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相声艺术现存问题与创新路径

2019-11-12 11:45何志锋
艺术大观 2019年11期
关键词:德云社创新

何志锋

摘要:相声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讲究说学逗唱,其发展也具有比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传统相声艺术在长时间的发展中遇到了各种的挑战与变革,只注重推陈出新或者新时代现代传播的冲击都对相声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造成了阻碍。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云社作为相声界的品牌代表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本文通过剖析传统相声艺术的问题所在,分析德云社的成功原因,以及对德云社传承并发扬传统相声艺术的具体做法,从而探究传统相声艺术的创新路径,达到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实现艺术的活态传承。

关键词:传统相声艺术;德云社;创新

一、相声艺术概述

相声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语言艺术,起源于清朝末年,传统的相声段子有很多类型,大多是民间流传下来的故事、古代的神话传说以及名人的历史典故。而相声这一词,在侯宝林、薛宝现等合著的《相声溯源》和《相声艺术论集》中做出详尽的解释和论证,经历了从像生到象声再到相声的转变。起初相声的表现形式是一人在不透明的布帐中单纯的模仿各种昆虫、动物等的叫声,观众站在账外聆听。也就是说,初期的相声是单纯的具有故事性的声音表演【1】。

相声作为一种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在清末民初的北方就有很多人不再需要不透明的布帐,利用口技开始抛头露面的表演单口笑话,在讲到故事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开始用收钱的器皿向观众收费。后来,不只是单口笑话,随着越来越多人的参与,逐渐出现了对口以及群口,于是最终要变成了真正的相声。相声在1870年开始形成,随着相声的发展,专业相声艺人的出现也是相声真正形成的标志。而招生表演也从刚开始的露天表演逐渐地发展到初具规模,慢慢增加了表演所用的桌子以及受众围坐的一些板凳。随着受众的增多,受欢迎程度的不断升高,相声艺人的演出平台也从露天转移到了小剧场,这便是相声艺术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2】。紧接着,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省开始有了自己的广播电台以及广播网络,随着“双百”方针的提出,相声艺术变成了由国家机构管理的文艺种类。知道今天,在电视上观看相声已成为常态,并且电视上很强的可视性和画面感给相声受众带来很强的感染力。

传统艺术现存问题:

(一)其他艺术形式的竞争

传统相声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自身或者其他的影响。在相声发展的过程中,评书、独角戏、京韵大鼓等传统艺术也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并且由于他们和相声有些相似的受众群体,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竞争【1】。

(二)传统相声自身作品老化

相声的最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即时性,由于它具有即时性,所以它和人民大众始终紧密结合在一起,但是随着相声一步步发展,很多相声演员缺乏创新意识,相声创作的内容很难与时俱进,逐渐脱离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三)专业人才队伍后备不足

相声艺术作为一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经营中存在着强大的伦理诉求,从入门拜师,到习练过程中将孝顺,诚信以及勤勉等美德融入到记忆提高中去,但是传统相声艺术随着商演化的发展,很多相声演员没有真才实学,更没有经过系统性专业性的训练,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最终导致了相声演员后备不足的结果【2】。

二、相声艺术创新路径—以德云社为例

(一)品牌推广,成功转型

新老媒体的融合发展让现代传播变成了催化剂,促进了中国人对传统的追寻,同时,德云社也很好地利用了现代传播这一平台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德云社曾经名为北京相声大会,虽然成立于1995年,但是直到2006年前后,郭德纲和于谦以《我这一辈子》《我要上春晚》等接地气的相声表演为德云社赢得了口碑,打造了品牌。小人物、接地气的表演更容易获得观众喜爱,德云社也紧紧抓住相声的即时性这一特点,不仅展现传统的相声段子,还根据时事热点,结合生活实际的素材,不断推陈出新【3】。这样一来,不仅传承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也满足了大众赢得了人们的喜爱,打造了自身的品牌。

