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啊,你还记得吗?

2019-11-13 19:54◎尹
湛江文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诗人校园北京

◎尹 庆

“萧瑟秋风今又是……”又是今秋的十月,那年我与你们在北京相处的日子,你还记得吗?往事如烟,往事是记忆的镜头,翻开了深深的追恋!

1992年10月应北京市《诗刊》杂志社的邀请,参加“金秋”诗会讲座,我一路颠簸搭客车上广州。然后,随着汹涌如潮的人流,踏上了北上的列车,向心仪已久的首都——北京。北京啊,我来了,我日夜朝思暮想、魂牵梦萦的圣地,奔腾着我血液流淌的河……

当我跨进“北京经济学院”签到时,宽敞清新、亮丽的校园,令我耳目一新。来自全国的诗歌爱好者和著名诗人早已聚集在此处等候,一会儿功夫,就聚满了40多人。远来的学员风尘仆仆,神采奕奕,真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几位诗人含笑着同学员们打招呼,一个削瘦、个子不算高的中年妇女,要我们一起排好队照相。秩序虽然并不是那么井然,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春天般的微笑。各人匆匆站好位置后,照相员要我们抬头,面对着他,我们等待着这闪光的一刻。这不是普普通通的一刻,这是人生最精彩、动人的一刻,写下我们与这些著名诗人素昧平生、萍水相逢、难得一聚的大好时光!

照完相后,互相介绍地方和姓名,各人相识后,并不陌生,大家都是带着对诗歌的爱好和追求而走到一起,这是多么大的缘分!“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是呀,在这芸芸众生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社交圈子,“道不同,不相谋。”既然我们因诗而相近,就必须并肩携手,上好“金秋”诗会这堂课,为我们日后的写作,奠定下良好的基础。谈着,谈着,兴味盎然,不知不觉走出了校园。北京城这么大,车辆这么多,人流这么密,不是我们那些从小城或乡下来的人,所能够想象的。让你大开眼界,仿佛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脸的赏心悦目!我们一一同诗人告别后,回到自己的宿舍——北京电化厂招待所。

第二天,北京的天气不算太冷,阳光暖融融地射进了窗户,我漱口洗面,穿好冬装西装,到外面草草吃了早餐,8时30分准时抵达目的地。校园的教室里早已挤满了听课的学员,我选择中间桌子的空位坐下。诗人张志民老师高大的身躯,硕健的体魄,理着平头装,满头银发,身着灰色的夹克衫,一脸的笑容可掬,用纯正的普通话讲述诗歌创作的内容和重要性。他特别精辟、通俗易懂地引用了陕北爱情民歌:“哥若对我好,养狗莫养鸡。狗吠一声我来了,鸡叫三遍要分离。”学员们被他丰富多彩和博学多才的讲解所陶醉。滴滴达达的钟声仿佛凝固在那里,挥之不去。我静静独坐在自己的位置,宛如胸间一股清泉冲洗着心灵,让我变得明朗和开阔起来。精彩,真是太精彩绝伦。时间在无声中流走,早已到了中午下课的时间,大家恨不得让时光倒流,再次目睹诗人的风采文华。这一切都是徒然和幻想的,大家恋恋不舍地迈出了教室。课室外,一阵寒风袭来,虽然有一股寒意,但心依然是热气腾腾……真是不虚此行,千载难逢!

走着,走着,张老师的形象又在眼前晃动,他最具经典的话又在耳边回响。诗怕“一览无余”,二怕“故弄弦虚”。怎样的诗才能有深意,怎样的诗才能不虚浮,我思量着,一直在寻找答案。也许只有不断努力,不断攀登,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否则就会落入俗套,就会陷入空洞无物的境地。正如一个名人所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畅游,勤练笔,才能到达心灵的彼岸。

又是一天的黎明,外面的温度比前两天有点冷,但我还是不在意,依然充满了勃发的豪情,继续前往听诗人讲课。这次不是讲课,而是叫我的指导老师林莽面对面的交流。这样好的机会,我是求之不得的。我有备无患拿着从家乡携带来写好的大海诗稿,与他一起探讨,他认为我所写的一些句子过于夸张,与诗歌的愿意大相径庭,需要从广度和深度去挖掘。显然我的雷州话说起普通话来有点生硬,连贯性不是那么好,整体他是听得懂的。从这次面对面的接触和交流中,我觉得他并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而是那样平易、亲切、随和,没有一点大诗人的架子,一下子拉近了我俩的距离,我犹如在莽莽的原野上,看到了潺潺的溪流……不转弯抹角,不故作高深,大度、从容、涵盖,知识面广,令我肃然起敬。庄子说:“如其相濡以沫,倒不如相忘于江湖。”我与他虽是短暂的相处,但给人终生难忘,受益无穷!他真知灼见地提出建议,要我阅读希腊诗人埃里蒂斯所写的诗集《英雄的挽歌》,我点了点头,对他的要求表示认可和赞同。他在我的小日记本上,记下他通讯地址和联系电话,后来我从北京回来,陆续在书信中与他往来了一段时间。

诗人啊!在相处的那个日子里,你还记得吗?北京一别,天涯各一方。正如柳永词所写的:“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尘封了20多年,打开的是,你们的形象又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猜你喜欢
诗人校园北京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诗人”老爸
愤怒
北京,北京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
No.3 最佳小诗人