乐,2019(18):32-33.

[4]兰晓薇.论民族声乐中的“润腔”技法[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3(01):44-46.

[5]唐博.论民族声乐教学中的“润腔”[J].艺术研究,2016(01):120-121.

猜你喜欢
演唱技巧
流行唱法的演唱技巧及演唱特征探析
流行唱法的演唱技巧及演唱特征探析
流行唱法的演唱技巧及演唱特征探析
浅谈流行音乐的艺术特征与演唱技巧
陆在易艺术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的演唱分析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研究
基于普契尼歌剧《图兰朵》的演唱技巧鉴赏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论情感控制在流行声乐演唱教学中的应用
论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与演唱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