(二)全方位接续传统相声

相声艺术在民国时期演出的传统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存续,由于国家的发展变化,相声的地位和演出环境也发生了变化,相声演员不再以曲艺和戏曲作为必要条件,因此在演员艺术背景上与戏曲、曲艺的联系被割裂。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相声艺术的发展变化天翻地覆,而德云社在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中也做到了全方位的接续传统,这样的传承也是德云社发展成功的关键秘诀。德云社不仅注重演出内容,整理了大量的传统相声段子,还在深入发掘传统剧目的同时,接续了相声界旧有的演出习俗,比如在开场前唱十不闲莲花落,这样既保证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又让年轻观众更加了解相声的另一番风貌【3】。另外,德云社还在各种场合演出传统戏曲剧目,在某种程度上,接续了侯宝林等人反串唱戏的传统,满足了老一代人对传承的渴望,也使年轻一代人更加了解相声艺术文化。除了内容和风格的接续,相声的拜师传统也算是接纳了相声的旧传统,每人都有自己的艺名,人员管理方面采取家族式班社制度,反复强调口传心授,对相声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现代传播的发展,给相声艺术发展带来了挑战但同时也是机遇。从相声发展变迁过程来看,人们观看相声从茶馆到剧场,但是电视的出现,由于缺乏现场感、互动性以及严格的时间管制限制相声演员的发挥等局限性,使相声艺术发展陷入了是继续依赖电视媒体还是回归传统的两难窘境。而德云社在内容、风格方面做好的同时也意识到内容已经不再是稀缺资源,这时就应该加强相声职业人员的媒体传播意识,尽可能地避免各种媒体平台宣传相声的劣势,发挥优势扬长避短【4】。虽然电视相声缺乏现场感、互动性和时间限制等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是可以采取不取缔传统剧场、茶馆的演出,同时还将演出的节目进行录制,剪辑再置于新媒体上播放,这样既保持了传统相声的演出形式,又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

(四)传统相声艺术的借鉴

传统艺术作为中华上下五千年孕育的文化瑰宝,不能缺失更不能消失,现代科技的发展,社会的发达对传统相声艺术的传承都或多或少的有着影响,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物质文化而言,它具有传承性、精神性、活态性、实践性等特点,相声的发展阶段性决定了传统相声艺术要想传承下去必须与时俱进,但是又不能丢失自身独有的特色。在传统相声艺术中,借鉴德云社发展举措,扬长避短,保留一切传统习俗,让老一代人满足对相声的认知,新一代人更方便地看到相声艺术的另一面,同时在保留传统姿态的同时,采取内容风格即时性转化,结合独有的批判性以及讽刺性进行多元化发展,让相声艺术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迎接新的生活和市场竞争中保持特性,保留人们对相声艺术的喜爱。

三、结语

通过对传统相声文化存在问题的分析,借助德云社成功的市场经营模式,探索出传统相声文化在今后的发展中不仅要保留着传统习俗,风格和内容,还要保持相声的“相”“声”合一的表现形式以及讽喻性和批判性,起到针砭时弊的作用。面对现代传播以及新时代下科技的变化,相声作为传统的艺术形式不断坚守传统习俗进行变革,在顺应历史潮流的进程中不断迎接挑战,也坚守传承的艺术核心。

将现代传播表面展现的冲击转化为推动力,借鉴互联网文化,同时超越互联网的段子,运用相声的表达话语创新传播的内容,赢得观众的信任和尊重。其次,充分发挥小剧场或者茶馆的优势,并将网络直播和小剧场现场演出相结合,创新传播形式,開辟演出渠道,促进相声作品的生产和完善。在新媒体时代下的相声艺术,不仅要守住传统还要守住自性,并且不断改变,顺应发展趋势,守住根本,真正地将相声艺术传承和发扬下去。

参考文献:

[1]周佩桦.中国传统相声作品中的民俗现象分析[J].才智,2019(25):222.

[2]高乾.论如何继承传统相声[J].戏剧之家,2019(23):40.

[3]张云.浅析相声的现代传播——以德云社为例[J].视听,2019(06):211-212.

[4]张妍洁.论相声艺术的商业化运作——以德云社为例[J].人文天下,2019(11):35-39.

猜你喜欢
德云社创新
德云社陈霄华疑入室猥亵被抓
德云社该好好自我检视了
德云社抖音招生 郭德纲亲自下场带徒
北京“德云社”
德云社演员玩“杀女友梗”犯众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